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名厨俱乐部联合方太生活家北京体验馆,举办了首场“方”“名”远扬·厨艺交流会。12位大厨,12道现场烹饪的“白芦笋”作品。评委老师盛赞各有千秋。到场厨师感慨:
这种同时吸收多种菜系经验的交流会很难得。
菜系不同,但专注与热爱却相当一致
名厨APP一放出厨艺交流会的征集令,当天就捕获众多用户的好奇——这个小型的厨师沙龙能玩出什么花样?我们甄选了11位北京厨师,涵盖了粤餐、意大利餐、素食与日料等多种领域。除此之外,更是邀来了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的行政总厨宋新前来助阵,共同围绕“白芦笋”进行创意比拼。
活动一开场,宋新总厨在介绍白芦笋基本情况后,分享了处理这道珍贵食材的小方法:
因为白芦笋至始至终是在泥土里生长的,难免有土腥味。往水里加相同比例的牛奶,便可在焯水时将土腥味去掉。
各参与者烹饪的过程中,宋新走到每一位参与者的身边,探讨烹饪的心得。
烹饪限时40分钟
北京烹然四季椰子鸡餐厅厨师长 刘金龙
北京饭店诺金酒店Jaan法餐厨师长 徐阳
特邀嘉宾: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行政总厨 宋新
互相品尝,实打实的创意碰撞
结束现场烹饪环节之后,各位厨师的作品“齐聚一堂”,一一介绍并相互品尝。正如宋总厨所说,每道菜有自己的个性,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食客的个人选择,并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厨师的功绩。只要用心烹饪了,融入心血了,就特别棒!
宋新:白芦笋,澳洲牛排,红酒香草醋浓汁
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
过度烹饪会使白芦笋错失甜度和口感,所以低温慢煮的方式就显得恰到好处。将白芦笋真空塑封时,加入海盐、黄油和牛奶,去除白芦笋的土腥味,72℃煮28分钟即可。一般来说,白芦笋会搭配荷兰汁,而宋总厨选择了微糊的清黄油与其一同炒制,风味独特。
杨其颖:白芦笋烩饭
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Da Giorgio意餐厅
将分子料理的手法融入菜品——白芦笋蔬菜水中加入卵磷脂打出泡沫,白芦笋泥加入黄胶原,使烩饭更加粘稠。另外,为了做到物尽其用,杨师傅将废弃的芦笋皮用烤箱烘干,以此作为烟熏材料。
徐阳:白芦笋配瓜子酸包、八约纳火腿
北京饭店诺金酒店Jaan法餐
酸面包做成泥土状,白芦笋颇具动感地破土而出,象征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若将此菜盛放在花盆造型的器具里,将会真假难辨。节瓜花里酿入意大利清乳干酪和薄荷叶一同烤制,增加了整道菜的口感。
张志成:红花汁白芦笋
宴锦堂
油封除了能产生焦香,还能锁住白芦笋里丰富的水分。红花汁的浓郁与白芦笋的清爽相辅相成。点入意大利香脂醋,更增滋味的层次。
王荣兵:蟹肉芦笋意面
TIAGO HOME KITCHEN
高强:葱香豉油皇配白芦笋巴沙鱼
新兴宾馆
刘兵:白芦笋配意式炸蛋黄
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意味轩
徐波:养生顶汤芦笋酿竹笙
九和会所
胡远程:白芦笋西兰花蓉配油条
花雨满天
樊震林:香煎鳕鱼和白芦笋配南瓜汁
原北京千禧大酒店
刘金龙:咸肉白芦笋
北京烹然四季椰子鸡餐厅
邓婷:白芦笋配时令水果沙拉
将太无二荟聚餐厅
不拼酒、不唱K、实物交流
厨师每天都在固定的空间忙碌,若不自己寻找外出交流和比赛的机会,那接触到同行的数量、类型,是相当有限的,就算是同行聚会,除了烹饪比赛,可能以吃饭、喝酒和唱KTV居多。而本次厨艺交流会正好是用菜品说话,交流起来有凭有据,还没有社交的负担。
自由讨论环节
擅长意面、带着自己作品而来的王荣兵师傅,在参加本次交流会后说:“活动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包括技术、理论知识。我对不同菜系的制作手法感兴趣,活动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张志成与嘉宾认真交流中
九和会所的中餐厨师长徐波也是有备而来,从助手到盛菜的器具一应俱全。他的体验是:“不同厨师围绕白芦笋,能有差异化明显的创作思路。这次活动还让我认识了挺多朋友。”
胡远程与特邀嘉宾宋新亲密交流
场内的参与者玩得嗨,没有到场的厨师透过名厨APP内的热门话题#芦笋的666种做法#围观了起来。线上的厨师朋友一同见证了如此敞亮的交流环境、日常稀缺的交流形式和种类丰富的奖品(包括定制奖杯、锐欧定制刀具、优沃鱼罐头和圣培露饮用水),纷纷表示错过活动略感遗憾。
众参赛者合影留念
没有关系,“方”“名”远扬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日子,欢迎各位厨师朋友关注名厨APP动态。更多活动将会陆续在各地开展!下次不要错过哦。
-end-
特此感谢方太生活家北京体验馆
摄影:路小五、安安、佳宇
*厨师菜品排列顺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