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麥到糙米,三代傳承全珍醬油秉持古法,製作低鈉、無麩質的健康醬油。
車子駛入南投縣草屯鎮,寧靜的稻田旁佇立一棟透天厝,即是全珍醬油的大本營。跟著小花貓輕盈的腳步入門,視線立即被大片曝晒屋吸引,微透明的米色棚子裡全是一甕甕的醬油,像是軍隊般整齊畫一地排列。而醬油缸上各放一個米篩,盛滿粉金粉金的糙米,正在進行為期 10 天的發酵製麴期。
醬油職人陳宜晴與洪麗琴夫妻表示,發酵種麴是做醬油最關鍵的步驟,過程中溫度和溼度都很重要,但他們不用溫度計或其他科學設備,而是只靠手溫的感覺來掌控。「我公公沒有教什麼大道理,他只有這樣講:『你就讓你的豆子舒服。』」
古早人情味,無麩質醬油吸引過敏客群
採訪時,陳家一家四口都在廠區裡幫忙,兩個兒子延彰、又新一個負責製作,一個負責行銷業務,全家總動員做醬油。但靦腆的他們全都散發與世無爭的氣息,只是默默循古法釀造醬油,偶爾興趣盎然地實驗不同比例與工法,生意從不打廣告,主要靠口碑相傳。
洪麗琴笑著說,特色商品糙米醬油因為不含麩質,吸引對小麥過敏的客群登門採購。後來醬油家族和老顧客成為朋友,有時客人送他們冬瓜,老闆娘也會回贈蔭豆豉,一派濃濃人情味。
全珍醬油可追溯自第一代陳火標,他從小就到埔里醬油工廠學習傳統釀造,雖然 921 大地震將大多數傳承的陶缸震碎,傳承下來的甕缸仍盡責地服役中。他們說,與不鏽鋼桶相較,陶甕因為有毛細孔,在甕缸洗淨後,仍會繼續滲出醬油,就好像會呼吸的生命一樣,所釀出的味道也更濃郁芳香。
二戰後米價高昂,全珍第一代主要是用黃豆和麥釀造。後來黃豆醬油不敵大廠競爭,於是原料轉用黑豆。後來草屯區的黑豆醬油市場也飽和了,第二代聽說稻米過剩,於是使用草屯農會在地糙米,改做米醬油另闢蹊徑,也打出糙米醬油的新商機。
不像白米糠薄容易煮糊爛,糙米糠較厚,能發酵出蜂蜜的色澤,聞起來也有甜甜的香氣,吃了會回甘,很適合搭配生魚片等清爽風味的料理。另外也開發出「活味噌」產品,原料只用到花蓮糙米、水和鹽,無麩質、無大豆過敏源,自然回甘不死鹹,讓過敏兒也能喝上一碗噴香、甘甜的味噌湯。
古法新傳,讓米豆舒服就有好風味
陳宜晴從小在發酵間跟著做醬油長大,耳濡目染之下跟著出師。而洪麗琴是嫁作人婦後才跟著做出興趣,樂於創新實驗乾式、半溼式、溼式發酵,與不同原料比例的醬油,或是添加油甘(印度聖果)、紅麴做豆腐乳,目前商品以黑豆跟糙米醬油為主軸。
洪麗琴表示全珍的各款醬油釀造流程大抵相同,第一個步驟是蒸煮米或豆,再拿到二樓發酵室種麴,讓麴菌分解原料的澱粉、氨基酸後增生。出麴完畢後洗麴、悶麴,最後加鹽巴入缸,靜靜等待發酵完成。
發酵後得到的生抽醬油顏色較淺、口味較清淡。老抽醬油則顏色更深,風味更濃郁。生抽壺底油,蛋白質含量最高,相對較鹹香,適合燉滷三杯。糙米白醬油,薄鹽不加糖便自然回甘。古早味蔭油清、蔭油膏,雖有調味,但仍是老顧客的最愛。
全珍醬油秉持陳火標傳下的釀造古法,堅持用雙手翻攪出鬆鬆的空間感。種麴的設備每一次確實清洗乾淨,讓豆子、糙米在乾淨、透氣、舒服的環境中發酵得更好。
做醬油要憑良心,你敢吃才能賣給人家
全珍家族謙卑地說自家品牌「沒有什麼優勢,就是放比較久而已。」如今第三代也跟著在廠裡幫忙,談傳承,陳宜晴簡潔明瞭地叮嚀:「做好醬油要憑良心做,你敢吃,你才可以賣給人家。」
洪麗琴用「燉鴨生抽壺底油」煮了一鍋薑母排骨,招呼大家品嚐,一邊分享簡單的作法。仔細觀察產品包裝,每款都都貼心地印上菜譜,讓消費者吃進健康,也吃進暖暖的家鄉味。那一顆顆晶瑩的糙米真的全是珍珠,這一家子也確實全是一片真心。
產地職人:全珍醬油
產地名稱:南投縣草屯鎮
產品特色:以有機糙米、鹽、水原甕釀造無麩質醬油
職人:陳宜晴、洪麗琴夫妻
創辦時間:始於一代陳火標幼時學徒時期,二代陳宜晴在 2016 年設立公司
在地精神:保留父親留下的原缸,傳承古早味、無添加的生抽壺底油精神。
-end-
攝影:見見美、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