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带徒一直是我们烹饪行业的传统习俗,也是手工艺传承的最古老、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师承技术是非常具有个人色彩、家族及技艺流派观念的,当然这也是行业信仰传承的一部分。
作为徒弟除了传承师傅的技能技艺,秉承厨师行业的信仰、行规、流派等一切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与师父的关密更是密不可分,甚至是形影不离,极其亲密的,这也是行业老话所讲:“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当今社会时代,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提升,烹饪高等教育的普及,再加上各种名目的厨师培训学校、培训班、厨师“速成班”等鱼龙混杂遍地皆是!所以现在厨师行业当中的师徒关系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了,这“师傅”之说也只是个尊称而已了。我说这些并非是指责现代厨师行业的教育完全不好,也并非是把传统意义上的师徒技术传承与师徒关系都奉若圣经,而是现代的厨师行业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一个健康优良的师徒关系,把我们优秀博大精深的烹饪文化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并且能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扬光大,而不愧对先祖。
自古以来老师、师傅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而徒弟学生更不应背弃古道而“耻于学师”,在厨师行业中以师带徒、拜师学艺更是有效地继承传统,传承技艺的主要途径之一,我有今天的一点成就更是得益于拜师学艺,更得益于恩师侯瑞轩的言传身教,我于1989年经同乡刘国正大师之子原濮阳宾馆经理刘敬礼引荐结识恩师,90开始跟随侯大师学艺,直到2002年侯大师才正式收我为徒,并在老家“厨师之乡”长垣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烹饪协会及众多领导人、同乡和师傅的好友见证下举行了隆重的收徒仪式,这一天我前后等了14年,我拜师时师傅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了,而后又跟随师傅学习精研技艺十多年,那更是收益良多,我清楚地记得拜师仪式后,原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原省人大副主任宋国臣及原省烹协会长刘玉斋等老领导,都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侯师傅是我们厨师界德艺双馨的一面旗帜,你一定要把侯师的精湛技艺、高尚厨德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特别是拜师的前一天,师傅的好朋友江榜成会长,原文化厅周俊杰副厅长和师傅商议第二天拜师的形式与议程,师傅说“我们俩已相处了那么多年了,不必要搞太复杂的仪式,大家来见见面、见证一下,座谈座谈叙叙情谊就行了”。江榜成会长认为还是要有仪式表示正式,这关系厨乡技艺传承的大事,一定要侯师写一个正式的收徒证书,并让周厅长亲自书写内容,因为周副厅长还是我省的著名书法家,让我师父亲自签字,并让我在拜师仪式上给师傅一个承诺,并行拜师的叩拜大礼,师傅到最后拜师时也没有让行叩拜之礼,只是鞠躬行礼,也没有要我给他承诺,只是教导我要诚实做人、精心学习技术。拜师仪式当晚,我送师傅回房休息,我师弟外出购物,我给师傅洗完澡扶师父上床后,还是在床头重新给师傅行叩拜大礼,我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请师父放心我绝不会辜负您的希望。”随后将对师承诺书拿出读给师父听,我们师徒爷俩二人心潮澎湃,师傅语重心长的告诫我:“小啊,师父为厨旧社会劳苦前半生,新社会党和国家对我照顾的好啊,我幸福后半生,你们命好,赶上好时候,一定要加劲干好本行,别让人家笑话咱爷俩。”朴素的话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从思想上内心深处开始了觉醒,也让我下定了“把厨业当事业、拿菜当命来做”的决心;在日后不管是跟随师傅学习的日子里,还是自己创业开店的时候,总是把做好技艺研究放在第一位,并开始了以身示教,教导徒弟悉心学习技术,本照我对师傅的承诺书,践行我的承诺,这以下是我的对师傅承诺书:
1、尊师敬道,以身示教、爱护弟子做好传帮带。
2、刻苦学习钻研技艺,继承优良传统,为烹饪文化、技艺的传承贡献毕生精力。
3、敬业爱岗,带动弟子学习有关烹饪全学科的科学文化知识,由工匠型厨师向技术管理型、科学知识型、专家学者型厨师转变,为提高厨师行业地位而奋斗。
4、崇尚互助友爱、慈善救济、普及亲众、传播好义行善之品德。
5、注重实践总结经验、以文载道的传播中华优秀的烹饪文化。
这简单的五条承诺却维系了我与师傅亲如父子的深厚情义。
我个人观点现在师徒也不一定非要以传统的仪式行规为标准,应以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术为目的,更应打破所谓的传统正宗与否的门户之见,行业流派之见,各种风味流派都应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兼容,进行平等的有意义的技术文化交流,建立一个好的平台,促进行业进步,大家共同发展,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啊!”这也是行业各流派之间交流所必须的,但是也不能像有些厨师,有过拜师仪式,拜过师傅了,可凡见到有些名气,有利用价值,能有所用的人就拉着磕头拜师,更不能为了利益,凑够个多少人数,只要帮我出力出钱,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收为门下,这都是不良习气,也是败坏我们厨师名声的。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一个信仰,这种信仰是需要有一个形式表示出来的,比如我们厨师的拜师仪式就是对传统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拜师就要尊师如父母,不能欺师灭祖,要受到行规的约束。从形式仪式上看,确实是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也是对弟子、学生们一个无形的规范与约束,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律自己的行为规范,那时侯在厨师界,师傅也是除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了。所以师徒关系最重要的是“厨德”,也就是人品问题,诚实优良的人品永远是收徒的第一标准,其学习能力、学识技艺而次之。
在旧时人们习惯把徒弟分为几个等次,按照优劣排序,第一是“倾心徒弟”、二是“忠义徒弟” 三是“挛艺徒第”、四是“混麽徒弟”。这第四等是绝对要不得的恶劣之徒,可说古人把徒弟如此细分,也是经验教训的总结所得,而当今厨师的师徒关系我认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的:
第一、师徒应该是在共同行业中有崇高理想与信仰的虔诚传播者。
第二、为师为徒都应视人品素质为第一,为人处世要遵循职业道德与行规。
第三、师傅应是领路人和指导者,更要有勇于做基石,让徒弟站在肩膀上成长,并能超越师傅,成就卓越的师徒人生。
第四、所谓师徒,只是辈份上的不同,作为新时代的师徒,要共同研究课题,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徒不断创新与发展。
第五、师徒的核心是秉承师训,代代传承师门技艺与文化,作为现代的师徒要师古而不泥古,创新不离其宗,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破坏行业道德规范。
其实师徒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与筛选,也会随着行业的进步不断地净化,相互择优而处之,正如古人所讲:“非其人莫能学、非其人莫能教也”“聪慧者多狡诈,忠厚者多愚钝,”实际上这现代的师徒关系已有了千百年的总结与经验教训,只要我们是为了行业的繁荣与向上发展,只要我们诚实用心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就会体现出优良和谐美好的师徒关系。
李志顺
师从“国宝级”大师、原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候瑞轩先生。 原郑州颐顺轩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颐顺轩酒店总经理、现河南鲁班张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河南餐饮业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金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河南名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厨师新星俱乐部主任,河南酒店业商会常务理事,烹饪技术部部长,“厨师之乡”长垣县烹饪协会副会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未用作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