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yu,和牛,顾名思义就是日本的牛。即使你从未料理过它,但关于和牛“贵的要命”和“入口即化”两个标签也该有所耳闻。均匀细腻的大理石油花,白霜般遍布粉红色的牛肉,无需复杂烹饪,哪怕直接作为刺身都能口中化开的浓郁肉香,让和牛成为很多师傅烹饪创作中的“缪斯”。
不过和牛虽然姓“和”,但并不是日本人的专属。自从澳洲引进和牛以后,托其先进的养殖技术所赐,和牛的味道甚至比日本本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返销日本之余,连日本人都要前来学习和牛的饲养技巧。
而这其中的高手,当属澳洲和牛之父 David Blackmore 和他的农场莫属。
1.和牛教父David Blackmore
Blackmore家族世代育牛,在牧牛界声名显赫。事业延续到第五代David手里后,他更是通过学习日本育牛基因方法论,并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如何研制优质牛肉的事业中去。上个世纪80年代末,超前的商业意识让David从日本人手中获得了武田和牛精子和胚胎在澳大利亚的独家代理权,并从此开始Blackmore神户牛肉的“盛世狂潮”。
David一直自诩是个“非典型”牧民,因为他一直希望通过新的、先进的科技去结合日本古老的和牛饲养术,让澳洲和牛的质量再上一个档次。也正因如此,2012年David获得了澳洲政府授予的“年度畜牧业生产奖”,该奖项是专门用于褒奖在专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贡献卓越的畜牧生产商。而David本人不仅一举晋升为澳洲和牛教父,而且他也成为少数几位让日本农业研究所、生产发展畜牧局返请回日本传授和牛培育技术的外国“牧民”。
2.Blackmore神户牛肉到底有多牛?
作为一个挑剔的农场主,首先在选种方面,David就颇费心思。通过多次日本调研,走访了近80%的日本牧场,他最终挑选日本著名的三大牛种:兵库县的但马牛、岛根县的藤吉牛以及鸟取县Kedaka牛,以此来作为Blackmore神户牛肉的基因。
血统优良,加上位于维多利亚省的小镇Alexandra内的牧场环境洁净优良、水质清澈、牧草丰美,在这样的天然环境中成长的和牛,品质一点儿都不比原产地日本的高级和牛差。
3.差点就吃不到的Blackmore神户牛肉
在澳洲,除了纯正的牛种以及优越的牧场环境外,David Blackmore更为人性化的饲养方式令其出产的和牛有着更好的肉味。或许与日本土地面积有限,令大部分和牛都要长时间圈养不同,在Blackmore的牧场里,小和牛从出生到9个月为止都会由母牛贴身照顾,断奶后还能够在牧场里自由放牧、吃草。直到屠宰前的600天,才开始以不公开的秘方圈养育肥,这样的方式能使得牛肉肉味更浓,脂肪油花更细密。在乳牛阶段的放养,更可以避免和牛生病,既不用任何激素,也不需要额外的抗生素。
然而,人生并不会一帆风顺。就在去年,David遭遇了一次大危机——牧场关门。关门的原因不是因为牛肉卖不出去,而是因为周围的邻居不停向政府投诉,说牧场的气味和声音对他们的日常造成了许多困扰。
消息一出,不少米其林星餐厅的主厨纷纷写信,发Twitter,支持David一定要顶住压力,不要放弃这么好的牛肉。而为牛痴狂的“和牛教父”最终也没让大家失望,他说Blackmore不会关门,会为和牛们寻找、新建牧场,续写澳洲大陆上关于牛肉的美味传奇。
4.Blackmore神户牛肉究竟有多好吃
吃过Blackmore神户牛肉的人,通常都会觉得其肉质比同类更柔软,油脂中还带着一股甘香的味道,一点都不像一些育养过分的和牛那般肥腻,吃起来满嘴油之外还带着暖昧的牛膻味。为了保证这种优异的质量,David Blackmore将全牧场的神户牛总数控制在1200头左右,每个月至多只能屠宰50头牛,一半左右供应给当地的星级餐厅,另一半出口到世界各地。因此,如果有一块Blackmore神户牛肉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无论是料理还是食用,都请谨遵四个字:好好珍惜。
5.“恰”临帝都,北京首家提供Blackmore神户牛肉的餐厅
就在半个月前,IHG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第二家“Char . 恰”餐厅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正式开业,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眼熟,那就对了。因为第一家“Char . 恰” 曾在短短时间内就收获“沪上最火牛排馆”的美誉。此次,北京“Char . 恰” 在专注于精选高品质食材的同时,也运用充满趣味与心意的呈现方式,企图为京城的饕客打造清新随意却又不失格调的奢华美食体验。毫无疑问,David Blackmore神户牛肉就是“Char . 恰”菜单上绝对的亮点。
为了给予这种珍贵食材应有的尊重,Char甚至为它专程准备了多种牛排刀,和多款蘸食海盐供食客选择。
而料理Blackmore神户牛肉的则是来自西班牙的主厨Fernando Tabernero。Fernando拥有16年厨师经验,对食物有丰富的理解并在西班牙,马来西亚和欧洲的很多全日餐厅和豪华饭店工作过。
这位在德国弗里堡出道的料理达人,在28岁时便获得了主厨的头衔。曾就职于米其林三星餐厅Martin Berasategui,与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名厨, 被誉为色香味的魔法师、西班牙厨艺界的台柱之一的Martin大厨共事。后又加入马来西亚吉隆坡EL MESÓN餐厅担任行政总厨。在此期间,他曾荣获2010年度 Asia Hospitality Award 竞赛的"十佳厨师大奖"( Ten Best Chefs 2010)。对于Fernando 来说,“作为厨师,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你享受着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心对待你的每一位顾客和每一样食材。”
说起烹饪风格,Fernando认为自己既有西班牙的热情又热衷地中海的随性。因此,他不仅是料理海鲜的一把好手,而且每到新的城市他还喜欢将当地元素巧妙的融合进自己的风格中,而这种毫无缝隙的对接本领也让同行和食客无不赞叹。以下是他的一些作品展示:
【龙虾浓汤 Lobster Bisque】
龙虾汤,西式浓汤MIX中国传统瓷壶,汤料有龙虾肉、青口和扇贝;食材的新鲜度不容置疑,而扇贝的灵魂在青柠奶油,它将轻巧的酸覆盖在煎得外脆内里弹韧的扇贝肉上;汤底鲜美醇香,微微的酸能带出海鲜天然的鲜甜滋味。
【法式丝滑鸭肝冻 Foie Gras Parfait】
“Char . 恰”餐厅的特色菜之一,非原只的鸭肝以特定的刀法切成小粒冰水浸制,打入鲜奶油反复搅拌打制成膏酱,低温烹调,创造出蓬松口感。精美小巧的铸铁锅全密封了肝酱的湿度和温度,表面一层成熟的焦糖色果胶,外加星星点点坚果装饰,果香脆粒,流金溢彩,完美如许,心思奇巧。苹果洋葱酱带甜的美味,辅菜配小酸黄瓜和小洋葱球,可以涂抹在坚果小脆片上一同食用。
【酸橘龙虾和三文鱼色拉 Lobster and Salmon Ceviche】
为保持新鲜,以浓郁的椰子与青柠乳汁腌制,由此略微减轻了龙虾与三文鱼的腥味,使其如同寿司般鲜嫩,搭配牛油果冰沙、一些香菜和墨西哥辣椒,使这道菜品呈现出不同外表的热辣风情。
【冰岛鳕鱼 Black Cod Fish】
仿佛调色盘一般的餐盘,配上画笔,又是一道充满趣味的菜品。青柠糖浆带来的特别香甜感和新鲜口味的南瓜酱,都可以自由地用毛笔抹在鳕鱼上,而鳕鱼烹饪的关键是让自身的脂肪化为肉汁,吃起来更为柔嫩。
现在,这位重量级大厨驾临北京“Char . 恰”餐厅执掌后厨,至于他能与Blackmore神户牛肉擦出怎样的火花,还能赋予顶级牛肉什么样的惊喜?空想无意,各位看官有机会还是去餐厅一探究竟吧!
餐厅地址:北京朝阳区将台路6号(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1层)
营业时间:17:00-22:00
订餐电话:010 - 8443 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