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会儿,比刚出锅更好吃?
有些食物要快炒后趁着刚出锅才好吃,而也有一些要放置一段时间,味道口感会更好。就比如你是不是也听说过,“隔夜的咖喱更好吃”这种说法?
这类型的料理还有很多,就比如炖肉、牛排、浓汤等等。时间到底有什么魔法,能让它们风味升级呢?它们背后的原理一样吗?
不可缺少的脂肪和香料
一部分料理之所以隔夜更美味,其实大都是“脂肪和香料”的功劳。
融为一体的芳香风味
为什么说隔夜的咖喱更好吃呢?体验很明显:刚吃时舌头可能会尝到不同香料:肉桂,辣椒,肉豆蔻,小茴香…放了一晚后,每种口味似乎都不突出,但是又各自发挥着自己的香气,味道更柔和醇厚了。
一般富含多种香料的料理在烹饪过程中,芳香成分都会经历大量化学反应,产生芳香化合物。刚出锅时,各种芳香风味比较强烈和分明,而在冷却的过程中,这些芳香物质其实会继续悄悄发生反应,而且会逐渐融为一体,使整道菜尝起来更加平衡而均匀。
胶原蛋白和淀粉的凝化
你是不是发现,放置一会儿的肉、土豆,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了更多的酱汁味道?
我们都知道,脂肪中含有胶原蛋白,而当炖肉冷却下来,烹饪过程中析出的胶原蛋白就开始在肉块周围凝胶化,而且这些凝胶对将各种香料产生的风味化合物吸附住。
淀粉亦是如此。当你煮淀粉类食物时,它会变得浓稠,也就意味着它不再具有晶体结构,而是流动无形的。随着料理冷却下来,淀粉开始回生,分子开始重新排列成晶体结构,来自酱汁的风味化合物就被困在结构内。
静置原理的进阶:细火慢炖
通常,一些炖煮料理往往要用小火、长时间烹饪,这也是将静置原理转化运用了。
因为加热时的温度保持低和平稳,让食材充分均匀受热,也就促使了更多的精华可以析出到汤汁里。而且汤汁中的水缓慢蒸发,就会让胶原蛋白的凝化物更加紧密。由于水分的浓缩或减少,香料的风味也会更加突出。
所以这样“细火慢炖”出来的料理往往口感更圆润、风味更浓郁,肉质也更软烂。
静置后才是完美牛排
不同于以上料理,牛排需要静置的原因就更好理解些啦。
保留肌纤维中的汁水
当我们刚烤好一块牛排时,如果马上切开,就会流出很多汁水,牛排吃起来也就不那么多汁了。
这是因为加热的时候,牛肉的肌肉纤维中的蛋白质会凝聚起来,让肉质紧缩,肌肉内含的水分便会被挤出,而肉离开热源后,肌纤维便会放松,开始吸回外流的肉汁。
米其林主厨Heston Blumenthal在自己的料理节目《The Perfect Steak》一集中就为了证明此原理做过实验。他先后让助手踩压刚烤好和烤后静置了5分钟的两块牛排,然后收集流出的汁水。
结果是刚烤好的牛排,一踩就渗出了整小杯的汁水,而静置后的牛排几乎没有汁水。
让牛排内外温度尽量一致
既然牛肉的肌肉纤维收缩状态改变影响着汁水的留存,那么将牛排要放置多久,才能让牛排保持多汁?答案是:内外温度几乎一致时。
Cook's Illustrated杂志的实验记录了一组数据的记录。实验人员将六个相同厚度的牛排煮熟至内部温度为125°F,每隔2.5分钟,将一块牛排切开,放在盘子上观察渗液,得到了下图的结果:
刚煎烤完的牛排外部温度超过了200°F,而中心是125°F,可以看到它渗出了很多汁水。休息5分钟后,最外层的肉降温至145°F,中心仍是125°F,还是会有汁水,但比以前少得多。
而休息10分钟后,牛排外部温度已冷却到125°F左右,中心已是120°F左右,在这个阶段切开肉,已无多余汁水流出。
多尝试对比达到口味升级
了解背后的原理之后,就可以利用到的实际的烹饪操作中了。
无论是炖肉还是牛排,多多实践,做对比记录,就可以找到最完美的口味升级方法。不妨下次就开始试试静置的“魔法”吧?
-end-
插图:黑妹,其他图片来自网络,未商用。
上海四季酒店 commis
无锡鲁能万豪 SousChef
Thai Joy Cafe Ch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