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炸、炒、燴、入湯羹,皆有一番風味。
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量食品,也是世界公認營養價值最高的雜糧之一。
燕麥雖屬世界性栽培作物,但由於偏愛高寒、乾燥的氣候,故主要產區都集中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包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德國、芬蘭及中國等。在中國,內蒙古種植面積最大,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麓海拔約 2000 公尺,年日照時間超過 3000 小時,晝夜溫差大,季風常年吹過,被譽為世界黃金燕麥的主要產區,而這裡的燕麥產量約占中國總產量的 35%以上。
根據加工程度和食用管道的不同,燕麥可以分為皮燕麥、裸燕麥、燕麥胚芽米和燕麥片 4 種類型。
皮燕麥
皮燕麥也叫野燕麥,它的外殼與種子緊密地連在一起,成熟以後也很難脫離。皮燕麥的粗纖維較高,用於食用非常有助於減肥瘦身,但由於皮燕麥較為粗糙,不利於消化,所以較少應用於烹飪中。
裸燕麥
裸燕麥也被稱為玉麥或者油麥,它的外殼特別軟,在成熟以後會與裡面的種子自然分離。裸燕麥中活性物質的含量比皮燕麥更高,能夠滋養頭髮和肌膚。
燕麥胚芽米
相比於裸燕麥和皮燕麥,燕麥胚芽米是更常見的食材,其加工更精細,通過去殼、破壁、去芒、去澀、去糙一系列步驟處理,不僅保留了裸燕麥原有最核心營養價值的麩皮和全胚芽,口感也更佳。
燕麥片
燕麥片是我們較為熟悉的燕麥加工品,是用燕麥粒壓製而成的,其形狀扁平,直徑約相當於黃豆粒大小,烹飪時更便捷,烹後質感也比較綿柔。
燕麥的營養價值很高,其脂肪含量是米的 4 倍,維他命 E 的含量也高於米和白麵,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和人體必需氨基酸,除此之外,燕麥還擁有很多一般糧食不具有或含量較少的特殊營養成分。
燕麥小眾營養表
小分子活性肽:活化細胞、調節生理平衡
β-葡聚糖:降血脂、軟化血管
皂甙:抗疲勞、抗氧化、補腎等
多種酶類:抗細胞衰老、美容養顏
蒽醯胺和松果體素:抗輻射、防曬
經常食用燕麥,既能夠降糖、減脂,還可以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貧血等。而燕麥的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可以加入甜點配方,如製成香脆的燕麥巧克力,亦能入菜,從煎、炸、炒、燴到入湯羹,皆有一番風味。
燕麥杏仁脆巧克力,豐富甜點質地多層
燕麥香脆之中細微的彈牙嚼感,十分適合在甜點中製造口感層次,與綿軟質地食材呼應、對比,或者混合在類似質感的食材中,豐富口感。在「言葉之庭」這道甜品中,崔亮師傅先將燕麥片與杏仁脆混合,放進了融化的白巧克力、杏仁膏混合物中,製成了香濃而顆粒感十足的燕麥杏仁脆巧克力。
燕麥杏仁脆巧克力作為結構扎實的部分,置於整個作品的底部,依次交錯「砌」上櫻桃鮮奶油慕斯、櫻桃果凍,最後用白巧克力噴砂,點綴抹茶巧克力片,搭配抹茶海綿蛋糕等,口感豐盈,層次起伏多變,意境綿延。
燕麥杏仁脆巧克力
將 100 克白巧克融化,與 25 克杏仁膏混拌均勻,再加入 150 克燕麥片與 150 克杏仁酥脆繼續攪打,至鬆散的麵團狀,即可裝入模具定型,冷藏備用。
為鮮奶油凍蛋糕注入獨特麥香
奶油蛋糕也能用米來詮釋?程傑師傅就用糯米和燕麥為主要食材,製作了一款特別的「蛋糕」。整個糕體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原料為過濾細膩並煮熟的糯米與鮮奶油、牛奶,上層是「牛奶燕麥粥」,混入打發的淡鮮奶油,糯米的粘糯細膩與燕麥的顆粒感,皆與奶香結合得相得益彰,冷凍後口感更顯奇趣。
程師傅將糕體製作成環形,中間加入流心醬,最上面點綴了日本柚子肉和杏果泥,構成了漸變的香草黃色調,造型別致,宛若可愛的鳥巢。
米香鮮奶油糕體
將 100 克糯米用冰水煮至沸騰,過濾雜質後,加入適量鮮奶油牛奶,繼續用小火熬煮,至糯米熟透,即可倒入模具;將 89 克燕麥倒入適量牛奶中,加熱好混入打發鮮奶油,倒入糯米奶糊上,最後冷凍成型即可。
日式燕麥醬,清甜與濃郁共舞
在配料豐富、口味複合的融合菜中,醬汁總是不可或缺的「橋樑」,發揮將各色滋味組織為一體的作用。在武世松師傅這道菜中,燕麥醬的存在也有此意。
低溫慢煮大連鮑魚和龍利魚柳清新鮮嫩,用奶油炒過的雞肉絲菇奶香四溢,墨魚脆片香脆十足。為了協調三者,武師傅在日式風格的醬汁中,加入燕麥,酸甜清爽的同時,亦有濃稠麥香味。
日式燕麥醬汁
將 20 克燕麥用清水浸泡 1 小時,煮熟後,加入 30 克清酒、15 克日式醬油、30 克味醂、5 克白砂糖及適量檸檬汁,攪拌均勻,繼續燒到濃稠即可。
燕麥護體的升級版蘇格蘭蛋
傳統的蘇格蘭蛋是在水煮蛋外裹上一層肉餡,再包上麵包粉油炸而成,Chef James Mackenzie 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創意改良,用小巧的鵪鶉蛋代替普通雞蛋,在外層依次裹上羊雜和燕麥進行二次油炸,羊雜比肉餡更有嚼勁,炸至金黃的麥片酥脆香甜,搭配鮮美的生鹿肉塔塔和甜蜜的接骨木漿果果醬,相當絕妙。
為濃湯打底,金光瀲灩下別有洞天
牙揀翅翅肢纖細、肉膜薄、翅皮滑,軟糯甘香,帶有濃郁膠質,與 Q 彈滑嫩的花膠口感匹配,為了突出兩種主食材的甜鮮氣息,周祖旺師傅選擇用香濃的南瓜湯烘托。
南瓜湯的層次也有講究,先鋪入煮好的燕麥打底,再依次放入花膠、牙揀翅,以煮熟的薏仁和南瓜顆粒封頂,金光瀲灩下,其實別有洞天,在麥香、米香與南瓜的甘甜包圍下,鮮味更加馥鬱。
一盅雜糧詮釋漢字文化意境
海鮮盅裡加入雜糧的創意初衷,是想藉豐富龐雜的原料,象徵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李少平師傅將冬瓜盅修整成方塊形狀,類比方塊字,意境傳神。
製作方法是先將燕麥、薏仁、玉米等雜糧煮熟,將魷魚圈、蝦仁淋油,再將以上備料用高湯炆至略乾,調味、勾芡即可盛入盅裡。成品色彩悅目,口感豐富而溫潤。
另外,譚國輝師傅的「燕麥脆蝦球」,陳家健師傅的「黑松露汁燕麥燴鯊魚唇」,也是燕麥在炸物、中西結合燴菜中表現卓越的佳作。
如何突破我們對常見食材的固有印象,通過多樣烹飪為其賦新能,是一個常新的課題,找不到靈感的時候,不如就從身邊的食材入手,比如燕麥。
-end-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僅作資訊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越百年 主厨
酸甜苦辣咸,品尝的都是人生。
深圳市蜜悦圣托里尼民宿 主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