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酱汁、爽口配菜,让凉面变出更多花样。
夏至,也被称为“夏至节”,是中国民间很重要的日子。常言道“冬至饺子夏至面”,指的是在夏至吃面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多地。
今年的夏至始于 6 月 21 日,如果当天吃一碗凉面,补充能量的同时,还可防暑降温,开胃又健康。
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夏至这天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寓意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等,因为此时正逢新麦登场,人们以面食敬神,庆祝丰收。
夏至吃面也有尝新尝鲜的意思,因为用新面粉做成面条,口感好,营养高,能增强免疫力,这一习俗从古流传至今。
降温解燥,用凉面迎接酷暑
夏至虽然不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但预示着酷暑即将到来,人们容易食欲不佳,于是从夏至开始调整饮食结构,以热量低、便于制作、顺滑适口的面条为主,因此夏至面也被称为“入伏面”。
尤其是清爽的凉面,通过面条品种的选用、煮制时间的把控、制冷的手法、酱汁的调味、配菜的加入,能快速打开食客的舌尖味蕾。
打造各式凉面的细节之处
面条品种:碱水面、荞麦面、莜面、手擀面、挂面、四川水面、苏式细面、上海切面、湖北油面、日本拉面、意大利天使面等
风味调制:椒麻味、酸辣味、麻酱味、葱油味、菌香味、炸酱味、蔬食味等
过凉方式:凉开水或冰水浸泡、流动的冷水冲洗、风扇吹
面条煮好后为什么要过凉?
将热乎乎的面条从锅里捞出,如果以流动的冷水冲洗,用手轻轻揉搓面条,面的表面会变得十分光滑。
煮好的面条立刻过冷水或冰水,可以使其迅速降温,又能去掉部分淀粉,口感更劲道、清爽利落。
酱汁,堪称凉面的灵魂之味
世界各地的凉面风味各异,重点是不同酱汁的调制。中式凉面可加入红油、陈醋、辣椒碎、海鲜酱激活味蕾;日式凉面则以酱油、芥末、胡麻酱提振食欲;西式冷面可用意大利经典青酱、柠檬汁,提味增香。
清凉爽口的凉面还有更多制作技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中外大厨是怎么做的吧。
中式凉面,丰富的酱料是调味核心
中国各地,东西南北的凉面都别具特色,比如四川鸡丝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冷莜面、苏式拌面、本帮葱油面等,制法不同,风味多样。
老北京炸酱面,发酵酱香味浓
北京的炸酱面,冷热均可。夏天凉拌,即为“过水儿”;冬天热拌,名叫“锅挑儿”。
李冬师傅选用手擀面,炸酱的技巧是五花肉切大粒,使酱充满浓郁的肉香味。炸制时间要充足,否则用水泻开的干黄酱,香味不能完全释放,最好以小火熬制 40 分钟。
川式风味,麻辣酸香促食欲
胡泽田师傅自己炼制辣椒红油,选用贵州小米椒与山阴椒,比例为 3:7,以及菜籽油 5 斤、辣椒面 1 斤、黄豆酱油适量,胡师傅强调炼制时油温要高,才能更好地激发香气。
为凉面拌入香辣红油、自贡晒醋和复制酱油,复制酱油是用黄豆酱油、香辛料小火熬制而成。
自制葱油,本帮拌面的蔬香风味
熬制拌面的葱油,通常切掉葱白,保留绿叶,将葱段煎成焦黄色,再倒入生抽和老抽、糖,煮至起泡即可。
孙文强师傅的葱油拌面别具特色,他将蔬菜汁与葱油等调味料一起熬制成酱汁,风味更加清新,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符合现代健康饮食的需求。
素食当道,以“植物肉”炖制复合酱汁
以豆制品为原料的“新猪肉”质地容易入味,可用来制作不同口味的酱汁。
龚伟师傅将“新猪肉”与西芹、胡萝卜、百里香等多种蔬菜和香草炒香,加番茄膏、麻辣酱、糖、盐等调味料,用中小火炖制 30 分钟,制成了一款酸甜、咸鲜、麻辣的酱汁,复合风味浓郁。
外国凉面,配料细致且形式多样
亚洲其他国家也有过夏至的习俗,比如日本、韩国等地,较著名的是用荞麦面制作的日式凉面、韩式冷面。西餐也有不少冷面做法,还会与沙拉等菜式结合,或打造融合风味,配料品种较多,滋味丰富,样式精美。
日本荞麦面,鲜美蘸汁融入高汤
日本的荞麦面与寿司、天妇罗齐名,荞麦凉面汁是好味的关键,常以柴鱼高汤、味啉加酱油、甜酒、砂糖煮制而成,食用时让面条最大程度地饱吸汁水。
韩式冷面,酸甜咸鲜冰凉沁心
韩式冷面讲究汤汁的酸、甜、咸、鲜,汤色澄净,味道醇厚,并用梨、苹果等水果与多种调料一起熬煮,放入冰柜冷藏,保持 0 度左右的低温状态。汤汁一入口,暑意顿消。
西式凉面,优质食材多重组合
西餐的凉面,常常做成卷状,置于餐盘中,加上配菜与酱汁,甚至会用到一些高端食材,比如鱼子酱、火腿等,提升品质和口感。另一种常见形式是将意面或荞麦面与沙拉一同组合呈现。
张宝杰师傅选用意大利天使面,搭配自制的鱼子酱汁和油醋汁。鱼子酱汁制作时加入了黄油、洋葱、干白、淡奶油、适量煮龙虾的汤,以及少许茴香酒,再加入鱼子酱提味。油醋汁是将榛果油、特级橄榄油、葡萄籽油,这三种油与红酒醋混合制成,风味具有更多层次。
荞麦面与牛油果、芝麻酱组合,这种膳食面条沙拉清新天然,美味健康,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辣汁增加风味。
看到这里,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美味的凉面,请点击下方专题图片,继续赏析。各位师傅,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你想来一碗什么样的凉面?
-end-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