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有许多食客,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就为了吃上一口鲜到灵魂都满足,甚至有着抗癌功效的:蘑菇。
蘑菇的生长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也不生成叶绿素,需要靠腐蚀其他生物来维持生命。所以它们是真菌,云南人亲切的称之为“菌子”。
食客爱吃蘑菇,一方面因为它们有着其它食材所无法替代的鲜美滋味。另一方面它们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代表。蘑菇中所蕴含的优质氨基酸堪比肉类。所以作为厨师,应当如何更合理的处理它们,并搭配入菜呢?
本文将会按照普通、进阶、珍稀三种级别,讲到下面这些蘑菇:
普通级: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口蘑
进阶级:牛肝菌、猴头菇、鸡枞菌、茶树菇、蟹腿菇
珍稀级:羊肚菌、松茸、松露、竹笙
普通级蘑菇
这类蘑菇基本一年四季的市场上都能买得到,而且平价、可人工养殖。虽然普通,但是了解他们不同的特点,可以制作出不普通的美味呢。
香菇:要充分发挥它的香气
这是大多数人都熟悉的一种蘑菇,古代的时候我国就有关于香菇栽培、采收、风干等流程的记载。早几年,香菇大多是以干货的形式出现。需要泡发后才可入菜。这也表明,脱水后的香菇风味会更加深厚浓郁。
鲜的香菇可以按四季区分品种,其中冬季收获的冬菇,因为生长缓慢,所以肉质肥厚且风味积累更足。我们所说的“花菇”,价格一般会比香菇略贵一些,其实说的就是它。因为冬天环境湿度较低,菌伞表面形成皲裂的纹路,像花纹一样而得名。
更适合做:酱汁、汤品、煎烤
挑选技巧:香菇主要吃的是菌盖,所以匀称完整、干净无破损且菌柄较短的比较好。可以在菌盖上打个花刀,更加利于入味。
金针菇:巧妙利用纤细身形
所谓金针菇,外形比普通蘑菇要细长的多。因为其体内含有一种“真菌多糖”,结构非常稳定,在弱酸或是弱碱的环境下不易分解。请注意这里是“不易”而不是“不能”哦。网上有些地方也称其为“增智菇”,是因为金针菇含有丰富的锌,有助于小孩子的成长发育。
除了利用其独特的“线条”来搭配丝状的食材,也有将其炸制后作为盘饰的用法,也可以用来“捆绑”组装其他食材。
更适合做:凉拌、日料、盘饰
挑选技巧:金针菇主要吃的是菌杆,挺拔不塌软的比较新鲜。尽量选择菇帽呈半球形的,已经散开的说明有些长老了,不建议选购。
杏鲍菇:除了“冒充”鲍鱼,还能做很多
杏鲍菇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欧、西亚直至印度一带。或许是当地的自然环境令它拥有着比普通蘑菇更加粗壮的体格。因为吃起来有淡淡的杏仁香味,厚实有韧性的肉质类似于鲍鱼,才得此名。
利用其饱满的菌体,可以改刀成厚实的小块,或是挖空内部填入馅料,或是切成片状包裹其他食材。比起普通的蘑菇来说,因为易保存、接受度广,是餐厅的常备品种。
更适合做:搭配肉类、入馅、爆炒
挑选技巧:杏鲍菇主要食用的是菌柄,所以在挑选时应尽量选择白胖的,过粗过细,或颜色发暗的都不是优质的杏鲍菇。
口蘑:像点心一样的“蘑菇碗”
小编以为口蘑因为刚好可以一口一个而得名。但其实说的是一类蘑菇,据说因为早期蒙古商人将这种类型的菌菇从草原带到了张家口市场,从而让其有机会销往全国,“口蘑”这个名字也就因此叫开了。
这种蘑菇其实在欧美地区也很常见,外形饱满,肉质肥厚,将其根部去除后,呈现出有一定容量的圆碗状,所以适合用来制作焗烤类菜品,可以利用其中的空间填入芝士、肉馅、其他食材等。
更适合做:菌菇汤、沙拉、焗烤类、酿菜
挑选技巧:口蘑的外形比较圆润,一般呈现自然的白色,如果特别白有可能是人工处理过的,不建议选择。另外尽量选择个头适中的为佳,过大的会比较老,影响菜品口味。
蟹味菇:“性价比”之选
蟹味菇有两种,浅白色的也叫“白玉菇”。其味道比平菇鲜,肉质厚而有韧性,有着诱人的淡淡蟹香味。在日料中的使用更为常见。
更适合做:盘饰、汤类、炒
挑选技巧:菌盖上有花纹的,味道更好些。
茶树菇:菌盖菌柄都美味
野生的茶树菇多生长在油茶树的枯树干上,所以得名。其口味清香,菌盖有一定的厚度,菌杆又长又脆,吃起来口感比较饱满。
更适合做:煸炒、汤类
挑选技巧:应挑选菌杆粗细相差不大的茶树菇,太细的可能是陈年蘑菇,太粗的口感可能会过老。
进阶级蘑菇
进阶级中,有的来自我国的“菌菇圣地”云南,有的需要稍作处理,是需要有一定经验或烹饪技巧才能激发他们真正风味的蘑菇。
牛肝菌:激发更深层次风味
牛肝菌是野生菌类,有黑、白、黄、红等不同品种,少数带有毒性,会让人产生幻觉。市面上最常见的是白色和黄色牛肝菌,长相和松茸有些类似,所以偶尔也被用作松茸的平价替代。
因为和牛的肝脏形似而得名,所以也属于身形比较厚实的蘑菇,入口有着天然独特的酱香味。所以在制作时,可利用其本身的风味来调整平衡菜品的整体口味。据说在云南,当地人直接用它来拌米饭,香味超群。
更适合做:酱汁、炒制、肉菜
挑选技巧:牛肝菌在野生环境下生长,所以可以观察根部泥土是否新鲜,并且菌脚硬实不空的,代表品质新鲜。
鸡枞菌:比真鸡肉更香嫩
鸡枞菌也叫鸡肉菌、箭头菇等。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着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不同种类,国内的鸡枞大多来自云南。因为长像类似鸡肉的纹理和颜色,吃起来也有类似鸡肉的清香味,所以就这样叫开了。而且因为伴有菌类特殊的香味和嫩滑的质地。
合理的烹调后,甚至比鸡肉更加的鲜香和软嫩。这种风味适合炒制、熬汤等,炸制过的鸡枞更有一种比肉丝更加具有风味的质感。
更适合做:炒炸、清蒸、汤类
挑选技巧:建议选择完整不破碎、根部泥土无异味的。可以稍微拨开菌体,查看是否有小虫蚁。
猴头菇:最鲜美的养胃食材
猴头菇表面带有毛茸状肉刺,看起来既像刺猬又像金丝猴的头部,因此得名。除了和其他蘑菇一样具有鲜香的风味。猴头菇同样是一味药材,可以帮助治疗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疾病。所以也是养胃食品。
鲜的猴头菇肉质非常嫩,常见的干制猴头菇需要泡发后入菜。
更适合做:煲汤、蒸制
处理技巧:干的猴头菇可以先用清水泡软,清理表面杂质后,撕成小块再入温热的水中二次泡发。
珍稀级蘑菇
下面这几种蘑菇,不但季节性强,而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是需要用心烹制才不会浪费的珍贵美味。
羊肚菌:喜欢捉迷藏的蘑菇
看图片就能知道,羊肚菌拥有着蜂巢般的网格状外形,类似羊肚。野生的羊肚菌对空气湿度和土壤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且生长在有一定厚度的落叶层中,每年生长的地方也不固定。所以靠位置来采摘非常不易,也就更加珍贵。
除了珍贵而美味,人体中蛋白质组成所需的20种氨基酸,羊肚菌中就含有18种,而且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所以有着“素中之荤”的美誉。
更适合做:煲汤、炖菜
挑选技巧:可以手捧多个进行比较,个头大,顶部饱满近似圆形的更好,一般人工养殖的多位箭头,风味略淡。
松茸:尽量保留天然“野味”
松茸对生长的环境特别挑剔,只长在完全没有被污染过的植被层上。而且大多优质产区的地理条件极端,增加了采摘的难度,所以优质的高品质松茸是很稀有的。重点是,松茸体内独有的“松茸醇”是世界少有的抗癌物质。
最新鲜的松茸,可以清洗后刺身食用,最能体现其鲜美的风味。
更适合做:汤、煎烤
挑选技巧:简单来说,个头越大的松茸级别越高,但也要观察伞盖的状态。如果是完全撑开的,则代表已经长老了。
松露:餐桌上的“黑钻石”
和普通蘑菇不同的是,松露始终藏身于土壤之中。其散发的独特气味会引来丛林中的小动物,因此而得到孢子的散播。所以松露拥有着一种独特的麝香味,就是这独特浓厚的气味,在厨师和美食爱好者中圈粉无数。
虽然其貌不扬,但全球已知的松露就有一百多种。最常见的分为法国黑孢松露、意大利白松露两种。黑松露味道较重,也比较细腻。白松露的味道相比较而言,比较容易变味。最好是在菜品上桌前再用工具刨成薄片。
更适合做:肉类、汤品、创意甜品
挑选技巧:除了个头大以外,个头匀称且接近圆形的为上品。松露很容易变质,最好用密封容器冷藏保存,并保持干燥。
竹荪:蘑菇中的“小仙女”
竹荪,又名竹笙,因为外观呈镂空的网状结构,就像穿着小纱裙。所以有人称它为“雪裙仙子”。属于是非常名贵的一种山珍。在云南,当地人将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来喝,据说对抑制肿瘤等疾病有帮助。
不但味道非常鲜美,而且有一种滑溜溜的口感。利用其特殊的外观,还可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出更具颜值的养生菜品。
更适合做:涮、煲汤、蒸煮
挑选技巧:颜色自然洁白,且无破损的竹荪更优质。
吃菌讲究越简单越好
烤:最能释放香味
菌菇们拥有鲜美的味道以及独特的营养元素,所以一般以干式加热且慢火烹调的方式最为能体现其中的风味。如此处理可以让酵素有时间产生作用,同时水分蒸发后,让氨基酸、糖分和鲜香味更加浓缩。而高温也会让菌菇中的气孔瓦解掉,呈现更加结实Q弹的口感。所以,烤菌子也是在云南当地最平民家常的一种食菌方式。
汤:最营养补身
经过高温的熬制,除了可以让菌菇的香气释放,同样可以让他们的营养成分更好的渗透出来。可选择质地比较清透的矿泉水来搭配菌汤,一方面可增加汤中的营养,另一方面可改善自来水中的杂质对菌菇香气的影响。
火锅:最便捷丰盛
比起经过长时间的煮炖,菌菇类的火锅也是十分流行的食菌方式。可以让食客们在一餐中就享用到品种丰富的蘑菇。需要注意的是,菌菇火锅中要尽量挑选安全无毒的品种,并配合专门的人员或专业指导,按照蘑菇的成熟的时间以及功效来区别下锅。
如何分辨毒蘑菇?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蘑菇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可食用菌一般无毒或是经过高温烹制后便可消除毒性。对于擅长吃菌的云南人来说,有些微毒的菌子也可接受,但每年也会有不少当地人因食用野菌而中毒。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更要了解如何鉴别毒蘑菇才能安心食用。
网上流传的几种鉴别方式,目前来看都没有完全的科学根据,所以小编还是建议师傅们尽量选择安全官方的渠道来购进蘑菇,不要为了一时尝鲜而误食了毒蘑菇哦。若是做给客人,则更要选择安全的食用菌来入菜。
-end-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未做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