打开App
16
0
2

锅塌豆腐

关注

郭师傅

顽厨工作室 主厨

鲁菜中有一味“锅塌豆腐”,名字听来颇有些乡土气,却不失为山东厨艺的精华所在。我曾在济南一家小馆子里尝过此味,至今思之,犹觉齿颊留香。

所谓“锅塌”,乃是鲁菜独有之烹调法。这二字拆开来看,“锅”自是指那黑铁家伙,“塌”则含着倾压焖煮之意。此法看似粗犷,实则内藏精细,要将食材先煎后塌,外酥内嫩,汤汁尽收其中。据说这技法起源于山东民间,早先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烹调,后来经酒楼饭馆的师傅加以改良,竟成了鲁菜中的一朵奇葩。

那豆腐须得是北豆腐,质地紧密,手指按上去,微微有些抵抗,不像南豆腐那般柔弱无骨。老师傅选豆腐时,总要对着光瞧一瞧,说是好豆腐透着淡淡的黄豆香,颜色匀净,没有酸气。买回来的豆腐要先在清水中浸一会儿,去其豆腥,然后小心地切成寸许见方,半指来厚。切豆腐最考验刀工,下刀要快而准,力度须恰到好处,重了则碎,轻了又切不透。切好的豆腐块方方正正,白白嫩嫩,排在案板上,宛如一盘白玉印章。

此时豆腐便需腌制。盐、胡椒粉、料酒轻轻揉搓在豆腐表面,豆腐便如人受了教化,内外都得了滋味。但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豆腐出水,质地就松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味道已经吃透,便可进行下一步。

继而便是裹糊。豆腐先扑一层干淀粉,要均匀,不能厚此薄彼,否则煎出来便有斑驳之相。再浸入金黄蛋液中,那蛋液须得打匀,不可太稀亦不可太稠,要能恰到好处地附在豆腐表面。老师傅的手法极是娴熟,手指轻翻,豆腐块在蛋液中打个滚儿,周身便披上了一层淡黄的外衣。

煎制是最见火候的环节。油锅七成热,豆腐便滑入其中,只听“滋啦”一声,白雾腾起,豆香与蛋香混合着油香,顿时四溢开来。此时火候须得严格控制,太大则外焦里生,太小又难以形成那层酥皮。豆腐在油中煎至两面金黄,外皮已脆,内里却仍是嫩的,这其中的分寸,非经验老道者不能掌握。

最妙的还在后头。煎好的豆腐排入锅中,浇上事先熬好的鸡汤,那汤色清亮而味醇,撒些虾籽,淋少许酱油,便盖上锅盖,小火慢塌。此时锅中自有天地,豆腐在汤汁中渐渐软化,吸饱了鲜味,外面的蛋衣却不烂不散,反将美味锁在其中。锅中发出细微的“咕嘟”声,似是豆腐在与汤汁低语,交换着彼此的味道。

如果您觉得我的作品还不错,欢迎赞赏
更多... Ta的作品
赞赏的收益归菜品出品人所有
line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