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甜点主厨,除了专业的技术,独特的配方,新颖的创意…试着站在客人的角度去品评,或许才是做出“完美甜品”的正确方向。
从2000年入行至今,孙斌先生通过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丰富阅历,逐渐对甜品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法式西点重油重糖,这对东方人的口味来说着实有些过于甜腻。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从文化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饼房主厨 孙斌
一次与食客的交流中,面对现有的甜点单,客人表示并不清楚这些甜点具体是什么风味。这让孙斌有了新的思考。
在中国推广法式西点,在尊重和传承传统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做些新的尝试和改良。
从菜单开始调整
马卡龙、提拉米苏、舒芙蕾... 这些我们熟知的甜点名,在音译背后其实都有着美妙的寓意。像舒芙蕾,原意是“嘴巴里的空气”,贴切的形容了轻盈的口感。
而为了迎合本地的客人,让他们能更轻松的做出选择。在孙斌任职的华尔道夫酒店,用中文将菜品的成分和原料简洁明了的列了出来。而英文部分则保留着比较丰富的修饰词。
点击图片,查看菜谱:百香芒果带我走-孙斌
就拿这道春季新品来说,以提拉米苏为原型,命名中直接取了提拉米苏原本的含义——“带我走”。把作为原料的芒果和百香果列出来,让客人能清楚的知道甜品的口味。明亮的水果色替代原本可可与咖啡粉深沉的色调,迎合了本地春日的气息。
从每个制作细节中改良
先改掉食客不喜欢的地方
孙斌工作的华尔道夫酒店,最出名的甜品莫属红丝绒蛋糕了。这款诞生于纽约的经典甜品,原方中采用红菜头汁来进行调和。正是这菜汁的怪味,让很多中国人难以接受。
为了改变这一点,孙斌试着调整配方比例,降低红菜头的味道,并加入质地轻盈的马斯卡彭奶酪进行打发。调整后的夹心层蓬松柔和,改善了原本配方中,东方人吃不惯的厚重黄油口感。改良后的蛋糕既没有了怪味,口感也柔和了许多,果然变得畅销了起来。
在配方中加入中国元素
和其他菜系的师傅一样,对于原料的选择孙斌有着自己的见解。法式甜品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水果。为了保证新鲜度最优,除了进口,他还喜欢选用当地产的果蔬。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运输途中,对果实水分的折损,也能更好的从菜品源头上,融入本地人比较熟悉的味道。成品吃起来自然更加顺口。
专注工作中的孙斌
孙斌不断将法式甜品和中国饮食进行连线,用枸杞替换果干,用乌龙茶、龙井茶制作雪芭。除了简单的食材替换,他还尝试从食材的质地、颜色、属性等细化方向进行改变。比如使用龟苓膏来替代咖啡奶冻,让客人在品尝时充满惊喜。脑洞大开的他还一直试图将城隍庙的五香豆融入到菜品中来。
多味道调和提升品质
除了从原材料上下功夫,他还喜欢用多种食材的搭配找寻平衡感。单独用香蕉做的甜品会稍显甜腻,那就用微酸的山竹来调和。这样既保留了柔滑的口感,又让甜味不那么直接,吃起来自然清爽许多。孙斌举了个例子:“就像香气馥郁的名贵香水,总是需要上百种的香料来调和才行。”
点击图片,查看菜谱:浆果荟萃-孙斌
就像这道以草莓味为主的甜品,在口味上还搭配了树莓、蓝莓进行调和。味道相近的莓果,因酸度和甜度的差异而带来更丰富的层次感。并将这种复合味分别融入到慕斯和淋面中,入口的每一个层次都变得丰富。最后搭配本地的野草莓,正是客人们喜欢的滋味。
“在每个厨师的大脑里,都有一套系统,不同的阅历和经验,对同一食材的搭配也会不同。有些时候是枷锁,而打开枷锁的钥匙就是尝试。”而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吧。
生活中的见闻都是灵感
除了工作,孙斌笑道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街”。尤其是女孩子喜欢的服装、家居、化妆品,这些店铺的橱窗都是他的灵感源泉。一次偶然的路过,让他有了将甜品与彩妆相结合的想法,他将米色的奶冻放入粉底瓶,把巧克力融化后装在唇膏壳里,做好的成品看起来精致又浪漫。
点击图片,查看菜谱:梦蝶-孙斌
这道为某球星爱妻所创作的甜品,镂空的巧克力部分充满时尚感,填在里面的慕斯蛋糕若隐若现,隐喻着对足球和对彼此美好的爱恋。
在交流中不断提升
孙斌不喜欢用旧的作品照片,他认为重复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保持不断的自我更迭才是每个厨师最大的挑战。面对公开配方的问题,他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即便是同样比例同样配方,不同经验带来操作和手法上的差异,是无法复刻的。即便是同一位师傅,也会因每次不同的心境做出不一样的口味。而交流中获得的信息,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这也是整体行业前进的动力。
除了专业领域的交流,试着去关注客人,了解他们的心思吧。也许我们不能摸清每个人的喜好,但从每一个反馈中去思考,去改变,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不断优化。那道让食客会心一笑的完美菜品,也就不难了。
-end-
摄影: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