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只有从容驾驭水火,方能离厨艺高手更近一步。本期专题将通过解读烹饪中对水元素与火元素,这两种介质的运用,以及厨师对水量、火候、温度的掌控,从水、汽、冰、火、焰、烟等菜品变化形态来呈现独特的烹饪技艺。
厨师有的时候就像魔术大师, 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水火蛟龙,水火交攻,水火交融, 这都是指厨艺高手在烹饪美味过程中, 利用水和火的相辅相成,协同作战, 他们的共同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 水是媒介,火是助推器, 厨师在施展厨艺时对水元素与火元素的合理利用, 方能创造出赋有灵魂的菜肴。
烹调中的火元素
烹饪中“火”通俗的说法叫加热,而加热是烹制菜肴的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火的来源是炉灶和燃料,炉灶有发火和不发火之别,燃料也有好坏之差。火从字面上看是指燃料燃烧的火力情况,但在烹调中所指的火却不如此简单。由于菜肴所使用的原料品种多样,同时原料性质和形态很多,从质地上看有老有嫩、有软有硬,水分含量有多有少;在原料形态划分上原料有大有小、有整有碎、有片有块、有条有丁、有丝有球,以及还有各种不同的异形材料,烹调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火使食物制熟。
烹饪中大火菜与小火菜是很微妙划分的,利用火的技术真是千变万化!至于火作用于原料上时怎样算大,怎样算小?大和小的之间有可以分为类呢?厨师们为了掌控火并能利用火,一些有经验的厨师会根据火焰的高低、火光的颜色、明暗程度、热力大小等现象来进行分类。习惯上分为三个大类:旺火、中火、小火。烹调过程中不同的火会使菜肴发生不同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菜肴特色。
【1旺火】
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气逼人
适合的烹调方法:烤、熘、炒、烹、爆、焯、涮等
旺火也叫武火、大伙、猛火、烈火或急火,它的特点是燃烧正处于旺盛燃烧之间。这种火用于快速烹制,可以缩短菜肴在锅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并能保持原料的鲜美,香脆、松嫩。
【2中火】
火焰低而摇摆、呈红橙色、光度较暗、热气较大
适合的烹调方法:烧、炸、煮、烩等
中火又叫文武火,火焰低,时而窜出炉口,时而低于炉口。中火加热,能使原料软嫩口感,入味快。
【3小火】
火焰细小、时有起落、呈红色、光度暗淡、热气不大
适合的烹调方法:煎、贴、塌、烙、炖、焖、熏等
小火也叫文火、慢火、温火、微火。这种火的火苗细小,时起时落,火色发红,光度暗,热气不大。一般用于较长时间烹制菜肴,适用于烹出软、嫩、绵口感的美味,还适用于酥烂入味的烹调方法和养熟原料、收浓汤汁、保温之用。
烹饪中火发生了变化,受热的物体菜肴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就是形成各种不同烹调方法,不同菜肴的特色。各种原料和调味品,经过加热,每一种不同的温度都发生不同的变化,靠火的大小掌握菜肴的好坏,厨师如果掌握得宜,就可以去除菜肴原料的腥膻异味,突出原料的鲜美滋味,成为佳肴。
厨师通过这种火的变化,施展技艺时非常精细微妙。由此可见,火的掌握对于烹调的关系有多么重大,所以厨师们把火候称作“看火”,任何一个厨师必须精于“看火”的技术,厨师自身烹调技术的好坏,主要也就要看他能不能根据菜肴的颜色、形态、性质等在加热过程中所起的变化,将用火技术掌握得恰到好处。
烹调中的水元素
人们对餐饮中“水”的通俗看法就是饮用的水,其实烹制菜肴用的水类别很广,例如:汤、汁、糊、芡、油、酱、浆、冰霜及水蒸汽。这些非“水”的调辅料按物理性状统称为液态传热介质。它们有的是食物材料,大部分又是由水形成或是含水的物料。这样的水是怎样帮助厨师创造美味佳肴,协助烹调的?由于各种传热介质在一定火力和时间的长短下,具有不同的热量影响着原料成熟度和口味、口感等特点,且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致使菜肴能形成不同的风味特色。
那么,厨师如何从传热介质的属性和作用,来把握菜肴制作中的火候问题?通常,烹调中的传热介质是水、蒸汽、液态油、空气、盐(细矿石)五种,我们按物理性状再划分它们是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类,其中蒸汽是水的一种状态,我们就以液态“水”和变形水“蒸汽”,以及液体的“油”这三类为例。
1水为传热介质
水的传热能力相对较差,它在受热后温度之所以能全部升高,并以使水中的原料受热,主要是靠对流作用。加热过程中,水对食物具有溶解性,浸润性的作用,还可使原料逐渐成熟。当水温逐渐升高,到达一定程度时,就能改变原料的组织,使其浸发充分。也就是说,随着水温升高,水就慢慢渗入到原料内部,带着热量的分子,在较高温度的作用下,加快运行速度,增强渗透能力,把原料内部的一些物质加以溶解,使原料达到入味,熟烂的口感;或者,食物原料外部和内部的热度达到平衡时,使原料基本成熟,具有脆嫩清爽的口感。
TIPS:2种方法使水的沸点超过100℃,仍未汽化?
水的沸点是100℃,也就是说,不论火力怎样旺,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超过100℃,它就要变成气体蒸发了,如果我们需要提高锅内水的温度,使水温度高于100℃,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盖紧锅盖,甚至在锅盖的四周用湿布密封增加锅内的压强。根据物理知识,容器内的压强增加,容器内水的沸点就会升高,也就是到了100℃还不会汽化。在锅内水的湿度高于100℃。当然这种盖紧锅盖,用湿布的方法,只能是使锅内的压强略加一些,因此锅中的水也只能略高于100℃,约为102℃至105℃。另一种是在锅内溶解一些可溶性的固态物质,增加水的分子密度。例如加食盐,也可使水的沸点略微升高,比100℃稍微略高一些。
2蒸汽为传热介质
就是水在加热到一定程度及超过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其温度高于液体的温度,一般为105℃到120℃。烹饪食物,它不仅具有水的特征,而且传热时只作用于原料一面,烹制出来的菜肴,原汁原味,形态美观,色泽艳丽,味鲜汤清,香气浓醇,清淡不腻。
3油为传热介质
其属性和水的介质基本相似,都是以对流方式,将热量传给食物。但其温域,作用不同于水的介质。其温度,低可至几十摄氏度,高可达200多摄氏度,烹制菜肴时,对食物浸润无孔不入。即具有对食物保味的一面,使原料内部的水分不易外溢,成品达到鲜嫩,滋润,又具有使食物原料干燥的一面,使成品达到酥,松,香脆,色泽美观,为其它的传热介质所不及。但以油为传热介质,其油温应控制在200℃左右为佳,油温过高,不仅能生成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丙烯醛,而且能促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破坏氨基酸和赖氨酸,从而降低菜肴中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