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6个关于寿司的奥秘,你知道几个?

热点报道 编辑/ 百万 2016.11.18

我是一盘“有故事”的寿司。

近期在公布的港澳米其林餐厅指南中,上星变动的餐厅有33%是日料。可见大和民族的食物文化不可小觑。但在一部分人的眼里,认为以寿司为代表的日料仅仅只是“生鱼+米饭”。“高热度”对比“低认知”,稍显尴尬。即使是从事寿司制作的师傅,也未必对寿司中的奥秘全盘了解。

而知名美籍铁厨Morimoto急切想把一些不为人知又趣味横生的寿司小真相“公之于众”,因为Morimoto准备把他的全球连锁寿司餐厅Morimoto sushi spots新店开到拉斯维加斯。Morimoto因在美国烹饪真人秀“Iron Chef”里屡战屡胜,一炮而红。曾在横滨的一家怀石料理店当了八年学徒的他,周游世界,汲取各地美食经验和技法,最后定居纽约,开始铺建自己的“寿司帝国”。他的寿司餐厅因为味美和设计感强,在美国获得热捧。

the-feast-sushi-05.jpg

(美籍厨神Morimoto)

铁厨眼中的寿司小秘密到底有哪些?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寿司曾是街边小吃

寿司在全球范围内被当做是中高端的消费。有意思的是,在昭和时代开始之前(约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寿司只是作为非常平常的食物出现在街头巷尾。直到1923年的8.3级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走低,寿司师傅便逐渐有机会一改流动摊档的形式,开张固定的门面。

152828glx47tj3hhfjrjtf.jpg

(Morimoto位于纽约的餐厅)

无法直接了解寿司的价格

与国内定额的方式不同,在日本高端寿司餐厅用膳,你也许在结账那一刻才会知道花了多少钱,因为菜单上并没有标价,一切的主动权都会在主厨手中。

这多亏了寿司“以鱼为主”、“应季而生”的品性。日本作为岛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渔业优势,这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把自己视为“最会吃鱼的国家”。每天的选材不同,必然会导致最终价格的变幻莫测。

18.jpg

(Morimoto餐厅的出品)

最正宗的寿司才值得被追捧?

在铁厨Morimoto的眼中,某类寿司不是“真正的”传统寿司,并不能代表它不值得被品尝。全球每一个国家的寿司都会与日本本地略有不同,这代表寿司在推广的过程中兼容并蓄。

“就像文化一样,寿司漂洋过海,在新的地方进化、改变并最终站稳脚跟。我相信每种文化之间都有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而不是像流水线一样复制。”Morimoto如是说。

5817563e52ca4.jpg

(浪漫寿司:一生一世卷。出品人燕瑞军)

寿司的杀手——冷米饭

很多人误以为寿司就是生冷的,许多店铺也会为客人提供冰鲜的寿司。殊不知,带有师傅掌心温度的寿司才是最适合品尝的。当寿司米开始变冷变干的时候,米饭的清甜也随之丧失,更不用谈味觉的层次感了。

学徒前两年不准碰鱼,八年才成出师

传统寿司的学徒生涯往往会持续十年左右。第一年洗碗,第二年切蔬菜,第三年才可以准备鱼类。技法全靠自己的观察和领悟。熬过了长时间的磨砺,才能走到台前为顾客制作寿司。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寿司师傅已开始出现断层的现象。在崇尚速度的时代下,年轻人对如苦行僧一般的寿司训练敬而远之。已有日本当地的烹饪学校推出速成密集班,但这让上一辈的寿司老将非常不悦。

5815ed3f01d55.jpg

(大师都是从最基础的工种做起的,图为渡边孝老师傅)

厨师知道的越多,客人会越幸福

顶级的寿司餐馆会为客人提供他们从来听过的鱼类菜品,品尝新奇能让客人感到幸福。食客也许分不清“鯛鮃鰤鰈鱚鰶鯵鰯鮪”,但好的日料师傅不仅要分清,还得知道它们各自的特色。

不仅如此,面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大小、不同米饭软硬程度的寿司,寿司的口味甚至涉及到客人的年龄和烟酒习惯。厨师研究得越透彻,客人对你的认可度就会越高。

the-feast-sushi-02.jpg

(市场中形形色色的鱼类)

看过这六条,寿司还是你心目中的“鱼生+米饭”吗?再精小的食物都能折射出匠人的光辉,寿司的更多奥秘有待你与名厨一同发掘。

文章来源:The Feast

编辑:百万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非商用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