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揚州獅子頭、金陵鹽水鴨,蘇菜譜系中的江南滋味

資訊 编辑/ 名廚 2020.09.28

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美食烹調擅刀工、重火候,大人小孩都愛的獅子頭,就從這裡來的。

說起蘇菜,大家恐怕不太熟悉,但進一步談它的分支淮揚菜、金陵菜,名氣就響亮了。

因此蘇菜,其實就是泛指中國江蘇一帶的菜系文化,主要由淮揚菜、金陵菜、蘇錫菜和徐宿菜等地方菜組成,在明清時期流行於中國大陸,相當於魯菜、川菜、粵菜的地位,與這三者名列四大菜系。蘇菜普遍滋味清鮮,鹹中帶甜,注重本味。

在台灣,幾無單純供應淮揚菜的餐廳,倒是在戰後特殊的時空背景之下,生成了台灣獨有的「川揚菜」,結合川菜和淮揚菜的特色,以(目前停業的)老字號銀翼餐廳和米其林二星的請客樓最為知名。

DSC04330 (2) (1).jpg

林菊偉主廚在二星餐廳請客樓做的是台灣特有的川揚菜。

蘇菜的四大分支

江蘇為魚米之鄉,物產豐饒,飲食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烹調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擅長燉、燜、蒸、炒、煨、焐(讀音「悟」,意指低溫慢煮)等,注重以湯調味,保持原汁,風味清爽鮮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

淮揚菜

淮揚地處江蘇中部,主要指揚州、淮安、鎮江及附近地域的菜餚,特點是選料嚴謹,講究鮮活,以烹調雞肉料理及河江裡的魚鮮見長,甚至有「一雞九吃」的經典壓軸菜。

刀工細膩,注重火候,強調本味,鹹甜適中,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淮揚菜曾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讚譽。由於精雕細琢的特色,淮揚菜系曾為宮廷菜,中國國宴上的大多數菜餚都屬於淮揚菜。因此,淮揚菜亦稱國菜。

代表菜色有獅子頭、軟兜長魚、平橋豆腐、大煮干絲和蟹黃湯包等。

food_67079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獅子頭」是揚州名菜之一,將七肥三瘦的豬肋條剁成大小約為 0.3 公分的石榴粒狀,調味後做成丸子,小火慢燉至熟。這道菜相當重視火候,先用微火燜約 40 分鐘,再慢慢煨煮,如此一來成品便能口感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通常還會搭配青菜等蔬食配料。

揚州獅子頭主要有清燉、清蒸、紅燒等三種烹調方法,還可衍生出很多版本,比如清燉蟹粉獅子頭、河蚌燒獅子頭、鳳雞燒獅子頭、青菜燒獅子頭、芽筍燒獅子頭等菜色,別具風味。

金陵菜

金陵菜,來自南京,又稱為「南京菜」、「京蘇菜」,菜餚製作精細,善用蔬菜,特別會用水生植蔬入菜,以「金陵三草」和「早春四野」聞名。

金陵三草為菊花腦(南京人慣稱「菊花澇」)、枸杞頭和馬蘭頭,而早春四野則是芥菜、馬蘭頭、蘆蒿與野蒜。其餘特產還有南京湖熟鴨、南京龍池鯽魚等。

烹飪時,金陵菜的刀工和火候等技法都富於變化,呈現出南北皆宜的口味,金陵菜講究「七滋七味」,七滋包含鮮、爛、酥、嫩、脆、濃、肥,七味則有酸、甜、苦、辣、鹹、香、臭。大致可以總結金陵菜在口感和味道上,注重鹹鮮潤甜、酸而不澀、苦而清香、辣而不烈,以及脆而不生。

此外,金陵菜以烹調鴨肉菜餚著稱,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名號,代表菜為「金陵鹽水鴨」。麵食料理也相當出色,尤其是發酵麵點、燙麵點和油酥麵點。

food_4034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鹽水鴨一年四季都有,但以秋季桂花開時,鴨肉最為肥美,此時鴨子皮白肉細,滋味鮮嫩,因此也稱桂花鴨。鹽水鴨用料講究,程序嚴謹,要經鹽醃、濕醃(又稱覆滷)、烘胚、悶煮等工序,口訣為「熱鹽擦、清覆滷、吹得乾、焐得透,皮白肉嫩香味足」。

蘇南菜

蘇南風味主要來自於蘇州、無錫、常州等地。菜色精細,講究時令時鮮,清新味美,常用酒糟調味,擅長各類水產,口味偏甜。有時也會將蘇錫菜細分為蘇幫菜、無錫菜和常州菜。代表菜有松鼠鱖魚、三鳳橋排骨、響油鱔糊、叫化童雞等。

food_6915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徐宿菜

徐宿菜,泛指徐州、宿遷和連雲港一帶的菜系,也稱為「徐海菜」,風味上以徐州菜為代表,和山東菜系的孔府風味有些接近,口味較重,偏鹹辣,擅長烹調各種肉類,水產以海味取勝,兼具五辛五味,經常使用煮、煎、炸等烹飪手法,滋味清而不淡、濃而不濁,注重食療、食補等功效。代表菜有彭城魚丸、羊方藏魚、紅燒沙光魚等。

1000 (2).jpg

羊方藏魚是將魚肉放在割開的大塊羊肉中一同烹煮,使兩者的鮮味合為一體。

近年來,這四大分支裡的其中三種地方風味菜,似乎有些相互影響而引起變化。淮揚菜由平和而變為略甜,趨近蘇錫菜。而蘇錫菜中的蘇州菜,口味由偏甜轉變為平和,便是受到淮揚菜的影響。徐海菜則是鹹味大減,色調亦變得淡雅,向淮揚菜看齊。

名揚四海的蘇菜代表:淮揚菜

淮揚菜在四大分支裡頭,自然是最著名的,一舉躍上國宴菜餚的地位。其對烹飪技藝的高標準,也使得淮揚菜名廚經常會在許多餐飲盛事中,表演精湛的刀法。如果淮揚菜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武林秘籍,那第一頁的三字真經一定是:「刀、火、鮮」。

淮揚刀法

刀工,是淮揚菜系的驕傲。

在淮揚菜的發源地之一揚州,自古就有「三把刀」之說,而廚刀又位居「三把刀」之首。對於淮揚菜師傅來說,廚刀對於他們更有著特別的涵意,不但是日常使用的工具,更代表著水準、功夫和榮耀。

據統計,中國現有的二百多種刀工刀法,淮揚菜皆有運用。

以長魚刀法中的平面花刀為例,就有蝴蝶花刀、筒狀花刀、蒲棒花刀、相思花刀、麻花花刀、串插花刀、魚鱗花刀、菊花花刀、核桃花刀、荔枝花刀、萬頁花刀等十餘種刀法。這是淮揚廚師們長年勤勉創造而累積的成果,也是一項易學難精的技術。

文思豆腐.jpg

文思豆腐。

知名淮揚菜色「文思豆腐」似乎就是專為測試廚師刀工而發明的,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卻需仰賴極為厲害的刀工。

豆腐柔軟嫩滑,要用直刀法慢慢將嫩豆腐切成細如毛髮的豆腐絲。切豆腐時,心要靜,刀要穩,手感和刀感要協調一致,豆腐絲要求細而不斷、越細越好。

另外還有一種切法,是在傳統直刀的基礎上運用剞刀法,將豆腐切成「上斷下連」的狀態,放入水中浸泡後散開猶如一朵菊花,又稱「菊花豆腐」。

淮揚火候

火候,是淮揚菜系的精髓所在。

一般來說,火候可分為旺火、大火、中火、小火、微火五種。對於不同的菜餚,便需掌握不同的火候:炒菜用旺火,燒熬用中火,煎用小火,扒菜用微火,這都是淮揚菜最為擅長的烹調技法。

但事實上,對於極富文人氣息的淮揚菜系來說,還有一個更具內涵的火候術語:文武火。簡單來說,中火以下皆可稱文火,大火以上成為武火。文武火如同陰陽之道,只有將其運用得細緻,才能展現淮揚美食世界的精妙。

5e14-ihqyuym9139644.jpg

櫻桃肉。

以淮揚名菜「櫻桃肉」來說,便是要充分掌握文武火的運用,才能處理得宜的功夫菜。需先用武火把肉塊迅速煮熟,排出其中的血水和雜質,又不至於使肉質變老,同時將肉塊定型。

接著再用文火恰到好處地燜兩小時,提煉肉味,使其達到酥爛脫骨、不失其形的境界。最後使用蒸鍋將醬汁壓入肉塊中,蒸鍋裡的空間,又能讓混合著各種滋味的蒸汽反覆蒸騰、流轉,呈現出嫩軟肥香的口感。

s_1503211599786321.jpg

淮揚菜名廚侯新慶。

對於淮揚菜廚師而言,練習刀法和掌握火候,不只是修煉廚藝技巧,更是修心養性。例如火候,無論是從廚還是為人,火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做菜講究的是火候,做事講究的是火候,做人講究的也是火候。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首圖來源:澳門銀河酒店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