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陈恩德,稳坐米其林中餐头把交椅

人物 编辑/ 海盐 2015.03.20

陈恩德世界上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拿到米其林三星中餐厅荣誉的掌门大厨。现实中,他并没有多大的架子,却是一位风趣谦和的长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恩德。
【巳时】铛~ 9:30开始厨师长级别会议。包括当日宴会资料,贵宾到访名单及管理层消息转达及商讨对策。
【巳时】铛~ 10 :00龙景轩及宴会部厨房员工会议。回顾昨天有什么做得好及不好,当日要注意的特别事项及通告贵宾名单。
【巳时】铛~ 10:30往采购部检查货源质量,并讨论时令或新的食物材料。
【午时】铛~ 11:00巡视龙景轩餐厅及宴会部午市食物准备情况。
【午时】铛~ 12:00开始龙景轩餐厅的午餐工作。
【申时】铛~ 15:00酒店管理层会议。
【申时】铛~ 16:00定制准备贵宾的菜单。
【酉时】铛~ 17:00巡视龙景轩餐厅及宴会部晚市食物准备情况。
【酉时】铛~ 18:00开始龙景轩餐厅的晚餐工作。
【戌时】铛~ 20:30出厨房,巡视宴会部餐饮的运作。
【亥时】铛~ 21:30出厨房,巡视龙景轩餐厅晚餐的运作。
【子时】铛~ 23:00下班回家。

陈恩德,人称“德哥”,香港四季酒店龙景轩中菜部行政总厨,这位世界上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拿到米其林三星中餐厅荣誉的掌门大厨。现实中,他并没有多大的架子,却是一位风趣谦和的长者。

通常获得荣誉的厨师总是被各种镁光灯包围着,一开始我以为采访会很艰难,给四季酒店写邮件的时候其实心里七上八下,但是没有想到德哥很快就应承下来,至今我还记得邮件里公关经理的一句话:“请你们告知时间,德哥会尽量配合。”
实际上德哥是在四季酒店的力邀之下重出江湖,在此之前,他历任大三元、福临门——都是香港传统的老牌粤菜食府。那会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便已在酒店业颇有名气。

做到这3条就离成功不远了
质量为本

当这位打理着全香港最知名食府的大厨从厨房走出来与我打招呼的时候,还特意拉了拉直厨师服,让边上的人帮他瞧了一眼仪表。这一点,一如他对菜品的严谨要求。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厨师应在需要时做出改变,务求提供最佳的饮食感受。”而德哥一直强调的一点就是,做出出色美食,先决条件是新鲜食材。
为了新鲜二字,他敢当面与管理层据理力争。怎么个争法?德哥一只手撑着椅背,另一只手掰着指头算给我听:“我一直都和他们说,第一就是货源,入货的时候不需要便宜,最重要是质量好,而且适用,绝对不能因货就价,最多就是贵买贵卖。尽管能来龙景轩消费的客人也绝非锱铢必较之人,我仍然觉得这一条适用于所有的餐饮业者——质量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团队为尚
说起第二点“人手”的时候,德哥拿我开起了玩笑,“好比你今天来采访,如果采访也是你,拍照也是你,那你不就团团转了?这单词叫‘Manpower’。如果人手不足,厨房一样会乱,所以我会要求管理层让厨房有足够的人手可以调配。目前的厨师团队,中菜部有25人,宴会部分20人。酒店刚刚又办了一场席开三十桌以上的城中名媛婚宴,而同时还得保证当晚餐厅的正常运营,厨师团队的压力可想而知。在人才流动率相当高的酒店餐饮业,在我的的团队从始至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有很多人甚至是龙景轩开业了多少年便跟随了我多少年。”这种稳定的团队,实在让人刮目相看。换句话说,人心稳定了,菜品的稳定就不会差到哪里。

待遇相辅
至于第三点“待遇”,其实是很实际的经济问题,厨师也是要生活的,薪酬对于厨师也是一种激励手段。于是我问,”那么拿了米其林三星之后会不会涨工资?您都连续拿了好多年了呢。德哥咧了咧嘴笑了一下,“涨是肯定有,而且肯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当然也不可能漫天要价,相对于同行业来讲,高薪酬这是肯定的。”
“不过涨不涨人工,都应该做好本分。”德哥的话锋一转,还是回到厨师的本分上来。荣获米其林三星确实让自己和餐厅在餐饮舞台上站住了更重要的角色,也让更多人了解粤菜,但拿不拿奖,一样要做饭给客人吃。“我服务的,不只是一桌两桌的米其林试菜秘密探员,而是每一个来捧场的客人哦。”
 “这位香港厨师有登峰造极的手艺,他的餐馆值得一去。我们已经追踪了他10年,他的厨艺令我们十分赞赏。”
—— 《米其林红色指南》负责人简-卢•纳瑞

一席难求
德哥擅长把鱼子酱或鹅肝等西餐食材应用在中餐的菜式中。于是,在龙景轩你可以见到搭配鱼子酱的中式鸭肉,也可以见到鲍汁扣法国鹅肝或黑松露焗鸡。如此中西合壁的组合不但有新鲜感,更可贵的是整道菜并不失中餐的主调,在吸收外来元素的同时不背弃自己的根基,与长与融合的香港文化带给人的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龙景轩获知自己蝉联,还是来自于传媒的通风报信。《米其林红色指南》的探员来试菜,试过几次菜,不管是餐厅还是厨师,其实都一无所知。
当然德哥的地位是有些超然的,从2009年香港有了第一本如红宝书般的《米其林红色指南》,德哥所掌勺的龙景轩就一直牢牢地占据着全港四席三星米其林餐厅中的一席。
其他三家,同是四季酒店附属酒店的Caprice是法式料理,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是时尚法式,而8 1/2 Otto e Mezzo-Bombana是意式,龙景轩是唯一一家以中菜入选的餐厅。换言之,德哥就是唯一一个获得三星米其林肯定的中菜大厨。
其实就算是拿到了“米其林”都不会有专人通知,甚至吝啬到连张纸都不曾给证明“米其林”曾经花落于此,所以但凡获奖的餐厅其实也都很少在这一点上大肆宣传,如龙景轩和Caprice这样三星荣誉顶级餐厅,反而就更加低调。最直接的体现并不是在媒体宣传上,而是在餐厅的上座率。
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此前我私人多次打电话到餐厅预订,均被告知排期至少在两周之后,想面对着维多利亚的美景吃一顿饭着实不容易,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名流,也都一视同仁,更何况龙景轩的包房只得一个,来到这里的客人都是同台吃饭,只为食物而来,没有高低之分。陪同的公关经理Angela在一旁插了一句“就算是我,都没有情面讲,德哥也不会先给我一张台,还是要排队。”

顾家有爱
“那做德哥的女儿不是很幸福?随时都能吃到德哥做的饭?”这个问题看来是个伪命题,德哥虽然回家也会做些家常菜,但总是机会不多,厨房的工作很辛苦,而且德哥还得跟午市、晚市加不定时的宴会,日常工作结束回家也都已经入夜,更何况现在还总是无数媒体踏破门槛。Angela调笑地说“因为经常陪伴媒体,所以吃到德哥做的菜,比德哥的女儿多。”
德哥的女儿以前在英国留学,没回香港之前,德哥也会飞伦敦探望女儿,索性现在女儿返港得以天伦之乐,但以酒店厨房为家的德哥,仍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只是从德哥谈论的眉宇间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对家人的关爱,包括讨论起女儿时说到的一些细节,以及不经意流露出的眉飞色舞。
我相信那种神情在每一个做父亲的脸上都能见到,而那一刻让我觉得如雷贯耳的名厨背后另一番平凡父亲的形象却让人更加动容。几十年的辛苦只为一家人的安乐茶饭,学厨只是当年无心插柳,现在回想,庆幸一路走来都坚持了下来。


“我放假时爱亲自下厨,煮的是蒸鱼、蒸排骨、肉饼和炒青菜等家常菜,但会选择清早到街市购买新鲜食材,长沙湾的保安道街市、深水埗的北河街街市和砵兰街后的露天旺角街市是我常去的地方,我爱逛鱼档和搜罗煲汤材料,西洋菜汤和青红萝卜猪展汤是我的最爱。”


学厨起
学厨是一件特别苦的事情。德哥的厨房生涯开始于十三岁。进厨房,“围着灶头转”,从最基础砸碎的边角工学起。大多数日后成功了的人都乐于用各种伟大的借口来粉饰当年,但德哥却不这么想。
但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厨师这一行时,他憨憨一笑摸着脑袋说:“读书不好,能做什么?出来挣钱啊。”不过现在过得很开心,尤其是客人称赞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绝对无可替代的。

勿模仿
早年工作的德哥,也一定是一个潇洒跳脱的人。
工作之外,德哥也会到外地旅游并获取创作灵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饶有兴致地找好餐馆试菜。但是,试菜这件事似乎伴随着厨师的职业生涯,借鉴与被借鉴一直相生相随。
随着厨龄的增加,厨艺的稳定。近些年,德哥反而不经常出外试菜了,因为担心五花八门的菜式反而左右了自己的想法,无法专注于自身的灵感和创意。

皆可能
陈恩德的创新菜式功不可没。他将烹饪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认为一个厨师最坏的情况就是拒绝求变,自称每一分钟都在思考新菜式。
德哥所开发的菜式模仿者众多,龙景轩里的客人,除了单纯爱好吃而来的饕餮客之外,还有不少是来取经的专业食家,单单点心鲍鱼酥和金箔鲍参柱肚饺,我就在不少餐厅见过模仿之作,但始终都无法超越本尊。说起鲍鱼酥,如果登录香港本地知名食评网站“开饭啦”搜索鲍鱼酥,我相信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龙景轩。德哥也不禁发笑,“你也知道,鲍鱼酥是没有鲍鱼的嘛,我只是有一天突发奇想,凭什么鲍鱼酥不可以有鲍鱼?所以就自创了这道点心。”
不过与此同时,德哥总是谦和的不肯居功,而是不断强调菜品的开发是团队共同思考磨合的结晶。

或许连“米其林”的工作人员都太热爱德哥了,后来还专程送了一枚带有米其林标志的手表给德哥作为私人礼物,也是对他这么多年始终如一的一贯品质作出肯定。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