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出与食材的神奇火花吧!
“对厨师而言,食材是最重要的,会挑会用很关键。”只有充分了解食物,烹饪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闪光点。
说这句话的是北京瑜舍酒店京雅堂的行政总厨李冬师傅,他每周考查一次市场,全国各地到处跑,关于要选购哪些食材?他说首先根据餐厅食客的需求和用量,还有就是寻找新食材,做菜时用一些没见过的新鲜食材,味道就会不一样。
用不期而遇的新食材,烹出好味道
逛菜场,一是看食材,二是看价格比对。如果要找新食材,李冬师傅最爱逛的是北京三源里菜市场。虽然这个连很多明星都常来的网红菜场,因临近使馆区和高端酒店,价格偏贵,但食材种类多,品质好,仔细看就能在这里找到新宝贝。
曾经,李冬师傅在这儿买过鲜腐皮,当年没见过鲜的,都是干腐皮泡发,他发现了之后用鲜腐皮、雪菜煮桂鱼仔,烹出了一道非常美味的新菜肴。
李冬师傅也爱买一些没见过、没用过的特色调料。比如粤菜常用的普宁豆酱,大罐装最常见,他偶然发现一款产自广东揭阳的小瓶装,炒菜非常香,尤其是丝瓜、茄子之类,很提味儿。
瞧,这次他发现了一种鸡冠菜,摊主说素炒、白灼、凉拌生吃都可以,李冬师傅决定买回去试试。还有和胡萝卜一样颜色的西葫芦,非常少见。
点击观看李冬师傅的新食材
小玉米,这个长大不的品种比普通玉米更脆嫩多汁,营养丰富。烤后入菜,格外香,也可生食蘸酱,比如甜辣味、酸辣味、咸鲜味的酱,不建议蘸干料。
Tips:玉米须也是宝
好多人将玉米须直接丢弃了,如果变废为宝,放在汤里同煮,可提升清香味。
与常见的酸甜味腌渍藠头不同,这里有新鲜藠头,解腻、增食欲,既可单独烹制,也可作为配料,炒后十分爽口。清宫曾对其有“久吃龙肝不知味,馋涎只为甜藠头”的赞语。
这么选才是真窍门
挑选食材,和中医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要看外形、颜色、新鲜度,闻气味,了解源头,摸质感。
肉禽类
李冬师傅说,市场的鲜肉基本都是当天的,看着鲜红的新鲜度有保障,颜色变浅则不好。如果摊位上方有红色灯光,为避免暖色干扰还是靠手摸,好肉摸上去稍微有点粘手,就是刚杀完的,经过排酸。如果手感变滑,肉就时间长了,不是很新鲜。
鸡腿,颜色发白的则不够新鲜,要鲜亮、粉嫩,而不是乌亮。摸上去水滋滋,很光滑的就不太好,还是手感有点粘的比较新鲜。
菌蔬水果类
李冬师傅认为蔬果不要用反季节的,应季最好。虽然现在也有笋、豌豆苗之类,但味道比春天的差很多。现在口感好的时令蔬菜有空心菜、苋菜、秋葵等。
黄玉菇,选颜色黄亮的,放在汤里很香浓,做法类似西餐的奶油蘑菇汤,拿黄玉菇和皱皮椒一起做,味道非常棒。
栗子蘑,清香没有怪味,可以炒鸡蛋、炒肉丝,口感像干巴菌,很鲜美。黄耳,炖煮糖水,也可以做成刺身。
花生芽,也叫长寿芽,要选粗壮的,口感爽脆清甜,加盐、糖、醋、花椒油凉拌,也可炒猪板肉等。
“好食材不一定都是看着表面鲜亮,味道好的关键还有产地和品种。”
当季的无花果,西餐常用来入菜,中餐也能用,切出来好看,成熟后口感香甜,来自新疆和山东威海的品质较好。桃也可以做菜,甚至炒制。
调料类
这里的中西餐调料品种相对比较全,采购时要选品牌的,带包装的,注意分辨真伪,尽量不买散装的,容易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品质无法保障。
东南亚调料,来自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综合类的品种很全,一些酱料比如叁巴酱、拉差辣酱、咖喱、椰浆质量不错。如果原包装有中文标识,和纯进口的当地风味比,还是有差别。
海鲜类
北方地区,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海鲜品质较好,因为海水凉,海鲜的生长速度慢,比如海参、小贝类,虽然个头比南方的小,但味道好。而南方的鱼类,鲜甜度比北方高。
挑选黄鱼,颜色够黄有光泽,鱼眼明亮,鱼鳞完整,腮红,摸上去饱满有弹性。挑三文鱼,摸鱼的腹部要有粘液,并且粘液没有臭味。
龙虾拿起来掂量一下,分量重的一般肉比较多。好鲍鱼,有超强的吸附力。
砧板师傅是处理食材的关键人物
李冬师傅说,宴会一般提前2天根据制定的清单、用量,进行订货,考虑食材的出成率及损耗,要比实际用量再多订一些。
“后厨有一位好的砧板师傅很重要,他会搞定食材的切配和出成。”李冬师傅在后厨干了十多年砧板,对此深有体会。
说菜场术语,使你更懂行
大路货:普遍又常用的食材,比如白菜、萝卜。
细菜:产量不大的菜,尤其指时令的南方菜。
海货水不水:指新鲜程度以及存放时间。
干货黏不黏:海鲜的干湿度,一般含水量太多容易压称,不容易保存。
鱼野不野:鱼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培育的。
上水的货:指运输过程中,因缺氧、外来因素导致鱼刚死不久,一般也比较新鲜,价格更便宜。
如何选择供货商?
品质优良,供货稳定,价格合理,是选择供货商的主要条件。
采购常见的蔬菜,李冬师傅会去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岳各庄和新发地。鲜活的水产、海鲜,会去京深海鲜市场。广州的黄沙水产交易市场也让他印象深刻,海鲜种类繁多,价格便宜,有很多进口品种。冻品干货可选择货源地,特殊食材也可以考虑淘宝。
食材源头,直接从当地市场订货,品质好,价格有优势。外地货源,签协议建议为短期,1-2个月。如果换季换菜,对方寄样品,能看得见、摸得着,质量还不错,就再签协议。如果没样品,购买会有一定风险。
作为酒店厨师,选3-5家供货商,先保证食材质量,这是最重要的,价格由采购部负责。社餐大厨则比质量、比价格,全权把关。本地货源,通常签一年协议,如果供应商连续出现货物质量不达标或价格不对就进行更换。
怎么让摊主把好食材留给你?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供货商,会把最好的食材留给他,这是基于对其精湛技艺的认可和多年的信任。如何创造这样的机会呢?
北京七彩云南安贞店的行政总厨黄静昆师傅说,“选用最顶级的食材,我会加价进货。加价10%,把最优质的挑出来,确保品质。”
烹饪教师胡志豪说,“让对方知道我的职业,知道我懂行,对食材有要求,不好的货他们就不敢给我。”和摊主渐渐熟了,通过说家乡话,聊今天做什么菜,行情怎么样,最近什么货比较好等话题,因为有交情,就容易拿到好食材。
李冬师傅与京深海鲜市场长期合作,已有20多年,瑜舍酒店采购海鲜就是与那里的供货商签订协议,价格公道,品质不错,但也要自己再把关,起监督作用。
菜场内外,乐趣无限
不论工作还是生活,大厨们逛菜市场总是兴趣满满,有时不仅只关注食材,还有沿途的美景和美味。
不能错过的好风景和小食店
林锦标是厦门云也酒店的行政总厨,他最擅长将地方特色食材或味道融入西餐。平常有时间他喜欢给家人或朋友做饭,因此工作之余,菜场仍是他常去的地方。
一般他会选择清晨,早起晨跑结束后就逛逛菜市场,边看边买边吃,再喝喝花生汤,买买新鲜的手工食品。大同路的佳味再添春卷,藏的非常深的阿西虾面,还有开元路友生的沙茶面,都是他沿途不会错过的小吃店。
以前林锦标住沙坡尾附近,黄昏时分,他也会去鱼市,渔船归来就在港口直接摆摊贩卖,熙熙攘攘的闽南乡音,与傍晚的美景融为一体。
现在他最爱去的是石亭菜市场和第八海鲜市场,常常站在旁边看本地阿姨跟摊贩砍价,因为双方经验丰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林师傅打趣说,“等他们讨价还价完后,我会厚着脸皮跟摊贩说也这样给我秤几斤。”
买食材会考虑天气冷热
胡志豪是why cooking厨艺生活体验馆的烹饪教师,擅长中餐。
因为做厨艺分享,他每天都去市场挑食材,早上五六点就到,逛大约2个小时。深圳的渔人码头、蛇口市场、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福田农贸批发市场,都是他最常去的。他说自己是潮汕人,对海鲜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我买菜一般是看到什么,有灵感就直接买。可能天气热会想着清爽,天气冷会想着暖胃,考虑买的食材是否适应季节。”最近,胡师傅正用“六月黄”研制一道砂锅蟹焗黄酒鸡的新菜。
广州的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海鲜很新鲜,但当地有种说法是七两秤,意思是称重不足斤两,因为常常论只卖,不是称分量。胡师傅说,一般要托朋友介绍,找“买手”带路比较方便,他们对市场和商户都很熟悉。
菜场也会有一些走私食材,提前一个星期找人订货,价格很便宜,但大部分都是冷冻的。因为这些食材未经检验检疫就进入国内市场,存在安全隐患,买卖也是违法行为,所以师傅们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进行采购。
菜场,这个平凡而又神奇的地方,既充满了熟悉的味道,也承载着未知的惊喜,它早已深深融入了厨师们的职业与生活!
世界名厨最钟爱哪些菜市场?菜场里的农场主又如何教大厨辨认食材?他们之间还有怎样的故事?大家敬请期待本专题第三期。
-end-
摄影:李军,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和网络,插画: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