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異國飲食風情帶進你家客廳,拓展你對料理的想像邊界。
廚房停不下來的快節奏和體力活,讓你下班只想癱在沙發上發呆?為你送上本季不可錯過的 4 個餐飲影集,從實境節目到紀錄片,從快樂的美食之旅到揭發食物產業真相,不只介紹異國飲食風情,也拓展你對料理的想像邊界。
跟壞痞子 David Chang 遊異國城市:早餐、午餐和晚餐
繼《美食不美》之後,美國大廚張錫鎬(David Chang)在 Netflix 的新節目即將上線。
幽默風趣但又直言不諱,大膽質疑既有的餐飲價值觀,張錫鎬的反骨個性是他的最大賣點。因此在餐廳事業外,以他為主軸的美食節目、Podcast 與雜誌不斷推陳出新。冠冕堂皇的話聽久了,大家就想看這個壞痞子誠實講出心聲。
沒有等到《美食不美》的第 2 季,新節目《早餐、午餐和晚餐》(Breakfast, Lunch & Dinner)卻率先上線。由塞斯·羅根(Seth Rogen)等 4 位名人朋友帶領張錫鎬,分別遊歷溫哥華、摩洛哥、金邊和洛杉磯 4 座城市。
除了一起享用當地的早、午或晚餐,他們也分享對這個地方的記憶與對食物的依戀。在這個節目裡,觀眾不只能透過食物認識一座城市,經由領路人的雙眼,更能感受城市的歷史與個性。《早餐、午餐和晚餐》將於 10 月 23 日在 Netflix 上線。
節目預告
熱情對上專業:素人廚師大對決
現代廚房的分工階級有如軍隊般層級分明,《素人廚師大對決》的原文名稱「The Chef’s Line」由此而來。製作單位邀請一家餐廳的廚師團隊與 4 名素人參賽者同場競技,從學徒、部門主廚、副主廚到主廚,參賽者每一回合面臨的對手都會再強一級。
素人不可能贏得了把烹飪當工作的廚師嗎?那可未必。現代廚房的分工越來越細,有些廚師對自己負責區域以外的料理類型沒那麼熟悉,參賽者若技巧熟練、有獨到的烹調巧思,端出的料理反而會比廚師作品更受評審青睞。
這個節目的主題網羅各種族裔菜,越南菜、土耳其菜、非洲菜等都是競賽項目。所有參賽者與評審具備充足的料理知識,從創作手法到料理脈絡都能清楚說明,專業廚房團隊的參與也拉高專業水準。
在評審的解說下了解不同族裔菜的核心特色,觀摩廚師製作料理的俐落手法,從素人的創作概念激發靈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不只是個輕鬆有趣的實境節目,它的含金量值得推薦給餐飲人收看。
節目預告
雲南小吃不只過橋米線:風味原產地 2
沒有太多人情故事與激昂的交響樂,一集短短 13 分鐘、以中國潮汕小吃為主角的《風味原產地》,在推出第 1 季後廣受廚師歡迎。
第 2 季《風味原產地》來到雲南,雲南高原海拔約 2,000 公尺,又有高山、峽谷相間的地形,「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孕育多樣奇異食材。雲南也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這些民族的烹調方式、料理風味與漢族大相徑庭。
歐洲將動物奶製成乳酪,到了雲南,乳酪被拉平風乾成片狀的「乳扇」,無論是沾蜂蜜生食或抹上玫瑰醬烤熱皆宜。由冷肉、生菜與蘸料組成的「撒撇」,生豬血和螞蟻都可以拿來做蘸料。即使同在雲南,不同地區醃火腿的方法也大不相同,有些用風乾法,有些用煙燻法,氣候、海拔的多樣性造就雲南多元的火腿風格。
每種小吃都是一抹色彩,當這些色彩集結起來,就是一地飲食文化的完整畫像。透過《風味原產地》神遊雲南的酸、辣、生、醃各味,見識各種市面上難以見得的道地小吃,別再提到雲南就只能想到過橋米線了。
無害食材背後的不安真相:盤中腐事 2
餐飲革命不只從消費者開始,現在越來越多主廚挺身而出,以選擇特定食材傳達他們的理念。日前推出第 2 季的紀錄片影集《盤中腐事》,正能讓餐飲人看見我們熟悉的食材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剝削與苦役。
酪梨以「超級食物」的形象進入歐美市場後需求飆升。墨西哥的先進酪梨產業一年可賺進 25 億美金,但勒索、謀殺和壓迫等負面效應也由此滋生。智利的企業壟斷稀少的水資源,酪梨的重要性甚至超越智利人的性命。巧克力這種奢華產品的根源是極端的貧窮,產業被掌握在寥寥幾家公司手中,利潤仰賴的是農夫的貧窮,幾乎是現代的奴隸制。
即使在先進國家,道德衝突與產業困境也無所不在。歷史悠久的法國紅酒產業,正面臨全球化的挑戰。釀酒業者與酒莊反目成仇,就因酒莊進口西班牙紅酒,卻以宛如法國酒標的包裝售出。來自中國寧夏的新興酒莊即使釀出世界第一的紅酒,卻拉抬不動國內的銷路,關鍵在於消費者對於國產食品的不信任。
即使看來無害的尋常食物,也可能來自壓榨勞工、破壞自然的源頭。除了環保、扶持在地產業,選擇食材時不妨也將「人道」納入考量。畢竟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為這個世界的未來做決定。
節目預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