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不是盖的!鲁菜里的真功夫

行业报道 编辑/ 刘睿 2016.12.08

鲁菜延续千年是传统八大菜系之首,内外功夫甚是了得,比如刀功、火功、勺功,有些得以传承,有些几近失传,有些新做改良。技法中的烧、爆、扒、塌等没有数年的刻苦磨炼,菜肴则无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功夫真正体现在哪儿?请看鲁菜大厨的各种门道。

内涵深远,非眼见之浅

鲁菜的风味主要在于重视食材,用品种不多的调味料靠火候和时间的掌控烹出绝佳滋味。济南菜汤醇味厚、胶东菜擅烹海鲜、孔府菜精工细作、京派鲁菜调和大气,既各具匠心又融会贯通。

济南万达凯悦酒店中餐行政副总厨王长亮说:“烹制鲁菜没有10年8年功底体会不到菜品的内涵。师傅做菜放糖,并不一定甜,目的是中和,让味道更加醇厚。鲁菜有儒家文化内涵,首先要吃出菜的本味,不能失去食材特有的本味。如果没有基本功,自己也跟着放糖,出来的菜品就是甜的。”

 

主材配料皆讲究

北京丰泽园饭店行政总厨安万国介绍说,早些年企业还没有冰箱,五六十年代那会儿,都是自制冰柜储存海鲜。使用带盖的木头箱子,打开后中间是夹层,夹层旁边有很多小方孔,往里蓄捣碎的天然冰,隔一会儿就得排水再蓄冰,为的就是保持食材的新鲜度。现在集团采购,用急冻方式保存海鲜。 

严把原料关,除了新鲜度以外,还需注重食材产地,产自寒冷海域的海参品质较好,生长周期长,比如烟台、大连等地的辽参,还有日本青森的海参、北海道的关东参、朝鲜高丽岛的海参,都属于上乘品质。

在鲁菜泰斗王义均看来,一道成功的菜品对选料甚是严格。以往经常忽略的调味品在鲁菜厨师眼中也极为重要,王老说,“以前调料品是有数的,现在好了,品种多了。有些调味根据供给的条件,选择上、搭配上都上去了。”

葱烧.jpg葱烧海参

小料用法也颇为讲究,如用葱丝、葱姜米、蒜片烹制不同菜肴,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炒爆汁菜,要放豆瓣葱、蒜片;做芫爆菜,如芫爆散丹、芫爆肚丝、芫爆里脊等,用的是葱丝和蒜片,芫爆龙凤丝,用的是葱丝和姜丝;如熘肝尖、爆两样、爆三样等,虽然是大众菜,但对小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之所以如此操作与做工细腻及外观美感都有关系。细分之下,葱丝还分为眉毛葱、直葱丝等,眉毛葱是将葱一剖两开,芯去掉,斜刀切,出来跟弯弯的眉毛似的。而制作泡姜水,只留姜味,不见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正是如此。

 

摆盘造型栩栩如生

鲁菜装盘讲究造型,很多经典菜肴具有代表性。立体动感的糖醋鲤鱼,竟有跃过龙门之势;讲究刀工,形似麦穗的爆炒腰花,仿佛来自农田麦浪;重视调味的九转大肠,码放整齐,犹如排兵布阵般严谨。

糖醋鲤鱼1.jpg

糖醋鲤鱼

 

▌高超技法,烹出千滋百味

鲁菜的烹调方法很是考究,体现在费时费工上,比如“烧菜”和“爆菜”,就很见功力,一个是慢火入味,一个是急火快出。

制汤.jpg细致考究的制汤工序

 

烧菜与吊汤 

葱烧海参、九转肥肠,用的技法都是“烧”,做好这些菜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烧”还有一个关键是离不开汤。鲁菜有句话叫“无汤不成菜”,汤主要分为清汤、奶汤、毛汤,这是调味之源,正所谓“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清汤鲜,奶汤醇,毛汤颜色浊白,用于普通烹调。吊汤选料有句口诀,“无鸡不鲜、无骨不香、无肘不浓”。要想汤色醇白,离不开“油”的助力,骨质中的油脂从食材中分离出来,与水产生激烈的碰撞,就能使汤变成奶白色。

吊清汤时,为使汤色清亮,传统方法是鸡里脊剁碎,扫汤后清澈见底。王长亮师傅认为清汤有时也可加入剁碎的牛肉,杂质吸附在牛肉上,汤清了,并有牛肉的味道,牛肉还可以捞出来做肉饼。好厨师会有效利用手边的材料。另外,火候也很重要,不然营养成分出不来,口感亦会不同。

烧海参时,炒好糖色,加料,放入海参,再加汤,汤要没过海参,开小火咕嘟着,20分钟至30分钟,让其入味,这就叫“烧”。“烧”还有一个特点是必需有颜色,如红烧肉、干烧鱼,菜肴味道浓厚,盘底只有一点油,而没有汁,汁已被全部吸入食材中。因为只有时间充裕,蛋白质被分解,出香味后令人食欲倍增。

做菜 (4).jpg

烹制海参要离火勾芡后淋明油

 

另外,鲁菜的清蒸与粤菜截然不同,一条清蒸鱼切花刀,将香菇、火腿、玉兰片码好,鱼肚子里搁葱姜,上笼屉蒸好后,再浇上汤。鲁菜清蒸是带汤的,吃一块鱼肉,喝一口清汤。

 

爆菜与火候

有句话为“烧菜”吃的是味,“爆菜”吃的是脆。“爆”还分为汤爆、油爆、酱爆、芫爆,其他还有葱爆、蒜爆、火爆、宫爆等。最著名的汤爆双脆,将鸡胗去掉筋膜,将猪肚帽外层剔掉,切成花刀,拿水一爆,刚刚断生,迅速捞起,重在掌握好火候,口感爽脆。

刀功 (2) (1).jpg

精湛的刀工技艺

 

摸透食材性能,匹配最佳制法

还有油焖大虾的“焖”、锅塌豆腐的“塌”,以及扒、㸆、酥、熘等都是鲁菜特色技法。比如“抓炒”,挂糊炸透炸焦再烹芡汁同炒,经典代表菜是宫廷四大抓,分别为抓炒大虾、抓炒鱼片、抓炒里脊、抓炒腰片。“鸡汁”也是最具鲁菜代表的技法之一,吃鸡不见鸡,如鸡汁虾仁、鸡汁鱼骨。还有“干炸”、“拔丝”、“琉璃”、“挂霜”、“蜜汁”、“蜜蜡”,技法众多,技术含量高,一些独特之处是其他菜系不曾使用或不常使用的。

油焖大虾2.jpg澄红而光亮的油焖大虾

 

至于做菜选用何种烹饪方式,主要取决于厨师是否摸透了食材的性能,只有针对食材特性找到最佳的搭配和烹调,才能做出真正的美味。

 

调味的境界,创新的节奏 

王长亮师傅说鲁菜最有代表性的调味是突出原汁原味,不赋予乱七八糟的味型,且以水为依托。安万国师傅对本味的理解是:“这就犹如一个人不喷香水是同样道理,如果没有异味,就无须遮掩,菜肴也是如此,尤其是自带鲜味的食材,尽显其天然的原汁原味就好。”

当然,鲁菜延续至今,改良也少不了借鉴,比如南煎丸子、鱼香虾球,就借鉴了广式腐乳和川菜元素。尤其一桌菜肴的口味安排,一定要有跳跃感,在咸鲜中加入酸、辣、甜等,才会丰富而不单调,如果只为一个“鲜”字,人类的味蕾将永远无法满足,只有多种味道相互穿插,才能起到更好的平衡作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鲁菜创新势在必行,尤其注重健康方面,低油少盐,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做菜 (3).jpg创新鲁菜受到新老食客的喜爱

 

精选菜品分享

 

▌水发法与制葱油技术

1斤干灰参发制后达5-6斤,较为理想,如果追求再高的出成率,就会影响口感和品质。将干灰参放在纯净水中,入冰箱浸泡48小时,回软后去肠洗净,小火煮40分钟,离火入清水拔凉;加冰块放入0℃冰箱保存,完成涨发。用荤油加香料、葱段,熬制葱油;烹制海参时葱油和葱需分3次放入,烧制时间至少20分钟,以确保入味,而不是只有表面覆着味道。

葱烧.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吊臊制汤和“三足鼎立”调味

这道汤先以老鸡、排骨、赤肉等小火熬制,通过红臊(鸡腿肉)与白臊(鸡胸肉)吊臊汤,下臊时汤的温度达70℃即可,用勺子缓慢顺同一方向搅动,小火加热,汤汁勿沸腾,维持在95℃左右,两遍臊让汤清澈见底。调味讲究“三足鼎立”,即盐、醋、胡椒粉,三种口味各占一份,缺一不可。这道菜改良后用柠檬水来替代米醋,汤味增加了柠檬清香,配菜中也加入了新鲜的绿皮柠檬叶细丝,让汤的香味更上一层。

乌鱼蛋汤.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三翻四翘”的塑型功力

鱼身按“七上八下”的数目打上花刀,这样从里到外都能接触到热油,拍粉挂糊后,捏住头尾将鱼身弯曲,用筷子尽量撑开鱼腹。烹制定型后,整鱼呈现“三翻四翘”,即鱼嘴、鱼鳃、鱼腹,三处尽量翻开;鱼头、鱼尾、胸鳍、腹鳍四处挺翘。浇上糖醋活汁,盘底汁色金黄透明,犹如鱼在池中嬉戏,跃出水面,造型甚是好看。

糖醋鲤鱼.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繁复的套肠及烧制工艺

猪肠头的肉质比大肠其他部位更厚实一些,非常适合用于烹制九转大肠。肠子清洗好后需要多层套制,一般套3-4层,多的可以套5层,注意套紧,不要松散,高度在2.5厘米左右。炒糖色是关键一步,需要控制好糖、油与火候,炒出枣红色,但不要出苦味。烧好的大肠以深红润泽,泛出光亮为佳。

九转.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孔府菜专用的“汤中之最”

孔府三套汤,咸鲜醇郁,被称为“汤中之最”的调味上品。用鸡、鸭、肘子骨,反复煮三次,充分浓缩而成。将鸡腿肉、鸡里脊剁成细末,分别装入容器,加清水调成稀糊,俗称红、白臊,加盐搅匀。将鸡、鸭、肘入开水汆净,再用清水洗净。桶内放清水,入鸡、鸭、肘各一只,旺火烧开,打去浮沫,加葱段、姜片、花椒,慢火烧2小时,原料捞出备用。再放入鸡、鸭、肘各一只,煮捞2次,4小时,离火冷却,撇出浮油,打出原料。扫汤时将汤移至慢火加热至70℃,加红臊,搅动,将沸时离火捞出,挤成饼状。汤凉后再次慢火加热入白臊,方法与红臊相同。汤清完后,放入红、白臊饼,小火煮1小时浸出全部鲜味,滤出杂质,即成三套汤。

运河.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听声的功夫与油温的掌握

下丸子时油温适中,四五成热最合适,都下完后不要动,让其定型,用漏勺捞起,轻轻一磕打,散开后再重新入油锅复炸2-3次,受热后丸子颜色变匀,口感也脆。炸制丸子颠勺的时候,要注意听声音,当声音发脆,发出“咣当咣当”的清晰音色,而非软东西磕碰软东西发出的闷闷声音时,炸制的程度就可以了。

▽ 

干炸丸子.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麦穗花刀技法与严控火候

这是一道加以改良的山东传统名菜。将普通猪腰换成幼黑猪小腰,口感鲜嫩,再用山药代替彩椒、大葱,与腰花结合,更加营养健康。此菜的关键是将腥骚味降到最低,需将腰子表层薄膜去掉,让其更嫩,再找到骚线,准确下刀,将其取出。菜品讲究刀工,腰花需要切成麦穗花刀。油温与火候极为关键,七成油温时下原料大火爆炒。出品呈打卷状就成功了。

▽ 

要花.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用西式材料大胆改良的功力

这是一道基于传承的改良菜。在传统制法的葱烧海参基础上加入了有年份的意大利香醋,香醋经加热挥发后几乎没有酸味,却留下了耐人回味的香味。铺在海参下的米形意大利面也是一个亮点,用它代替传统的大麦或藜麦,不仅配色上形成深浅对比,当面饱吸了海参浓汁后软糯中带些韧劲,口感极佳。

陈醋.jpg

(点击图片可获取菜品详情)

编辑 :刘睿

摄影:吴钰、宫元书、李军

部分菜品图片来自名厨用户,未商用

底部图.jpg.jpg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