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even's Concept Ltd.创始人 刘一帆】
我们认识的刘一帆,大多来自“顶级厨师”、“星厨驾到”等厨艺比赛节目,当然还有大家熟知的肯德基广告,他在里面操着一口台湾腔普通话介绍新品汉堡……那个在TV里永远冷着一张脸犀利地评价明星呈递的菜品,还动辄就把参赛厨师的作品扔进垃圾桶的刘一帆,在褪去“明星”的光环后,曾经也是一个叛逆少年,学厨时每天要切100公斤洋葱,做的菜也被戈登扔进过垃圾桶,而最普通的“荷包蛋盖浇饭”是童年的味觉记忆,荷包蛋里的小蛋黄就是一个“小太阳”,只有他才能感觉到温度和光芒的小太阳……
“难道只有好学生才会煮菜吗?”
好莱坞的美食电影有一个不成文的票房定律,但凡主角的性格稍稍有点自我冲突,电影的票房便不会太差,诸如《美味情缘》里生活遭遇突变的行政主厨,《米其林情缘》里白手起家最终变成三星大厨的印度青年……按这个套路,如果让刘一帆当男主角,电影想必也是卖座的。
当然,卖座的还有青春片,主角同样是刘一帆,那时候的他,一边耳朵戴两个耳环,另一边戴三个,嘴里还嚼着口香糖……20多年前,刘一帆第一次站在台湾私立开平高职(厨艺学校)门口,就是这么一副打扮。
二年级那年学校组织观摩国际烹饪比赛,那次活动彻底改变了刘一帆的志向,学校选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去观赛,他跑去导师办公室大吼大叫:“难道,只有好学生才会煮菜吗?”因为这一句路见不平的怒吼,他被破格前往,而现场大厨们神奇的架势瞬间就征服了他,回去后他立刻改变吊儿郎当的态度,转而开始认真学厨,选择西式料理为主修科目。
出类拔萃的刀工靠多年“修炼”
“我每天要切100公斤洋葱……”
在《星厨驾到》第二季中,作为美食评审的刘一帆示范了将洋葱切成小粒立方体的绝活,一边切还一边传授技巧:“洋葱去头、去尾、剥去外皮,顺着洋葱纹路一刀一刀切下来,但不要切断。然后横切两刀,再纵向切成小丁。需特别注意的要点是:利用刀刃,慢慢把菜轻轻划下,而不是‘砍’菜!”嘉宾们看得目瞪口呆,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刘一帆能将食材驾驭得如此出神入化?
和所有厨师一样,刘一帆初入门的时候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与试炼。实习时他每天工作的内容就是切菜、洗碗、洗冰箱,根本没有资格接近灶台。“我每天切100公斤洋葱,必须保证每一片洋葱的厚度都是1毫米,每一块洋葱丁的长度和厚度都是2毫米。那个时候也会觉得枯燥无趣,还自作聪明地把每天要切的十几袋洋葱用机器切,结果马上被主厨发现,所有的洋葱都被倒掉,甚至被破口大骂,告诉我下次再犯,就不要来上班。”主厨的挑剔和严格训练,让刘一帆养成了在厨房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习惯。
“我就不相信,一个华人做不出最好的西餐!”
“地狱厨神”Gordon Ramsay(戈登·拉姆齐)曾经是刘一帆的老师,在刚刚开始做戈登学生的那段日子,戈登几乎每天都会把刘一帆做的菜倒入垃圾桶,并且说:“You can’t make shit to my clients, you make the shit then you eat the shit.”
的确,一个来自异乡的厨师,要获得金发碧眼的老外大厨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一帆在英国做西餐遭遇的正是这样的信任危机。周遭并不是预期的温馨和热忱,刘一帆在忙碌的后厨里尝尽人情凉薄。“我就不相信,一个华人做不出最好的西餐。”渐渐地,同事们开始留意起他的烹调手法,在无形的厨艺切磋中开始夹杂不经意的寒暄;他的手艺开始广为人知,品菜的对象也从普通食客逐渐变成了政商名流。
那时,刘一帆每天都要工作差不多18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同事之间的嘻嘻哈哈,只有锅铲碰撞的声音和食物由生到熟气味的变化。这种工作强度在精神上、肉体上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他坚持下来了,将磨难视为历练,把食材当做朋友,刘一帆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经历就是他的“水”,只要不放弃,终将带他驶向梦想的彼岸。
“顶级料理就在你我的身边”
刘一帆调侃自己一不小心就在2012年开始当了“网红”。在厨艺节目里,他说起话来比菜刀还锋利,即使众多明星选手也几乎无一幸免被他虐过,比如朱丹煮的汤圆被他这样评价:“皮儿像嚼不烂的口香糖,馅儿像吃了一大口沙子。”
刘一帆在厨师节目做评审的美食标准到底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食物的记忆和料理的技法带来味觉的幸福感。”在刘一帆的记忆里,一道“荷包蛋盖浇饭”,就是他心中的“小太阳”:荷包蛋的焦度要有又不能过头,油温的掌控就得恰到好处;松软又不过黏、粒粒分明的白米很关键;放酱油时要小心力道,不能太多,也不太少;在拌的时候,能让白米淡淡酝开陈年的黄豆香味。这一道是刘一帆小时放学后的自济私粮,他觉得中间那蛋黄就像一缕阳光,伴随着他逐渐长大。
褪去明星光环的刘一帆,吃一碗馄饨面总会要2个碗,先把馄饨捞出来,加上辣椒油,变一碗红油抄手,再捞出面,向老板要些卤汁,变成一碗拌面,剩下的汤加上葱花,变成一碗清汤。他也曾在细雨纷飞的深夜,坐在路边的板凳上吃生煎,脑袋里想着中西饮食文化里缺失的味觉良方。每当这个时候,他才是一个美食家,做着厨师骨子里也是一般人最想做的事,然后再回到台上,做一个厨师还可以做的更多的事……
刘一帆在后厨
刘一帆 @ 餐饮IP
05 厨师比赛
我三年前就已经参加过圣培露的青年厨师比赛,国际大赛的赛规,的确会给国内的厨师比赛一些参考。厨师比赛的重点是公平良性竞争、厨艺切磋、提升水平。厨师比赛从一个角度上来说,是让厨师用食材和技法来相互协作,并能达到商业比赛上的进步,从而帮助中国厨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并创造出自己的优势。
04 十年之计
我自己是受西式烹饪训练出来的,过程非常辛苦。年轻厨师在从业道路上肯定会犹豫彷徨,但一定要有定力,现在的自己是为十年之后做准备。就像和尚敲钟,即使路上有碎石,但你磕破了头走到底就会有结果。我希望后辈们不要看到眼前三年的利益,现在赚的钱都不是钱。
03 细节为王
医生在上手术台之前会检查他的设备,手术刀必须齐全干净摆放得整齐清楚,在厨房也要这样。任何一个新人进入厨房,他怎么站,怎么讲话,怎么放东西,就能看出他对这份工作有没有热情,是否执着。我工作的时候,厨衣总是干净整洁,没有一点油渍,因为我做了一道菜之后,有时会去前场询问顾客的意见,如果我的着装像我的料理一样光鲜,客人对餐厅的整体印象就会加分,反之,就是在砸餐厅的招牌。
02 中餐敬畏之心
在日本,90多岁的小野二郎被称之为“寿司之神”,但在我的概念里,日本的寿司就像中国的包子一样寻常普通,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对哪一个做包子的师傅产生过敬畏之心,更不要提被神化了。“所以,我上电视做节目,是真的想改变大家对中国厨师的印象,希望更多的中国美食走向世界。”
01 好好吃饭
对吃,其实我一点都不啰嗦。卫生、干净、会饱,这样就好。对生活,其实我一点也不麻烦,过得去就行。对生命,其实我一点也不敢造次,虽然跟不上大师说的境界,不过我一直在努力。工作上的事情,再烦也就是这样了。厨师们自己还是先好好吃饭吧!
苍山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厨师长
淼婶餐饮 厨师
秘笙城景酒会 SousCh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