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豆腐同為黃豆產品家族,為一成不變的菜餚來點變化。
一塊塊切得方正,看得到緊密相連的黃豆,長得就像牛軋糖的天貝,也被叫做「丹貝」或「天培」。天貝起源於印尼爪哇島,大約在 17 世紀時,中國大陸移民將豆腐製造業引入爪哇,在廢棄的黃豆中,他們發現一種可食用的白色真菌孢子,天貝因此從豆腐作坊中誕生,在印尼群島間傳開來,成為印尼的飲食象徵之一。
營養價值更高,口感似肉類
去皮的熟黃豆在發酵後長出菌絲,菌絲將一顆顆黃豆連結在一起,就成了餅狀的天貝。透過發酵過程,天貝中的大豆碳水化合物變得更容易消化,導致消化不良、排氣的寡糖也大大減少。常存在種子、穀物跟堅果裡,阻礙人體吸收鈣、鎂、銅、鎂、鋅等礦物質的植酸,也會在發酵後大幅降低。
除了原本的豆味以外,天貝也略帶點霉味(有人形容是菌菇味),但不像納豆那樣濃烈到令某些人難以接受。跟同是黃豆產品的豆腐相比,天貝保留了原始大豆的所有纖維,蛋白質含量更高,加上質地柔韌、口感紮實,適合替代肉類,成為素食料理的主角。
天貝的料理運用
當全球興起減少肉類攝取量、降低碳排放的環保訴求,素食料理在這幾年被推向餐飲界的聚光燈下。要在有限的食材選擇裡滿足消費者的口腹之慾,廚師必須更加精進技藝,或是發掘更多素材,尚未受到廣泛注意的天貝,或許可以成為構思素食料理的突破點。以下是幾個運用天貝的訣竅:
天貝容易吸附醬汁,像處理肉類那樣醃製它,賦予它飽滿滋味。
切片後煎至酥脆,討喜且紮實的口感可以為沙拉、三明治加分。
稍加調味後下鍋油炸,搭配任何酸、甜、鹹、辣的沾醬,就是一道可口小點。
將天貝切成方塊,與其他五顏六色的蔬菜用竹籤串在一起,來一場健康美味的素食烤肉。
我們也提供幾道天貝的料理作法,激發你對這個異國食材的靈感。
煎餃
一口咬下焦脆的外皮,肉汁在嘴裡迸發,煎餃的美好直接誘人。內餡的絞肉若以天貝與其他蔬菜替換,清香宜人的風味也是另一種選擇。
先以芝麻油依序炒過洋蔥、大蒜、胡蘿蔔、蘑菇、生薑和蔥,餡料的蔬菜種類可隨個人喜好更動。再將天貝壓碎成小塊丟入鍋中,加入調味料如醬油、太白粉、楓糖漿與醋拌炒,直到醬汁變稠後取出餡料。接下來將餡料包入水餃皮,下鍋香煎,包藏各種蔬菜鮮味的天貝餃子就完成了。
丸子義大利麵
番茄肉丸義大利麵是道不太出錯、接受度高的麵食料理。將肉丸替換成天貝,為這道家常料理帶出新風貌。
天貝與大蒜、洋蔥、起司、蛋、麵包粉與番茄醬(或任何你想加入的辛香料與香草)用食物調理機一起打碎混合,每 1 大匙做成 1 顆丸子。丸子沾上麵包粉後,下鍋煎至表面呈咖啡色,再進烤箱烤至內部熟透、表皮焦脆。天貝丸子不只能搭配番茄義大利麵,還可以當作咖哩飯的配菜或下酒點心,十分百搭。
麻婆豆腐
這道川菜代表作原料簡單,但滋味可不是,花椒麻、辣椒辣、豆瓣鹹、豆腐嫩、鍋氣燙⋯⋯複雜的味覺感受融合在一盤亮紅的麻婆豆腐中。以天貝取代肉末,也別有一番風味。
將天貝蒸熟後切成 1 公分丁狀,下鍋煎至金黃,再倒入花椒粒、薑末爆香。接著依序加入麻婆豆腐的食材與調味料,一道香氣襲人的素食版麻婆豆腐就完成了。
自製天貝,找出最佳風味與各種可能
迫不及待要試試這項食材嗎?到印尼食品店就能買到天貝。如果你愛好實驗,不妨自己動手做天貝,材料只有黃豆、白醋與天貝菌粉,非常簡單。
200 克黃豆煮熟後去膜,將豆子分成兩瓣。
去膜的黃豆放入冷水鍋煮,沸騰 15 分鐘後熄火。
黃豆濾水後加入 10ml 白醋拌勻,攤平晾乾。
豆子表面看不見水分後,撒上天貝菌粉拌勻,放入夾鏈袋中封口,夾鏈袋上要戳些小洞讓空氣進入發酵。
在陰涼處(約 30-35℃)放置 24-48 小時,只要夾鏈袋中長滿白色菌絲,天貝就完成了。
除了黃豆,也有人用豆腐渣、黑豆或燕麥做出各式各樣的天貝,料理的意義就是如此——窮盡實驗精神,動手找出最完美的味覺組合。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參考資訊:Baked Sticky Tempeh Potstickers / SIMPLE VEGAN MEATBALLS / 麻婆天貝豆腐(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