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輕盈的苦,清爽的酸,入夏食材的風味筆記

食材 编辑/ 名廚 2020.05.11

來自中國北方的節氣概念,對照各地入夏後的當季食材,這些應景的飲食撇步,你都熟悉嗎?

四月時,天氣還詭譎多變,偶爾飄過一絲涼意。五月初,臨近立夏,彷彿像翻過一個山頭,瞬間來到升溫的地帶。這時候就很需要酸甜滋味的食物,來喚醒味蕾,若再添入一點苦味,不但在味覺享受上更有意思,還能清熱降火,調養胃氣,潤肺生津。

五月還會遭遇的另一個節氣是小滿,老祖宗針對小滿時節的養生建言,講究的是化濕健脾,因此菜餚的調味上可以相對豐富一些,藉由不同的風味讓懨懨的脾胃甦醒。

24 節氣主要是依照中國北方黃河流域地區的時令、氣候所制定,這套規則放到位處南方的香港、台灣,在天氣的轉變上未必完全適用,但仍具有參考價值。在這春夏交替之際,不妨看看有哪些當季食材和作法,可以為食客烹調身心舒暢的菜餚。

立夏的養心蔬食

立,有建立之意,也就是夏天的初始。依照自然運行的法則以及中醫的觀點,夏屬火,與心相應,因此立夏的滋養五臟,應以「養心」為重。

立夏之後,氣溫漸升,對於人體心臟的負荷也增強,所以飲食要「順心」,可以多吃具有益氣袪暑、養陰清心作用的食物,若食用正當季的苦味食材,更能達到清熱解暑的效用。

苦瓜

說到夏季的苦味食材,最直覺的就是苦瓜了。

1588822362170834.jpg

苦瓜是夏天的象徵。

苦瓜具有清熱祛心火、明目解毒、補氣益精、止渴消暑等效果,研究也指出苦瓜的維他命 C 含量很高,能預防壞血病、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臟等,而苦瓜素更被譽為「脂肪殺手」,可以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苦瓜皂苷則能降血糖、降血脂,又被稱為「天然植物胰島素」,此外還有預防骨質疏鬆、調節內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好處。苦瓜雖苦,卻是人類良伴。

a08b87d6277f9e2fe8cc35a61430e924b999f3a7.gif

一如大多數的蔬菜在經過加熱後就會流失美好的營養元素,苦瓜的先天優勢就是可以做各式各樣的涼拌料理,只要將苦瓜內的白膜盡可能剔除,刨成薄片狀放入冰水浸泡,就能去除大部分的苦味,也能讓苦瓜的口感更加脆爽。若還是無法接受僅存的淡淡苦味,可以加入適量的蜂蜜掩蓋,並增添涼菜的風味。

蠶豆

中國江南一帶喜歡在立夏時節吃豆,所以蠶豆又稱為「立夏豆」,也被視為「立夏三鮮」之一。蠶豆能益氣健脾、利濕消腫,特別適合在潮溼炎熱的夏季食用,蠶豆補虛的功效也有助於緩解中暑和體內的除濕。嫩蠶豆可以煮熟後直接吃,老蠶豆則適用於炊飯、熬粥。

ingredients-fava-beans-wikipedia-4x3.jpg

蠶豆又稱為「立夏豆」。圖片來源:whats4eats

台灣雲林過往曾經大量種植蠶豆,雲林北港又是榨油業興盛的所在,因此油炸蠶豆酥就成了北港特產。但從 90 年代開始,台產的蠶豆就漸漸被澳洲進口的蠶豆所取代,本地種植量減少,每到這個時節,市面上的蠶豆就比較少見,還常被誤認為是皇帝豆。

其實新鮮的蠶豆相當美味,質地酥軟,不需要過於複雜的烹飪方式,加點鹽烹煮就很好吃,口感滋味軟糯清香,別有一番風味,適合作為餐前小食提供給顧客。蠶豆煮熟的時間很快,可以用草果、八角和鹽等調味料一起烹調,水收乾後加蓋燜一會兒,更易入味。

1588825455174870.jpg

蠶豆肉丸湯。

蠶豆的風味很容易被掩蓋,所以簡單清炒或與味淡的海貨結合最好,另外也能入湯,蠶豆煮到軟爛綻開時加入肉丸,等到丸子快熟,放入泡開的粉絲繼續煮 2 分鐘,最後以鹽和白胡椒粉調味,就是鮮美的蠶豆肉丸湯。

蒲瓜

台灣有一句俗諺是「榖雨補老母,立夏補老爸」,在節氣交替的時候,做豬腳麵線為母親補身子,抵禦春天最後的涼意;到了立夏,天氣炎熱起來,就做蒲瓜麵給父親降火氣。

unnamed (1).jpg

「榖雨補老母,立夏補老爸」是台灣的節氣俗諺。

因此在台灣中南部,就有吃「匏仔麵」的習俗,匏仔就是匏瓜、蒲瓜的台語稱呼。胖胖的蒲瓜,水份充足,夏天吃特別消暑。蒲瓜具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有利於消除水腫、幫助腸胃蠕動,因此很適合想要改善身形的人食用。

蒲瓜的吃法多元,最常見的是去皮去籽後,切絲狀與蝦米或蚵仔拌炒,這些鮮味被瓜肉充分吸收,最為美好。另外就是與香菇、豬瘦肉、蔥段和麵線一起煨煮,成了清淡養生的蒲瓜麵線。

如果不喜歡湯湯水水的作法,蒲瓜刨成細絲,用鹽抓過,讓多餘的水份滲出後,可以加入豬絞肉,另外以蔥花薑泥、麻油、白胡椒粉調味,做成餃子餡,便是具有瓜脆口感的水餃。抓過鹽的蒲瓜絲,也能混入麵粉糊,在煎鍋下點油,將蒲瓜麵糊煎到兩面上色,便是蒲瓜煎餅。

老黃瓜

老黃瓜原產於印度北部,經由絲路傳入中國,所以又被稱為「胡瓜」。其實老黃瓜跟大家平常吃的黃瓜,是同樣的品種,只是在黃瓜成熟之後不收成,讓它繼續在瓜藤上生長到皮皺乾枯的狀態,瓜皮也變成金黃色。

TB2sG1VtbXlpuFjSszfXXcSGXXa_!!32285010 (1).jpg

老黃瓜是在瓜藤上繼續熟成的黃瓜。

其實老黃瓜在香港全年皆可見,是港人煲湯不可或缺的食材,但由於它味甘性涼、降燥解熱的功效,特別適合拿來燉煮立夏時節的湯品。尤其香港夏天的氣候潮溼,具有袪濕作用的老黃瓜湯,就成了家常養生聖品。

一般煲老黃瓜袪濕湯,會建議與赤小豆和豬瘦肉同燉,赤小豆先用冰水浸泡半小時,豬肉切塊汆燙去除多餘的油脂和血水,最後將老黃瓜切大塊與所有食材一起入鍋,慢火煲煮 3 小時,而且老黃瓜通常不去皮,連皮煲湯的效果更好。

鼠尾草

說了各種亞洲夏季的瓜果,這裡來介紹一種歐洲的食材,鼠尾草。鼠尾草具有抗氧化的效用,所以久遠以前,它曾被視為「長生不老」的象徵,歐洲人更有「五月吃鼠尾草,可以長生不老」之說。

螢幕快照 2020-05-10 下午11 (3).jpg

歐洲有「五月吃鼠尾草,可以長生不老」之說。圖片來源:healthline

鼠尾草的品種繁多,雖然它特殊的氣味不大討喜,但也因此讓許多肉類料理有著獨特的青草香。鼠尾草防腐、防氧化、抑制肉腥味的效果,因此是製作西式香腸的靈魂材料,德國人就視鼠尾草為香腸的最佳良伴。此外,烹調油脂含量較高的魚、肉類及乳酪時,也可以加入鼠尾草以去除油膩感。

1588825934980795.jpg

鼠尾草與香腸是絕妙良伴。

根據鼠尾草的特性,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調理方式,是將鼠尾草與萊姆酒搭配,可以作為烤肉時塗抹的調味醬料,去除腥味又增添香氣。另外還可以將鼠尾草與松子用奶油煎過,搭配義大利麵餃(Ravioli),是義大利最家常的鼠尾草料理。

小滿的酸食調味

五月底氣候的時序進入小滿,對炎夏氣溫的不耐大概也滿溢出來,這時候就很需要清新可口的酸味醬料,達到提振食慾的目的。

番茄醬

1588826273202494.jpg

加入魚露後的番茄醬充滿東南亞風情。

番茄醬就是很不錯的醬料基底,當然,番茄醬的基礎配方不是秘密,但每位廚師都能透過加入不同的配料、當季食材,來延續經典,又能演繹出個人獨有的味道秘方,以此創造更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料理。

例如越南風味的番茄醬,便是在番茄醬中加入了越南魚露與美極鮮味露,滿滿的東南亞風情,使任何料理都能帶有越南菜清爽開胃的風味,這種越南式番茄醬,可用於油豆腐、炸魚、墨魚鑲肉、切塊魚肉等料理之中。

蛋黃醬與塔塔醬

1588826702448804.jpg

塔塔醬中加入季節食材,便能打造特殊風味。

藉由蛋黃乳化作用所製成的醬汁,以蛋黃醬、塔塔醬為代表。光是混合調味料或提味的蔬菜,就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變化,像是一些發酵過的醃漬物,不但能降低醬料本體濃稠所產生的黏膩感,也能增添一些深邃的氣息,很值得大家實驗看看。

變化多端的塔塔醬,如果加入薄荷與自製風乾蕃茄,薄荷的清涼香氣與蕃茄乾的細緻酸味,便能為一款醬料帶來兩種風味各異的清爽滋味,完全是為夏季量身打造的理想塔塔醬,用於酥炸過的扇貝和櫛瓜,或是搭配白肉魚的油炸料理,都非常適合。更簡單舒心的方式,挑幾種愛吃的蔬菜,切成蔬菜棒來沾這款醬料,也相當開胃。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首圖來源:healthline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