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有些知名的中餐厅仍排队成龙,有些则突然倒闭。
近日,美国社交新闻网站Reddit上,一段不到15秒的中国厨师秀绝技视频火了。
只见这位中餐师傅手起刀落,面团瞬间变成无数条银丝细面。
为此,很多外国网友还成立了“中国美食”、“中餐烹调”等讨论专区,切磋中餐厨艺,想跟着中国大厨学做菜。
那么,中餐还为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俗话说“中国人走到哪里,中餐馆就开到哪里。”世界各地,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随着近些年海外中餐馆的数量迅猛增长,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厨师站在了世界餐饮的舞台上。
中国香港的文华东方酒店文华厅主厨洪志光曾说:“过去、现在、未来,都能看到中餐的世界性表演”。顺应时代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改变,世界饮食风潮与中餐的传承和演变,都在相互影响。
世界中餐联合会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海外中餐厅约有60万家,已涵盖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英国BBC、法国《欧洲时报》也报道了中餐在海内外屡次掀起新热潮。同时,分析指出中餐的国际化之路还很长。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曾发表《坚定民族自信,促进中餐国际化发展》,他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在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国餐饮文化的国际影响逐渐增强,中餐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从国内走向海外,中餐已有二百年征程
早在二百年前,中餐就已经开始走向海外,很多华人开餐馆成为了他们安身立命的首选。如今我们回顾中餐出海历史,大约经历了4次浪潮。
从私人餐馆到连锁餐企,出海的规模不断壮大
第一次可追溯到160至190年前,我国广东、福建等地的移民在国外开设中餐馆,受环境限制,早期的移民厨师非常艰苦,以中国传统的小吃为主,规模较小。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国营品牌全聚德、东来顺等,首次开拓海外市场,至上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已有约5千家中餐馆落地生根。
第三次始于2004年,以小肥羊为代表的中餐连锁店国际化之路正式开启。眉州东坡、海底捞、山西面馆、黄记煌、局气等餐饮纷纷出海。
中餐馆数量最多的是东南亚地区,有约7万家。美国中餐馆数量已超过5万家,是日餐、韩餐、泰餐、越南餐、印度餐等各类餐馆总数的2倍,比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快餐的总量之和还多。
在美国硅谷一家餐厅工作的赵师傅说在国外当厨师压力大,很锻炼人,但能开阔眼界,痛并快乐着。
知名餐厅突然倒闭,普通餐馆在夹缝中求生存
机遇和挑战并存,常年在澳洲开中餐馆的华人老板Charles介绍道,他家菜品主要是福建炒面、牛肉面、星洲米粉、炸物等,调料大多以酱油、蚝油调味,做法简单,酱香浓郁,外国食客非常喜欢。
以食材为例,中国老板开餐厅会选用品质好的大米,但如果是外国人开办的中餐馆,大米成本通常只有华人中餐馆的三分之一。
Charles说2年前他家餐馆生意特别好,每周赚2-3千澳币是很轻松的事。从去年受整体经济影响,生意开始下滑,营收只够维持生活,现在餐馆以外卖为主,每份卖11-12澳币,价格比之前实惠很多。
现在华人在海外开餐厅也不是易事,国内外的环境不一样,卫生和法律要求不一样。澳洲对中餐的干净度要求很高,因此政府需要餐馆购买200万元的食物保险,才能营业,每3个月检查一次,不合格就要关店。
Charles的合伙人是北京师傅,老板娘是广州人,已在澳洲三十多年,中餐馆开了十余家,聘用的大多是中国厨师和马来西亚厨师。如今工作签证要求更严格了,以前厨师在当地工作2年,由雇主担保就能拿到身份,现在则需要4年。
去年有几家知名餐厅突然关闭,6月,餐饮巨头、米其林星级餐厅Tim Ho Wan (添好运)决定退出悉尼,另一家最受欢迎的悉尼中餐厅之一King’s Seafood(百福)也于11月倒闭,可见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餐厅,经营也越来越难。
从2018年至今的中餐出海第四次浪潮,一些餐饮大品牌仍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同时有些新兴品牌的加入。如今“一带一路”政策,也以美食为亲和契机,加速中餐走向海外的脚步。
出国还是不出国?厨师们各持己见
支持出国工作的厨师认为,发达国家的待遇高,先进的烹饪思路会带来新启发,提高眼界。
有的师傅认为出国后选择餐厅很重要,最好进米其林或品牌星级酒店餐厅,如果是普通中餐馆,只是卖体力,如果想提升技艺,不一定要出国。
也有中餐师傅觉得在国内发展不错,学好中餐,根基就在中国,除非镀金,否则没必要去国外工作。
世界厨师联合会A级裁判,也是E帆厨艺学校的校长朱一帆认为:“并不是说单纯地把西餐的形式和烹饪方法放到中餐上,就能让中餐走向世界,这样的方式只能流于形式和表现。”
“每一个厨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而不只是寄希望与一身行头和几道菜肴来赢得瞩目。”在他看来,中餐厨师们需要继承和保持中餐中的传统和优点,同时也要学习西餐注重商业化的经营理念。
厨师需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掌握英语,具备交流与沟通的语言能力
扎实的职业技能和创造力
了解新的科技化烹饪设备
学习各国的烹饪技法和食材特色,储备多项专业烹饪知识
英国炒菜锅每年销量增长46%,中餐竟如此大受欢迎?
很多人认为外国人对中餐的接受度一直较低,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道和烹饪技术。
海外知名的中餐厅有曾在世界50最佳餐厅排行中名列第19位的伦敦Hakkasan,开在纽约的米其林一星川菜餐厅倾城,也有一些新兴的中餐厅正在吸引更多的外国食客,诸如BAO·刈(yì)包、西安名吃等。
中国味道如何征服外国味蕾?一是靠原汁原味,二是靠入乡随俗。
在中餐业相对发达的美国、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既能够吃到菜品丰富且保持地道口味的中餐,也有一些中西结合的新派中餐。
坚守地道中餐,人气旺口碑好
早期的中餐馆大多以闽菜和粤菜为主,同时口味做了适合外国人的改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进入欧美,可以吃到的中餐菜式越来越多,味道也越来越原汁原味。
川菜近些年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辣椒、花椒、胡椒、豆瓣等调料和香料的味道征服了很多外国食客的味蕾。
走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繁华街市,如果没有门口排队等位的队伍,一般很难注意到这家名为倾城的四川菜馆,它从2012年起至今拥有米其林一星荣誉,在纽约的中餐界颇有名气。
餐厅不以“左宗棠鸡”、“炒杂碎”等流行的“美式中餐”吸引食客,而是坚持用地道中餐的做法和工序加工菜肴。客人大约一半是外国人,一半是中国人,有些纽约名流也成为了这里的座上客。
葡萄牙中餐馆,偏福建口味。意大利威尼斯的浙江菜,接近国内风味。西班牙马德里的面馆,味道和价格与国内相差不多。
法国“名单”评选的国际美食2018年排行榜揭晓,评选出全球最杰出的1000家餐厅中,中国上榜餐厅,包括港澳台地区有123家,超过法国的118家,位居世界第二,日本有134家餐厅上榜,排名第一。
融合风味加前卫概念,靠入乡随俗取胜
有一些中餐并非完全地道的传统菜肴,却深得老外喜爱,以中餐元素为基础,照顾好当地人的胃口似乎也是重要的经营之道。
Hakkasan是英国第一家高档中餐馆,不仅摘得了米其林一星,还被评为史上最性感的中餐厅,是公认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式餐馆之一。我国领导人访英时还请其主厨做了顿中餐。
Hakkasan既保留了中华美食的风味,又在食材、出餐顺序、分量和摆盘等方面进行了改良,以迎合英国食客的习惯。
另一方面看,英国人有多么喜欢中国菜?从一些网络零售数据可以看出,以亚马逊为例,炒菜锅的销量保持着每年46%的增长。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酱油和即食中餐销量也在增长。
从名厨到总统,他们对中餐都喜爱有加
江振诚的关注度从法餐转至中餐,尤其为川菜的国际化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获得米其林星星最多的华人厨师“魔厨”梁经伦,像电影故事一样设计菜单,中西融合,充满中国文化元素和创意,外国食客很容易接受,近期他加大了全球开店及合作的步伐,这也是推动中餐全球化的积极助力。
一些外国政要也对中餐青睐有加,比如老布什酷爱的“北京饭店”烤鸭、克林顿喜爱的“美华”餐厅外卖等,客观上传播了中餐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中餐在全球的发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餐厨师的海外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中餐与日料、泰餐等跻身世界前列的菜系相比,还存在不少发展瓶颈,我们将于近期和你一起探讨分享。
-end-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图源、参考文献与资料: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