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编辑精选 | 新加坡用“未来作物”制作面条,应对粮食危机

编辑精选 编辑/ 名厨 2020.02.14

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问题,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

零热量的甜味剂,会是糖的最佳替代品吗?

人造甜味剂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适量使用对人体无害,也不致癌,但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来源更自然的甜味剂。

可乐.jpg

可口可乐中的阿斯巴甜也是常见的人造甜味剂,图片来源:Nikkei

近期,在荷兰 Fooditive 公司中,食品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款特别的甜味剂,制作原料仅需梨、苹果、酵母和水,通过从水果中提取果糖再发酵制成,成分 100% 天然且热量为 0 卡路里。

甜味剂.png

以梨和苹果制成的零热量甜味剂,图片来源:Fooditive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中的梨和苹果均选用的是,超市中被挑剩或即将被遗弃的丑陋品种,为的是减少食物浪费。相比甜叶菊,这款甜味剂的口感更为清爽,带有淡淡果香,不会过于甜腻,也不易造成肥胖。对烘焙师和厨师而言,亦是值得一试的新选择。

丑食.jpg

被浪费的“丑食”其实大有利用空间,图片来源:NPR

与此同时,这家荷兰公司还在研发各式颇有新意的产品,包括用香蕉皮制成的增稠剂、用马铃薯提取物制成的乳化剂、用胡萝卜废料制成的防腐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努力。(撰文:刘宇发)

90 岁的“穷人大厨”为罗马无家可归者做饭 15 年

Dino Impagliazzo 是意大利罗马响当当的“名厨”,之所以有这个美誉,不仅因为他烹饪的食物美味,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烹饪事业背后的意义非凡——Impagliazzo 被称为“穷人的大厨”,因为他只为罗马无家可归的人做饭。

穷人大厨在为罗马无家可归者做饭.jpg

Impagliazzo 在为罗马无家可归人士做饭,图片来源:nypost

现年已经 90 岁的他经营着自己的非营利组织 RomAmoR,该组织专门向住在罗马的无家可归人士分发餐食。Impagliazzo 于2006 年以“ Quelli del quartiere”(即“邻里居民”)的名义发起这项计划,那时他已经是一位退休老伯了。

大约 15 年前的一天,Impagliazzo 穿过罗马的 Tuscolana 火车站时,遇到一个无家可归者,这个人向他乞讨,Impagliazzo 给了他钱,并和他攀谈起来。从他口中,Impagliazzo 得知当时的“无家可归者协会”不给这些贫困人士提供免费餐点。Impagliazzo 当即决定比起提供零钱,他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不是买一个三明治,而是给他和在那里的朋友们做些三明治会更好。”

穷人大厨在RomAmoR的大厨房做汤 .jpg

Impagliazzo 在RomAmoR 组织的厨房里忙碌,图片来源:nypost

于是 Impagliazzo 开始频频为火车站附近的无家可归者和老年人带来自制三明治,不久,RomAmoR 诞生了。Impagliazzo 与志愿者们会一起做饭,并将这些饭菜送到火车站和广场,供给无家可归的人。

迄今,RomAmoR 组织已有约 300 名志愿者,平均每年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约 32000 顿饭 。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武汉,很多餐饮圈人士都积极参与驰援,包括采购食材、烹饪盒饭等。这一善举,让我们看到餐饮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也看到了烹饪背后的深刻意义。“你知道吗——这是团结。”就像 Impagliazzo 说的。(撰文:蒋淼)

厨师会担心厨房机器人带来的工作危机吗?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餐饮行业,2020 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0)上展出了三星集团研制的人工智能机器厨师(Bot Chef),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那么,随着科技巨头纷纷涉足厨房领域,未来这是否会威胁到厨师们在厨房中的地位?

厨房机器人由两条悬挂在上方的白色机械手臂组成,拥有 4 个主臂关节和 3 个手指,其直径可触及范围、强度,均和人类相似。

图1 (3).jpg

厨房机器人正在制作沙拉,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因装有语音程序,机器人可以随时响应人类指派的任务命令。它可以打开橱柜、冰箱,甚至玻璃瓶,并在台面工作中自由移动。它能切碎、搅拌食材,灵巧地烹饪菜肴,比如制作沙拉、意面等,精准测量油和调味料的使用量,它的烹饪食谱库计划也在不断扩大中。

图2new.jpg

米其林星级大厨与机器人厨师合作烹饪,图片来源:Samsung

在大型科技公司看起来,厨房机器人的确会从厨师那里拿走一部分工作,但这也意味着可以协助后厨减少某些基础工作,让大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创造力的发挥。同时,餐饮业正面临的人员危机,机器人也可以填补部分空缺。(撰文:刘睿)

解密“未来作物”,背后的原料原来是这些

全球变暖以来,小麦全球产量因气候变化减少了 5.5%;《Nature Climate Chang》杂志则在 2014 年指出地球气温每上升 1 度,小麦的产量就会减少 6%。

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危机变成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有许多科学家投入育种研究,想培育出更耐高温、抗旱的小麦品种;也有人积极寻找小麦的替代方案,以减少对其的依赖,新加坡食品科技创新公司 NamZ 就是其中之一,正使用他们称之为“未来作物”的农作物为原料,重新设计食品,其中包括花费 5 年的时间打造出的全新方面面条 NoodleZ。

photo-23368_gaitubao_1767x1357.jpg

“未来作物”原料之一的辣木,图片来源:NamZ 官网

什么是“未来作物”? NoodleZ 联合创始人 Christoph Langwallner 指出,这些作物的基本标准就是它必须具备强大的适应力,在资源贫乏的土地上也可以生长、耗水量低、营养丰富、并可以规模化的经济作物。

NoodleZ 公司所有的未来作物的成分含有:斑巴拉豆(Bambara bean)、辣木(Moringa)、羽扇豆(Lupinus,俗称鲁冰花)、以及较常见的蔬果如南瓜、番茄与可可等。以斑巴拉豆来说,它是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耐性极强,即使在干旱与土壤完全不肥沃的情况下也能有合理的产量。辣木同样也有很好的适应力,甚至被誉为“奇迹之树”,营养价值高且在半干旱、或降雨量超高的热带潮湿地区都能持续生存。

photo-23369.jpg

由“未来作物”制成的方便面,图片来源:NamZ 官网

该方便面已投入量产,预计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届时的反响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撰文:湯索)

-end-

本栏目由编辑精选自全球最新的餐饮资讯与观点。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