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認識川菜:麻辣只是 24 味中的一味

觀點 编辑/ 名廚 2020.06.05

躍升國際的中菜菜系。

川菜,是如今國際上最受到歡迎的中菜風格。在歐洲、北美,以「紅油抄手」為主題的小吃餐車、或是川菜餐館,都受到當地食客的歡迎。歡欣微辣的香料油,搭配可喜的麵點,拓展了不吃辣的西方人的味覺想像。在日本,又鮮又辣以肉末和豆腐、豆瓣醬製成的「麻婆豆腐」是不少日本人心目中的經典料理,知名餐廳「四川飯店」的主廚陳建一更是日本人家喻戶曉的中菜料理鐵人。

進一步思索川菜,麻辣,似乎是大多數人心中對於川菜的刻板印象:紅通通油亮亮的水煮肉、毛血旺、口水雞、面貌猙獰卻能享受吸吮趣味的麻辣兔頭……這些耳熟能詳的菜名,塑造了我們對川菜的第一印象,卻非全貌。

川菜,不只是麻辣那麼簡單

川菜的發展源自四川當地豐富的物產與地理環境,按照地域可以分為三大類:以成都地區風味為主的上河幫、以重慶菜、東山菜、江津菜為輔的下河幫,以及以自貢菜、青城菜、宜賓菜、樂山菜、合川菜為特色風味的小河幫。

這 3 個菜色幫派之間既有微妙差異、讓當地人大書特書,卻又享有相似之處相互呼應。簡單來說,川菜以小煎、小炒、乾燒、乾煸、火鍋、乾焅的技法見長,並以滋味多、廣、厚為人所知。

人類透過生理味蕾感受到的 6 種味覺:酸、甜、苦、辣、鹹、旨,地區菜餚則複合這 6 種味覺,表現出特定的風格,這便是「味型」的由來。以口訣來說,川菜風味可歸納成四大重點:「清鮮醇濃,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站在基本味的基礎上,調整鹽、糖、醋等不同調味料組合與分量多寡的變化,演變出多達 24 種不同的川菜味型。

川菜1.jpg

豐富的調味造就了豐富的味型

24 種味型,分別是:鹹鮮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魚香味型、薑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紅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醬味型、醬香味型、煙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陳皮味型、芥末味型、鹹甜味型、椒鹽味型、糊辣味型、茄汁味型

看完這 24 種川菜味型,可以發現其實麻辣類的味型佔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一般人對於川菜麻辣的刻板印象,大大低估了川菜的整體面貌。川菜絕非只是重油重辣的口味,透過這 24 項被定義的味型,知道川菜是對調味有精準要求的藝術。

精準調味,百變川菜的 DNA

舉「荔枝味型」來說,以糖醋魚為代表的大荔枝、以宮保蝦球為代表的中荔枝和以爆腰花為代表的小荔枝。三者的調味料大同小異,只是比例與火候上的差異導致酸甜程度的差別。而且調味的醬汁也強調新鮮入菜,上午調製的醬汁,到了下午酸度就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必須現做現用。

food_26808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怪味味型」,是川菜中頗具代表性的味型。呈現鹹、甜、麻、辣、酸、鮮、香 7 種味道,醬油、白糖、醋、芝麻醬、紅油、香油、鹽、花椒粉、蔥花、熟芝麻層層疊加,營造出豐盈的味覺,但又不互相壓制。

food_74025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在傳統的高級川菜,宴席開頭的涼菜調味會嚴格控制在 6-7 種味型內,避免複雜的味道帶來混亂的品嚐經驗。廚師下鹽的份量也很講究,採取漸進的方式,從第一道熱菜開始,逐道減少鹽的調味,到了最後的湯品,甚至一點鹽都不放。

川菜用油的藝術

川菜的油品製作和選取也是烹調關鍵一環。正宗的川菜,要使用具有一點黏稠度,會「掛壁」在容器上停留出油痕,卻十分清爽的菜籽油作為原料,熱菜、冷盤、麵食中所用的紅油各不相同。講究的油品甚至需要分 3 次煉製而成,每煉完一次都需要換一次鍋,每次煉完後都要關火降溫,以保存香氣風味。

川菜2.jpg

川菜中常見的紅油,每家餐廳都有獨到的煉製方法,圖片來源:quanjing

在川菜烹飪大師盧朝華看來,「川菜重油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川菜烹飪時許多菜色講究的是『一線油』,當料理剛裝到盤子中時,是看不到油的,只可能在端的過程中溢出薄薄的一層。」

food_73905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除了用油用出技術的高度,川菜的炒菜也是門功夫。川菜講求一鍋成菜、急火快炒的火候。看似簡單的「魚香肉絲」仰賴炒鍋技術:適量勾芡以讓肉絲看起來絲絲分明。將高湯汁水加到鍋中前,要先攪拌均勻再用勺子倒入,盡量完全蓋住肉絲,而後停留 2-3 秒鐘,當汁水開始凝固才可以進行翻炒。

從一碗金絲麵與清澈的開水白菜,看見幾代廚人的傳承與創新

在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廳玉芝蘭中,有一道招牌麵點「坐桿大刀金絲麵」,這一道不起眼的金絲麵,是充分考驗著廚師的耐心與刀工的料理。

food_72937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坐桿大刀金絲麵是玉芝蘭的招牌。這樣一道沒有使用名貴食材的麵點,卻能夠成為川菜大師蘭桂均的代表料理,核心精神在於「傳承」與「技術」。蘭桂均從師父張中尤那裡繼承了這道傳統麵食的作法,而張中尤的技藝則來自他的恩師「麵狀元」林家治與李德明,三代師承麵點。坐桿大刀金絲麵製作過程不加水,只用麵粉和雞蛋,經過「五推五壓」後讓麵皮薄可透光,再用四斤重的大刀切成。簡單一碗麵,不簡單的功夫,還道盡了川菜的傳承故事。

川菜3.jpg

蘭桂均

川菜有一道「開水白菜」,以法式澄清高湯般清澈的高湯、搭配柔嫩白菜心出名。這道菜所使用的高湯,需要以火腿、瑤柱、老雞、豬蹄、老鴨、龍骨等熬煮 10 個小時,再經過過濾處理,將雞肉打成茸掃除湯中雜末,使湯汁澄澈又不失鮮味,被形容是「貌似寡淡,嚐來清歡」,是饒富底蘊的一道湯品。

開水白菜雞湯.jpg

國賓川菜廳的開水白菜雞豆花

台北國賓飯店川菜廳的「開水白菜雞豆花」,就達到這樣的標準,看來清淡,嚐來卻是悠揚濃郁。湯品內置入「形似豆花,吃雞不見雞」的上選雞肉,達到口感新奇,聚所有精華於一口。看似簡單,實則低調奢華,因此這道湯品也是廣州米其林一星餐廳「宋」的招牌菜。

food_26532

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以 Fine dining 國際化川菜

華人圈的超級名廚江振誠,擷取川菜元素以國際的語言來詮釋料理。比如他在澳門的米其林二星餐廳川江月中推出的麻婆豆腐,是綜合 4 款豆腐:黑豆腐、蛋豆腐、嫩豆腐和老豆腐製成,傳統中饒富新意,帶來吃的趣味。

川菜4.jpg

經典麻婆豆腐

同樣的巧思也體現在,江振誠綜合了兩道川菜的經典菜色:樟茶鴨與擔擔麵,把它變成別具匠心的傳統創意菜。把鴨胸、鴨皮等部位取下切碎,製成擔擔麵的臊子,並以花生碎、香料紅油等調味。在熟悉的菜式和味型中,吃出意料之外的趣味,也比傳統由牛肉製成的臊子更饒富口感變化。

川菜5.jpg

一條擔擔麵

川菜已經從地區料理的菜系走到國際,成為辨識度極高,也為饕客們喜愛的美食。無論經典,還是創新,都讓人迷醉。川菜更是八大菜系中第一個訂出「味型」標準的菜系,讓其他菜系效仿開始追尋自身的風味基因。本文僅以味型為始,經典菜色和知名廚師作結,希望能夠為讀者打開欣賞川菜的大門。剩下的,就仰賴各位多吃多累積經驗了。

-end-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