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名廚小聚:侍茶師的餐茶搭配學

活動 编辑/ Atomy 2020.07.30

重新認識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茶飲,思考將它端上餐桌,與料理搭配的各種可能。

無論是餐前的一杯熱茶,或是豔陽下的冰涼手搖茶飲,在台灣人的生活中,茶無所不在。但在正式的餐宴上,與食物相佐的往往是紅白酒,我們最熟悉的茶飲卻在餐桌上缺席。

餐酒搭配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系統,餐茶搭配的領域仍處於萌芽階段,還有一大片成長空間。因此,這個月的名廚小聚邀請茶飲品牌萃釅負責人張舒涵主講,以「侍茶師的餐茶搭配學:理解、轉化與創意」為題,分享她從米其林三星餐廳頤宮、泰式餐廳 Baan 與 Coast 的合作經驗中,摸索、積累而成的餐茶搭配心得。

為了讓與會成員擁有一致且正確的基本知識,講座從茶葉製作流程起始。再透過實際品飲,辨別不同茶種的香氣與風味。最後分享茶與食物搭配有哪些規則可循。內容由淺入深,一步步建構起對茶品的理解與運用邏輯。

DSC09412.jpg

除了是茶飲品牌萃釅負責人,張舒涵也曾為頤宮、Baan 與 Coast 等餐廳設計餐茶組合。

風味的形成:茶葉的製作

以烏龍茶為例,製茶步驟為以下:首先是摘採茶葉的「採青」,再藉由「委凋」降低葉片水分。過程中需要不定時攪拌茶葉,又稱「浪青」。水分減少後,茶葉細胞與空氣中的氧作用,透過「發酵」出現一系列風味變化。等茶葉達到製茶師想要的風味時,以「殺青」的高溫停止氧化,固定茶葉的味道。「揉捻」則能讓茶葉成型,並增加沖泡風味。接下來的「乾燥」步驟讓茶葉含水量降到 5% 以下,利於包裝儲存。最後的「焙火」則能賦予茶葉更多風味變化。

每種茶樹的葉子都可作成各種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等這些茶款的差別,在於製茶工法中發酵程度的不同。發酵作用可以想像成水果從青到熟的的變化。隨著發酵程度加深,茶湯顏色由清淺轉為紅褐,味道也會由清香逐漸轉為醇厚。從一開始的青草味,逐漸出現花香、果香,全發酵的紅茶會出現如糖的甜香。還有些茶葉帶有木質香、香料的香氣。

photo-1437315306147-0923bdb3fc12.jpg

茶款的差別在於製茶工法中發酵程度的不同。圖片來源: 蔡 嘉宇 on Unsplash

品飲

品茶之前,張舒涵教大家如何欣賞茶湯風味。除了了解茶葉的產區、品種、製造工法,對茶的具體描述可從這 4 個方向下手——顏色、香氣、滋味與口感。

如果要為餐點選擇搭配茶飲,還能注意以下 3 個特徵——首先是茶在口腔裡的重量感,輕盈茶體口感類似水,中等茶體類似低脂牛奶,飽滿茶體則近似全脂牛奶。茶的重量感最好與料理重量感相稱。接著是茶的風味強度,以及質地(澀或滑順)與溫度

張舒涵將以上這些項目列在品茶紀錄表上,每次喝茶時直接記下每種風味特徵的強弱表現,思考搭配菜色時就有量化的資訊能參考。這次品飲的 4 款茶有熱沖也有冷泡,讓大家嘗試同一個茶種在不同沖泡法下出現的風味。

DSC00145.jpg

名廚小聚品飲的 4 款茶品,由左上開始順時針方向依序為金萱烏龍、紅玉紅茶、炭焙烏龍、2003 年八中 7542。

冷泡紅玉紅茶

這次的品茶順序,是依照套餐的菜色變化安排。張舒涵選擇以冷泡的紅玉紅茶開場,是因為它的風味與溫度適合搭配溫度較低、香料味明顯的前菜。冷泡紅玉帶蜜甜味,若是用熱泡,肉桂、薄荷等香氣會更突出。

大家一邊喝茶,一邊提出用紅玉紅茶搭餐的想法。有人覺得它的桂圓味,正好能跟傳統甜點核桃酥呼應。有甜點廚師想像紅玉紅茶配上味道濃郁厚重的黑森林蛋糕,或是蜜甜味突出的蜜地瓜。也有人提到水果山竹由酸到甜的風味變化,或許與冷泡紅玉能碰撞出火花。

熱泡梨山金萱烏龍茶

金萱是台茶之父吳振鐸研發,他以祖母的名字為這個新品種命名。冷泡金萱烏龍更能表現高海拔的風土條件,尤其是花香與鮮甜的味道。熱泡的味道相較之下更圓潤,且帶有奶香,重量感更強。

金萱烏龍的鮮甜感正好對應海鮮魚貝,大家紛紛提出椰汁水晶蝦、泰式涼拌中卷等菜色,它的奶味也適合搭魚白做成的醬汁。夏季蔬果也有不少值得一試,如同樣有奶味的釋迦與清爽的綠竹筍。

熱泡炭焙烏龍茶

青心烏龍多種在高海拔地區,以降低病蟲害的干擾。許多人認為與金萱相較,青心烏龍的風味更優雅。經過龍眼木焙火之後,這款茶因此帶有炭味,若再陳放則可做出酸度。有廚師提到炭焙烏龍或許能搭配烤蔬菜,讓蔬菜火烤後的甜味更加突出。

冷泡 2003 年八中 7542

如同法國香檳,只有在中國法定產區生產、製作的普洱茶,才能冠上普洱的名號。普洱茶餅通常會跟著 4 個數字,頭兩位數指的是研發出配方的年份,如這支普洱的拼配是 1975 年發明的。第三位數指茶葉採摘等級與嫩度,數字越小等級越高。末尾數字代表生產茶廠,2 指的是中國勐海茶廠。7542 混合嫩葉與成熟葉,清新花香與濃厚滋味兼具,在市場上被譽為普洱的標竿。

對普洱茶來說,倉儲狀況也會影響味道走向。這款普洱存放的環境較乾燥,因此帶些烏梅味。若濕氣再重一點,則會出現森林、蕈菇的氣味。

DSC09286.jpg

品茶紀錄表能幫助大家更深入地探索茶品,並讓茶品特色更加清晰具體。

餐茶搭配的邏輯

接下來,張舒涵分享她從餐廳合作中整理出的餐茶搭配邏輯。首先要設定目標,第一個是找到餐廳的核心概念。如頤宮中餐廳希望「保持、凸顯食材和茶品原味」,她就會建議客人品茶後再動筷,讓茶把料理中食材的原味與鮮味帶出;吃完料理後再品茶,茶的韻味和特色又會再次被凸顯。

出菜方式也是另一個要思考的面向。如果餐廳走單點菜單,她會看這桌客人點的菜色主要是哪種風味類型,再依此推薦。供應套餐的餐廳則要確認茶在其中的順序與角色,思考是要用茶來搭配料理,還是清除味蕾上過於強料的味道。

接著到挑選茶品環節,基本原則是茶應該視為加分項,不能搶走主菜風采。為餐廳設計茶單時,她挑的每一款都會是具代表性的特色茶,不會讓茶單上出現風格相近的茶品。

大方向確定後,要將料理與茶品配對時,張舒涵提出 3 個建議——在地思考、善用感官、平衡風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風土的概念來說,同產區的食物都是能互相搭配的。也可善用前人的智慧與經典搭配,如港式點心配香片,下午茶甜點配紅茶。

用五感來引導你的選擇。前面品茶時提到的重量感、強度、質地及溫度,可以從這些方向觀察,為茶品定位明確的風味特色。當食物在口中時,味蕾必須能同時嚐得出茶的風味,而品茶時也要能嚐出食物的味道。如此餐茶搭配才能相得益彰,而不會互相競爭。

餐茶搭配的目的,是要用不同方式挑動食客味蕾。無論是兩者並列或創造對比,都能達到味覺的平衡之道。張舒涵以料理的甜苦酸鹹,舉出幾種搭配方法:

甜味

並列:鮮甜的食物或甜點,可以用相同甜度或更甜的茶搭配。

苦味

並列:可用丹寧強勁、帶苦味的茶搭配。

對比:可用帶果香、風味飽滿的茶來平衡。

酸味

並列:可用相同酸度、更酸、或是不甜的茶搭配,例如年份高的烏龍茶。

鹹味

對比:用帶酸味、帶甜的茶來平衡。

sincerely-media-ROB_FRyR2ao-unsplash.jpg

鮮甜的食物或甜點,可以用相同甜度或更甜的茶搭配。

若要擬一套完整的茶餐菜單,可以「漸進原則」讓一頓餐食優雅展開。「漸進」用在食物上,指的是風味與質地漸漸加強,從溫和、清淡的菜色,推展到濃重、強烈的料理。茶也能隨之漸進,逐漸增強「重量感」與「強度」。

張舒涵也提供一些設計茶餐菜單的方向與小訣竅,例如用相對清淡的茶品開場,用完餐後上濃郁的烏龍茶或紅茶,甜點佐以花茶或紅茶。烏龍茶能使味覺清爽,搭清爽或油膩的食物都適合,建議用圓潤的烏龍茶搭魚、肉或甜點。最重要的是使用想像力,將每種茶抓出一個特色,試想這個特色搭不搭這個料理。

若想找尋更多搭配靈感或組合邏輯,張舒涵推薦大家閱讀《酒食聖經》。雖然裡面主要介紹餐酒搭配,只要對茶接觸夠多、了解夠深,書中的搭配知識也能運用在茶品上,她自己就有許多個人經驗在這本書裡得到印證。

搭餐經驗分享

在小聚最後,張舒涵分享幾個她為餐廳設計的餐茶搭配實例。

頤宮米其林套餐 x 絕代佳人

主廚將薑與蔥酥炸過,新鮮澳洲花龍蝦入雞高湯煨煮收汁,起鍋前再加入少許紹興酒提味。她選冷泡的東方美人茶搭配,茶湯具有特殊的熟果香及蜜糖香,口感細緻圓滑,搭配薑蔥焗龍蝦更能襯托龍蝦的鮮甜味。

頤宮叉燒皇 x 紅玉紅茶

頤宮叉燒皇一入口,麥芽糖、蜂蜜帶出的甜感在味蕾上十分突出,這時紅玉紅茶的薄荷、肉桂香氣能帶給叉燒皇更多香氣層次,而叉燒皇的口感也能平衡紅玉品種帶來的些微澀感。

Baan 瑪莎曼羊排 x 2003 年八中 7542

2003 年八中 7542 普洱茶帶有特殊煙燻和木質調性,尾韻帶微苦。瑪莎曼羊排的羊肉味正好與普洱茶的土壤氣息融為一體,而辛香料咖哩使得普洱茶滋味帶甜,是個有趣的搭配。

Baan 海鮮炒粄條 x 梨山金萱烏龍茶

梨山金萱烏龍茶香氣滋味平衡,尾韻帶有奶香,它的甘甜能延伸海鮮的鮮甜滋味。

在這場名廚小聚中,張舒涵大方分享她從餐廳合作經驗裡,慢慢建構出的餐茶搭配概念。讓與會的廚師、調飲師與外場人員,得以找到餐茶搭配的入門途徑,未來也能藉此發展出具個人特色的搭配風格。未來,名廚小聚還有更多元的主題,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餐飲的大千世界。

-end-

Atomy.jpg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