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一个月就盈利,北京这家云南菜是怎么做到的?

资讯 编辑/ 鸭子 2017.12.07

“如果有人请你到半山腰来,那你对他(她)一定是很重要的人”——这是半山腰餐厅菜单上的第一句话。

这家云南菜位于侨福芳草地,装潢颇有设计感,一眼看不出是云南菜。

与大多数云南餐厅选择的堆砌元素(东巴文字啊、少数民族服装啊)不同,他们从云南取出了透亮的蓝色天空,青色群山,粉色花朵,分别刷在了柱子上、墙上、椅子上。

WechatIMG740.jpeg

蓝柱,绿墙,粉椅子

很多食客前来,不为别的,就为他们这几面彩色的墙。

3333.jpg

颜色很好看的绿墙

对任何一家餐厅而言,6个月内开始盈利就算是成功——半山腰不同,它从第一个月就开始盈利了。

怎么做到的?与老板张本盛聊过之后,鸭子君粗略汇总出了这么两条。

第一是定位。

云南菜是什么。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理人,张本盛在开业前尝遍了北京的云南餐厅,他认为云南菜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第一,食材要新鲜;第二调味原生态。

于是,你可以在餐厅里吃到百香果蘸烤肉,不是传统云南菜,但一尝就知道是云南的味道。

IMG_2053.JPEG

百香果蘸料

此外,另一道山药配青梅配百香果,也很特别。

IMG_2036.JPEG

百香果&山药泥&青梅

当然,他们也推出了冬季菜单,比如这份羊肉——在北方,很难吃到带着皮的黑山羊肉,但在云南相当常见。

IMG_2061.JPEG

冬季时令菜:黑山羊肉

第二是流程,这算是跨界开餐厅的张本盛的独家办法。

在从事餐饮前,他在管理咨询行业工作,主攻战略布局,于是管理的方法也被他用进了餐厅之中。

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对于餐厅前厅、后厨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管控,其中包括将流程明确化,去除掉赘余的人手,以节省管理的时间成本、员工的住房开支等等——这部分钱被他用于提高留下员工的薪资待遇,因此半山腰的团队相对于别的餐厅而言,流动性并不大。

IMG_2077的副本.JPEG

logo设计很不错

梳理后厨的流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他推行的东西一开始很难被厨师接受,比如他要求厨师在做预处理的时候,为自己经手的每一份食材都贴上标签,上面写上时间、食材、由谁经手,一方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尽早使用新鲜食材,一方面让食材的处理变得更精细了,因为责任人很容易被找到。

同时,他也要求厨师要画出后厨食材的分布表,把每一种食材放置的位置记住,背下来,这样在烹饪时,寻找食材所消耗的时间被降低到了最小。

WechatIMG742.jpeg

滇红,产自云南

管控掉赘余的成本之后,他就有更大的空间将餐厅的体验做得更好,半山腰有专业的咖啡师,茶艺师,之后还会有酒加入进来——但不管是咖啡、茶还是酒,都是来自云南本地。

对张本盛而言,半山腰要做的不是推广云南元素,借此扩大客流量,而是一种更好的体验,在这里,他要做的是把一个更好的云南介绍给大家。

IMG_2070.JPEG

半山腰的鲜花饼,是热的

-end-

罗雅 (1).jpg

所用菜品图均为名厨拍摄,其余图片来自芳草地公众号,未做商用。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