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法餐背后的风土人情正徐徐展开!
“我把他们称为我的食物链,厨师、饮食行业的匠人、养殖者、农民、渔夫、葡萄酒农、生产者……他们以食材的味道、产品的质量为重,他们尊重土地、自然规律和环境,他们分享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他们有一些东西要传承……这些人分布在法国各地,他们提供给我食材,我们将它们做成美味,端上餐桌。没有好的生产者,便不会有好的产品。”
这本《舌尖上的法国:冬藏春耕》所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酒馆主厨的成长故事,而是以他的人情故事,展开美食背后手艺人的坚守,顺便夹带各种私货。
学习他国餐饮烹饪,总有一种文化和生活上的隔阂。我曾问过很多从事西餐的年轻人,他们大致都觉得,菜式易学,更深的难度是如何对菜品有更深的理解。
《舌尖上的法国:冬藏春耕》是个全新的方式,去了解法国的餐饮文化,并非通过大量文字,而是通过漫画故事(你要的全是图的书来了)。
故事的讲述者伊夫•康德伯德,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法国主厨,17岁在米其林二星餐厅历练。后来为了让更多人吃到美食,他转向了小酒吧美食,所创立的圣日耳曼吧台餐厅,是传说中是巴黎最难订的餐厅之一。
所以这本书整体的论调并非高大上,故事都极其接地气。大约是伊夫带着厨师朋友去乡村吃喝玩乐,顺便看看老奶奶如何带着小母狗如何挖黑松露,或者探访当地的奶酪工厂,造访坚持有机葡萄酒酿造的老友,制造刀具的厂商,出海钓鱼和抓龙虾,侃大山一样把历史、人情、风俗、菜谱都带出来。
如前文所讲,厨师如桥梁,连接食客与食材供应商。这本书并非单纯地讲述一道菜如何诞生,而是深入背后,走访那些为吧台厨房供应优质产品的生产者:菜农、渔夫、水产贮运批发商、养殖者、葡萄酒农、面包师傅、肉店老板、制作猪肉食品商、精炼奶酪者、所有饮食行业的匠人。
“你以为你的压力不会传递到你的食材上去?有些不顺的时候,你很清楚永远都不可能做好了,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即便是一样的产品,一样的动作,压力还是会传递到食材上……”
“手工制造总是有用的,能让每天的生活变得便捷就是令人愉快的,你让别人开心,也让自己开心……”
"我追求有机认证只是为了食品和饲料的质量,对环境的尊重……标签只是贴在瓶子上的一张纸。”
这是伊夫朋友们的自白,也是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自我坚持,也是书中更打动人的地方。
书翻到了最后,附录有一页美食探访地图,突然发现这位法国主厨的生活大多围绕着葡萄酒和海鲜展开,故事一大半都会绕到这两点上,人生在世,总离不开吃吃喝喝。
这一本之后,还会有夏长秋收卷,继续探索。
书中有十多个故事,串联起葡萄酒、奶酪、海鲜等小酒馆常用食材,摘选了几个故事:
康美侬的松露
伊夫和他的厨师好友们坐火车去康美侬,参观酒窖(在这里你能了解到有机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技术),还遇到了正在找松露的老奶奶和她的小母狗,并与吃松露的小母狗斗智斗勇的过程。
附赠两款松露美食菜谱(奶酪松露三明治&松露味细长面包块配带壳水煮溏心蛋)
罗蒂丘,2400年的历史
这篇故事略宏大,延续了葡萄酒的内容,通过罗蒂丘葡萄园,在2400年中所遭遇的病虫害、战争、人力匮乏等多因素的冲击,耗费了大量人力,在陡峭的山谷中葡萄梯田依旧茂盛生长。
黄油菜式
黄油、奶酪爱好者的福利帖,通过一家乳品厂解读了有机养殖、黄油、奶酪的生产制造工艺,风味如何形成的。
刀的灵魂
从教父送他的第一把刀开始,另一个伊夫便对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自己买下了刀具工坊,雇佣一个个员工,随后舍弃掉餐厅,专心运营这个刀具工坊。从材质到模具,再到打磨,认认真真做一把刀,最后,每一个刀剪匠还会签上自己的名字。手作不易。
卢瓦尔河的白斑狗鱼
从钓白斑狗鱼直接拐到了逛酒窖。石灰华采石场遗留地道改造的酒窖,给酒带来的特殊影响,“我们只能使用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东西”,书中散落着大量关于葡萄酒的知识点,等待你去探索。
《舌尖上的法国:冬藏春耕》
作者:伊夫•康德伯德
类型:美食故事|漫画
语种:中文
出版社:后浪出版集团|湖南美术出版社
首次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图源:后浪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