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看到好食材,眼睛会放光。
买菜谁不会?但是,只有凭借锐利的眼光,丰富的经验,才能在菜场众多的货物中,挑出品质上乘的好货。逛菜场,既充满乐趣,又充满挑战!
世界名厨钟爱的特色菜市场
名厨Mauro Colagreco说,他的灵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历,尤其到了菜市场,自己就像小男孩儿进入了玩具店,开心至极。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全球知名的餐厅和大厨,各自都有哪些钟爱的市场。
全球第二的海鲜市场:New Fulton Fish Market
纽约的New Fulton Fish Market被称作美国的筑地市场,前身是美国最古老的鱼市,如今规模庞大,主要做鱼类批发,很少零售。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的筑地海鲜市场。
Kai曾在世界排名第一的纽约Eleven Madison Park担任厨师,他说这里的海鲜品种非常丰富。有许多顶级厨师经常光顾,挑选当天捕获的海产,比如Lidia Bastianich,她的儿子Joe Bastianich,以及他们的合伙人Mario Batali。
市场每天提供上百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鱼,有冰岛的北极红点鲑鱼、日本的黄尾鱼、希腊的地中海鲈鱼、苏格兰的鲑鱼,很多金枪鱼在这里整条现场切割,还有鲷鱼、石斑鱼、鳕鱼、鲯鳅、安康鱼、比目鱼等,其他如软壳蟹、生蚝、扇贝也不错。经验丰富的买家几秒钟就能给出价钱,他们凭一看二摸三闻,甚至品尝一口,即可判断海鲜的质量。
设计风格的美食市场:Chelsea Market
Chelsea Market位于曼哈顿Chelsea地区,是一个集美食广场、精品小店为一体的室内集市。Kai觉得这里充满了设计感,食物品种丰富多样,很适合厨师了解美国的饮食文化。
有一家名为Dickson’s Farmstand Meats的肉铺,所有肉类都由农场专供,还能看到屠夫现场解剖一整头牛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能买到经过50天熟成的完美牛排。
Bowery Kitchen Supplies是一家进去就不想出来的厨具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厨师用品。
这里的调味料也非常丰富,有一家专卖盐和醋的店铺Filling Station。紧密排列的几十个盐罐,装载着玫紫、橘黄、粉红、浅绿、深赭等色彩的海盐。欧美流行的巴森米克醋和日本的黑醋也能在这儿轻松找到,货架上堆满了各种果醋,比如无花果醋、樱桃醋等,在别处很难寻到相同产品。
全球最大市集之一:恰图恰市场
现在,Kai成为了曼谷Gaggan餐厅的一名厨师,他说大厨Gaggan最爱的是恰图恰市场。这里又被称为JJ Market,拥有超过一万五千家店铺,每日人潮超过二十万,是全世界最大的市集之一,货品种类又多又全。
迷人的蔬果调料:Rantepao Market
Kevin Cherkas曾经在西班牙传奇的El Bulli餐厅和纽约Daniel餐厅工作,后来创建了自己的Cuca餐厅。他所钟爱的市场是印尼苏拉威西岛上的Rantepao Market。
市场内数百头水牛交易的场面常常震撼到很多人,但对Kevin Cherkas而言,新鲜的香草、调料、有机咖啡豆、水果和蔬菜才是他所喜爱的,这里的海拔和土壤很适合这些食材生长。当地有一种神秘的种子,磨成粉末,通常用来制作咖喱,Cherkas说:“它有点烤坚果的苦味,慢炖洋葱的厚味以及蘑菇的香气,用于烹饪,味道非常鲜美。”
大厨与有机农场的故事
虽然全球有这么多很棒的菜场,但依然有些大厨并不满足,于是自己建起了农场,栽种起心仪的各类有机食材。
“蔬菜美食大师”,种植灵感烹出新菜
巴黎米其林三星级L'Arpège餐厅的主厨Alain Passard,被称为“蔬菜美食大师”,他认为买到的蔬果不能达到预期,所以决定自己种植,买下了勒芒附近萨尔特省的Gros Chesnay城堡。
他用农场的独特食材烹出了全新植物菜肴,还因此获奖无数。他说,“在Passard的餐厅,您一定会爱上蔬菜,因为它们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美味。”
农场变身烹饪学校,名厨亲自教学
Ballymaloe Cookery是爱尔兰唯一一座建在农庄里的烹饪学校。创始人是著名厨师Darina Allen和她的丈夫Tim。
他们相识于Ballymaloe城堡酒店,一位是那里的厨师,一位是那里的农夫,婚后他们不愿离开心爱的农场外出谋生,于是夫妻二人一边种地,一边在农庄开办烹饪学校。附近酒店的果酱、奶酪、酸奶、水果等,全都是这里出产和自制的。
厨师身份的多元转换
美国厨师Chris Fischer,曾在世界各地的知名餐厅工作,如今回到家乡,变成了农民和作家,“我想我更像是一名农场厨师,种植香草、喂养兔子。我在烹饪中找到了来自土地的乐趣,并捕获了这种味道,我还要出一本关于食物和文化的书。”
传播健康饮食的菜市农场主
想了解食材,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菜场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那些天天和食材打交道的农户们,最为知道当季的品种和挑选技巧。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有一家名为春泥香生态农场的摊位,摊主吴璐銮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吴姐。在这里买菜,她会告诉你关于食材的很多小知识。
京雅堂的李冬师傅,一直有个疑惑,以前采购罗勒,放库房冰箱里第二天就蔫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走到吴姐的摊位前询问,得到的答案是:“罗勒非常娇气,存放的温度不能太低。”因罗勒的细分品种不同,吴姐还介绍了其相关特点。
她的菜摊看着很普通,其实内藏玄机,是一款定制的冷气菜架,这样不用为菜洒水,就能保持蔬菜的新鲜,温度约4℃,达到冰箱冷藏的效果。
“厨师看到好食材,眼睛会放光。我能感受他们从心里散发出来的对食材的喜爱,有些厨师真是特别敬业。”吴姐能从买菜人的眼神中分辨他们是否是厨师。
此时,李冬师傅抬头看到“有机农场”几个字,很感兴趣,准备和吴姐多聊聊,没想到她却先和他玩起了一场猜食材的小游戏。
吴姐说凡是应季种植的菜,会带有微微的甘甜,“买我的菜,唯一要求是烹饪不放味精、鸡精,少放盐。”
现在,她开始探索生态菜烹饪,与一位日料厨师合作,让他从种地开始了解食材,再一起研究制作生态菜肴。懂得食材、尊重食材,并对大家传播此理念,正是像吴姐这样的农场主对健康饮食,付诸着切实行动。
世界各地的菜场和农场,犹如散落人间的“食材天堂”,厨师们在这里探宝寻味,打造餐桌臻味,感受人生百味!
-end-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插画制作: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