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8个关键让你成功烹好“扒”菜!

技法 编辑/ 刘睿 2018.04.25

“扒”菜技法难吗?从选料到烹制到装盘,掌握每一步核心,就能胜券在握。

中餐技法博大精深,“扒”是一种操作细致且技术含量较高的烹调方法,做出的菜肴口感好,风味佳,外形美观,鲁菜、粤菜、淮扬菜等较为常用,颇受欢迎。

什么是“扒”?

扒的名称,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将整鸡、整鸭或猪肘盛入盘中像卧趴,因而得名。也有一种说法是把一些散碎的原料堆积成型装于盘中,起到稳固的效果。还有人认为扒制菜肴一般先装盘再浇汁,这个动作称为“扒”,是厨师工作中的习惯叫法,已约定俗成,代代相传。

28cacc7fb80399eb21066efc0c13ce63_hd.jpg

鲁菜泰斗王义均有一道代表名菜鸡油扒双菜,他曾介绍说,将初步加工处理好的原料改刀成形,好面朝下,整齐地摆入勺内或摆成图案,加适量的汤汁和调味品慢火加热成熟,转勺勾芡,大翻勺,将好面朝上,淋入明油,拖倒入盘内的方法称为“扒”。

做好扒菜都有哪些讲究?

扒菜要做到“用油不见油”,菜肴形状美观,质味醇厚,浓而不腻。实际操作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接着我们以8个关键点来进行解析。

荤素皆可,精选食材

根据菜肴种类不同,扒菜食材主要有肉类、禽类、海鲜类,尤其最初以高档原料为主,菜品有扒海参鱼肚、扒牛肉条,后来发展为蔬菜果品也可以扒制,例如海米扒油菜。

如按原料形状分,整扒是将整形的原料经改刀后进行扒制,如海参、肘子、整鸡、整鸭、鲍鱼等。散扒是将散状的原料摆出造型或花样进行扒制,如蔬菜、火腿、鸡脯肉、大肠等。

food_37970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德州扒鸡”原名“德州五香脱骨扒鸡”,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制作时最好选用枣园或桂花林散养的柴鸡,鲜活健壮肉嫩,生长期2年以内,分量约1000-1250克左右,体型大小适中。烹好后虽熟烂脱骨,但整鸡呈卧羽状,栩栩如生,食用前斩件装盘。

使用熟料,质地软烂

扒料选好后,通常先要制熟,以气蒸、焯水、过油、煮、烫等初步熟处理手法,加工制成半成品,比如熟大肠、熟鸡脯肉、熟白菜条。蔬菜原料焯水后要过凉,激发脆爽口感。鲍鱼、干贝等海产类干货食材,要提前涨发。目的是使原料容易入味,也有去除异味的作用。

扒原壳鲍鱼.jpg

扒原壳鲍鱼

制作扒原壳鲍鱼的关键是鲍鱼壳要刷洗干净,不能带有杂质和鲍肉。鲍鱼上屉蒸3分钟,如用沸水煮鲍鱼,时间不能过长,一烫即可。

改刀成形,刀工精细

原料熟处理后,根据特性和烹制目的不同,加工改刀成块、片、条等形状或整只原料操作,不论主料成什么形状,烹制时要摆成一定的形状或图案,使其排列整齐美观,起到缩短加热时间,促进调和滋味的作用。

food_39344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将整块腩肉切成相连的薄片,改刀完再将薄片卷成原来的形状。肉皮朝下装入特制的模具内,用手按住中心部位,慢慢用力向上推成宝塔形状。

灵活运用,掌控火候

掌握火候是接下来的关键,炒勺上火、加油,五成热时放葱、姜炝锅出香味后,再下料,加高汤调好味,把葱、姜捞出,整齐地推入排好的原料,小火煨烧酥烂入味,改旺火继续烹制。

火候就是行业所说的“看火”,《吕氏春秋》记载:“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打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可见火候是决定菜肴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timg-1.jpeg

提到烹饪的火力核心要领,王义均大师认为扒菜对火候要求非常严格,旺火加热烧开,改用中小火长时间煨透,使原料有味道,最后旺火勾芡,菜肴成熟,口感适中,一气呵成。

03设计葱扒海参.jpg

葱扒海参

将海参洗净,炒勺放入高汤、调料,旺火烧沸,移微火焖3-4分钟后,移旺火收汁。炒勺放油,旺火烧热,下入葱条,炸至呈深金黄色。

菜肴塑型,规则整齐

扒菜从造型划分,可分为勺内扒和勺外扒两种。勺内扒就是将原料改刀成形摆成一定形状放在勺内进行加热成熟,最后大翻勺出勺即成。勺外扒就是所谓的蒸扒,原料摆成一定的图案后,加入汤汁、调味品上笼进行蒸制,最后出笼,汤汁烧开,勾芡浇在菜肴上。

107554809_2.jpg

扒牛肉条

扒牛肉是一道经典鲁菜,历史悠久。烹法属于勺外扒,将原料码放整齐后,调味蒸制,出笼后勾芡浇淋。

浓淡调味,依据制法

由于原料的特色及调味品的不同,“扒”分为红扒、白扒、葱扒、奶油扒等。红扒的特点是色泽红亮、酱香浓郁,如“红扒鱼肚”。白扒的特点是色白、明亮、口味咸鲜,如“扒三白”。葱扒的特点是能吃到葱味却看不见葱,香气四溢。奶油扒的特点是奶油味浓,如“奶油扒芦笋”。其他还有鸡油扒、蚝油扒等方式。

红扒鱼肚.jpg

红扒鱼肚

红扒鱼肚色泽金黄,软嫩鲜浓。调味使用蚝油、鸡汤、湿淀粉、酱油、料酒、胡椒粉、盐、味精,还有葱末、姜末。将发好的鱼肚切成块,取料酒、葱末、姜末及鸡汤适量,文火煨好,控出原汤。炒勺倒入蚝油,在旺火上烧热,下入鱼肚,再下入鸡汤、酱油、盐、胡椒粉、味精等,出勺上盘前再加入调稀的湿淀粉芡即成。

勾芡厚薄,注意手法

扒菜的芡汁属于薄芡,但是比溜芡要略浓、略少,一部分芡汁融合在原料里,一部分芡汁淋于盘中,光洁明亮。

勾芡时,如果芡汁过浓,对后续操作的大翻勺会造成一定困难,如果芡汁过稀,对菜肴的调味、色泽有一定影响,容易滋味不够足,色泽不光亮。

勾芡手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勺中淋芡,边旋转勺子边淋入勺中,使芡汁均匀受热;一种是勾浇淋芡,将做菜的原汤勾上芡或单独调汤后再勾芡,浇淋在菜肴上面。关键要掌握好芡的分量多少、厚薄、颜色等。

food_7967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将猴头菇片煨好,酿上鸡胸肉茸,汆熟。锅上火加入浓汤,调味后放入鸡茸猴头菇微烧,用生粉勾薄芡,使口感软滑,滋味清鲜。

动作利索,便于翻勺

大翻勺是扒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宝级鲁菜大师张文海认为,精湛的大翻勺技艺要将勺内菜肴整体翻过来,达到不散不乱,干净整洁,明汁亮芡,成型大方,这是“扒菜”的完美条件。常用于火腿扒双菜、扒三样、扒四宝、九转大肠等菜肴。

大翻勺时将勺内原料一次性做180°翻转,也就是说原料通过大翻勺达到“底朝天”的效果,因动作和翻转幅度较大而称为大翻勺。

方法是左手握锅耳或勺柄,晃动勺中菜肴,然后将勺拉离火口并抬起随即送向右上方,将勺抬高与灶面成60°-70°角,在扬起的同时用手臂轻轻将勺向后勾拉,使原料腾空向后翻转。

这时菜肴对大勺会产生一定的惯力,为减轻惯力要顺势将勺与原料一同下落,角度变小接住原料。送、扬、翻、接,一整套动作的操作要敏捷准确,协调一致。

food_18668

点击查看菜品详情

大翻勺动作干净利索、协调一致,炒勺光滑好用,需以旺火,手腕有力,一气呵成,不可停滞。

出勺装盘,视觉美观

扒菜出勺的技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倒扒菜”,即在出勺之前将勺转动几下,顺着盘子自右而左的拖倒,这样做的目的为了保持原料美观。还有将勺内的原料摆在盘中成一定的形状和图案,最后淋上芡汁。

扒蟹黄鱼肚.jpg

扒蟹黄鱼肚

鱼肚小火煨㸆,另起锅将焯好的蟹黄煸炒熟,淋花椒油,装盘。将鱼肚锅移回旺火,调味后用湿淀粉勾芡,淋熟猪油,翻勺后装盘即成。

各位师傅们,以上就是烹好扒菜的8个关键,相信通过反复实践,一定可以更好的掌握要领,烹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馔菜肴。你不妨将作品上传名厨App,与更多人分享技巧与心得。

-end-

刘睿.jpg

图片来自名厨App用户和网络,未商用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