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陈刚:如何构架最优进口食材供应链?

专访 编辑/ Mandy 2015.03.21

进入“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担任“餐饮策划经理”。他上任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参与组建“METRO KITCHEN(麦德龙厨房)”。

周日早上10点,40℃,上海处于一种炙烤状态。真北路1425号,METRO KITCHEN(麦德龙厨房),陈刚在周正四方银色线条勾勒的开放式厨房里、操作台间,穿梭,以极快的速度,同时专注着手中的食材和锅灶的火候,完全没有理会人的意思。我在平日可能被用来当会议桌兼餐桌的长条桌最里侧的位子上坐下来,好奇地等,这个穿浆洗洁净专业厨师服却挂着资深经理头衔的采访对象,分享关于“进口食材”的泛话题。

陈刚和麦德龙厨房

9年前,陈刚离开传统餐饮行业,离开他熟悉的五星级酒店,进入“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担任“餐饮策划经理”。他上任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参与组建“METRO KITCHEN(麦德龙厨房)”,上海是第一站,接着是北京、深圳,甚至还有其他随Event规模大小不一的移动性厨房。

这个项目,说白了,就是麦德龙专门针对餐饮类专业客户设立的培训交流平台。陈刚要做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将麦德龙的各种产品再次打造,成为另一种产品,比如将食材三文鱼和调味料香茅、迷迭香、黑胡椒等共冶一炉,制成一款可能叫做“烟熏三文鱼”的产品,然后打包销售给某个对此感兴趣的餐饮客户,于是,单一采购便成了集体采购……

归根到底,麦德龙厨房,做的是Solution,打造的是专业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培训或交流,不管对内,还是对外。

于是,9年来,陈刚和他团队的五位核心成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几间不一般的“厨房”内,每年组织参与400多场培训活动(主要包括自有产品的推广、供应商产品的演示推介,以及公司举办或赞助的小型活动等),再将这些活动成果释放于100多场的内部培训中,将劳动效益最大化,而最终“成果物”被包装成麦德龙给客户的“增值服务”——演示产品知识、保鲜技巧、菜肴烹饪,甚至细化到单位成本等专业餐饮技能。

同时,麦德龙的运营策略导致对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存储量要求比同行业多得多,他们需要更专业、更直接的培训。于是,麦德龙厨房的存在显得更迫切了。当时,陈刚的专业背景,恰恰符合这个新型岗位的需求;陈刚对专业知识进一步的渴求,恰恰是这个平台能最大尺度给予支持的;于是,他们一拍即合。

这么多年下来,“陈刚”也成了“METRO KITCHEN(麦德龙厨房)”另一张移动名片。

也许是专业知识最丰富的Chef

正因为有了METRO KITCHEN(麦德龙厨房),陈刚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价值,也在这个平台上迅速提升。

比如说起麦德龙最近热卖的进口食材,他会侃侃而谈:“去年在美国西雅图生蚝养殖基地深度考察,才发现原来生蚝幼苗只有芝麻粒大小,且仅吃微生物,养在什么样的海域,如何保证它们不被海浪冲走,非常有讲究;美国猪肉体量大,瘦油比(精瘦比例分配)平均,吃口很好;生鲜和调味品肯定是货架上卖得最好的,比如意大利橄榄油、新西兰乳酪、美国车厘子、泰国榴莲等等;现在是松茸季,可是我们不用云南的松茸,反而选择冻松茸,日本和韩国进口的,一般松茸只有一个季节,韩国松茸春秋两季,供货稳定,春季出品更肥厚,营养价值更高,香气要比云南松茸浓郁很多,最原始的吃法就是切厚片干煎,撒点盐巴,香得不得了……你吃过就知道……” 

谈起专业知识,陈刚滔滔不绝,尤其是餐饮策划专业方面,近十年,他半调侃的结论是:“如果遇到专业厨师,我的产品专业知识是较丰富全面的;如果遇到专业人员,我的烹饪水平是较高超的。”可当初他也有出糗的时候。“最初我和一群主厨交流牛肉专业知识的时候也闹过一回笑话:本来一直使用澳洲牛肉,了解他们的分级制度是9级,就以为日本和牛也是这样,殊不知日本是5级制……印象特别深刻。”

的确,在这个特殊的平台上,陈刚拥有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各种各样的进口食材和国内一流食材都借由麦德龙这个专业平台送到他手上,所有的专业供货商都愿意推心置腹地和他交流专业知识。试想,如果成千上万个专项食材的专家同时毫无保留地给你“授业解惑”,你的收获是多少?绝不是可量化的!所以,陈刚很感慨地吐露他在厨艺方面出类拔萃的经验:“勤奋。”

“只要你足够勤奋,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有大师级别的Chef当团队的顾问,有专业知识最丰富的团队当后备力量……几乎没有什么是你绝对不能涉及或了解的。我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这些精选出来的产品属性,把它们的优缺点事无巨细地告知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专业客户。”陈刚就是这样一步步十年如一日地走过来的。

而产品研发,陈刚也不会固步自封。“那么多餐厅酒店的专业客户,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机会。”

他们会请陈刚去餐厅体验,和他一起交流探讨,如此,量变成就了质变——陈刚的眼界绝不是一般厨师或项目经理可比拟的了。这些,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陈刚在探索饮食和厨艺的脚步为何从未停滞,且进步神速了。

为什么大家都爱“进口食材”

“未来几年,进口食材在中国呈井喷式地发展是必然的。”陈刚断言。要知道,今时今日,陈刚的抬头已经是“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的“资深”餐饮策划经理,他在这个位子上9年多,麦德龙中国的绝大多数产品都会经由他之手,给出一份专业“鉴定报告”以供采购部门对是否采购这一食材或产品,作为最终参考。而“麦德龙”三个字在全球代表了专业领域专业供货商,无数的代理商和直接供应商都会将自家的产品与他作详细的沟通、分析。而经由麦德龙渠道流向市场的产品,尤其是进口产品,3000种起,所以身处这个特殊位置上的陈刚,也许是国内接触进口食材最多的人,他所说的话,绝对代表了某一领域的权威,你懂的。“以目前麦德龙的销售数据看,进口食品受欢迎程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丹麦三文鱼、澳大利亚牛肉、泰国榴莲,还有南非橙子也很受欢迎。另外,季节性产品方面,美国车厘子是这个季节最好销的。”

研究这几款产品的属性,你会发现,丹麦+三文鱼、澳大利亚+牛肉、泰国+榴莲、美国+车厘子……除了第一款产品的国家属性在国内不是最具知名度以外(也许,挪威在国内的知名度最高,这跟宣传有关,并不直接和品质成正比),其他进口食材及其产地都是国粹级别,产品名声远扬、质量有口皆碑。

这些受欢迎的进口食品,除了产地差异,在某些方面,具有高度的雷同性,比如口感美味、食材优质、包装精美,这些标签的背后的另一群标签词就是:营养、健康、安全、有面子……在近几年国内食品不安全事件频发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并青睐进口食品,不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上,还有很多细节是这些进口食材的主流消费者所看不到的,甚至我以前在酒店工作的时候也是接触不到的。”陈刚说,“过去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深入走访了很多进口食材的原产地。我以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澳洲牛肉举例,它目前的售价不像以前那么高高在上,而是几乎和国内高质量的牛肉一个水平,可是它的质量把控却是国内做不到的——澳洲的牛肉生产几乎是一条专业的流水线,从育种-养殖-育肥-屠宰,都由不同的公司独立完成,每个公司只负责其中的某道流程,而不像国内一家企业全包销或者屠宰商分散采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发达先进国家产品的‘流水线’是以‘社会’为基础单位的,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执着是全社会的,几乎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而反映到某样具体的产品,其质量就是从产品种类、饲养方式、冷链运输,每一个程序都是可追溯、可掌控,来得以体现的。”

“这就是为什么进口牛肉产品的质量是国内产品很难企及的主要原因了。”陈刚不忘补充,“如果要说肉质的具体指标的话,可以细化到烹饪前,肉的含水量、色泽、弹性;烹饪后的,咬口、香度、回味……这些专业数据最终成为消费者眼中信得过的优质产品。”

这一点,国家质检总局报告可以进一步佐证—— “中国进口食品来自欧美、韩国、日本、东南亚等1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约10大系列上万个品种,其合格率在99%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档次逐渐提高和升级,饮食品位已从过去的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健康型、休闲型、风味型和体验型转变。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将美味和健康的进口食品作为每日消费的一部分,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中老年人,进口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青睐。消费群体对进口食品的认可度几乎为100%。” (数据来源:《浅析进口食品在我国的营销现状及借鉴》)

供应链就是质量链

虽然进口食品受到国内消费者的热捧,然而隐患同时存在。比如商品的中文标签信息不清楚、相关质检证书不齐全、食品原产地不可追溯,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那如何保障消费者消费的进口食材是优质的,麦德龙这样的KA国际超市想的比别家更深远,走得也更前一步。”陈刚透露。

“食品质量链的关键点是供应链的保障,整个环节,从本地农户或国外商户乃至产地直供者、包装公司、物流商、政府机构、专业客户,最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在进口食品领域,更为谨慎——产品必须有标签,经销商、原产地等重要信息缺一不可;进口食品零售商必须提供商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文件、海关通关证明文件、进口食品卫生证书等;麦德龙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和农超对接项目,2007年底,成立了麦咨达农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Global GAP、IFS、ISO22000等国际标准基础上,对中国本地农户及食品企业给予生产、加工、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评估和技术指导,还为每一家生产商设计整套质量体系提升方案。”

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陈刚给予了“麦咨达”高度的认可。

事实上,还有一点更值得业内人士关注——麦德龙和麦咨达合作,自主研发了一套“可追溯系统”,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先河,并已运用到进口食品领域,揭开食品来源“真相”,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保障。

也许,不久的将来,这套可追溯系统还能运用到最受欢迎的意大利橄榄油、比利时巧克力、新西兰乳酪、法国纯净水、韩国清酒、美国玉米粒罐头、日本乌冬面、泰国榴莲等等最受欢迎的进口食品种类上。甚至可以从农场基地开始——严格检测水质和土壤,采用环保生产方法、合理施肥、物理杀虫、优化灌溉,再落实到减少包装物料消耗、使用真空包装等优化创新方案,全方位地推行餐饮客户HACCP培训,为餐桌安全加道闸。如此,产品便让消费者更有安全感,消费者会从尝试性购买,转变成习惯性购买,营造多赢局面!

(源自《名厨》总第432期)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