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屹立不搖的餐飲集團,與世界最佳餐廳的共通點——卓越的服務。
在中文與英文中,都有將餐廳劃分為外場(Front of house)與內場(Back of House)的概念,兩者合一才能完整。唯有內外場實力一致,合作順暢,才能創造令客人滿意的餐飲體驗。這次,我們以服務人員為主角,從不同切入角度,帶你看見服務的眉角與款待的藝術。
雖說主廚已成為這個世代的餐廳象徵,但就實際用餐體驗來說,從踏入餐廳到飽腹出門,在這段時間裡,與客人接觸最頻繁的不是主廚,而是服務人員。他們為客人提供必要的服務——說明餐飲資訊、送上食物酒水、維持環境清潔。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優秀的服務人員還能為客人帶來愉悅心情,創造難忘的美好回憶。
廚師們在砧板鍋爐間練就一身工夫,服務人員具備的則是無形的軟實力。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應對技巧、與足夠的餐飲知識,才能化解客人的問題,將突發狀況隱藏在流暢的服務背後,留下最完美的體驗給客人。
在主廚之外,世界上也有幾位知名的服務人員。他們提供的不只是「服務」(Service),而是「款待」(Hospitality)。服務與款待之間的差距是什麼?他們用這套款待哲學創造出的餐飲體驗有多與眾不同?我們從丹尼・梅爾(Danny Meyer)與威爾・蓋達拉(Will Guidara)的服務經歷來一探究竟。
丹尼・梅爾:款待哲學建立的紐約餐飲帝國
丹尼・梅爾無疑是世上最知名的餐廳經營者之一。他曾經打造世界最佳餐廳麥迪遜公園 11 號(Eleven Madison Park),經營紐約最知名的漢堡店 Shake Shack。從高端餐飲到庶民美食,梅爾總能在各種餐飲業態裡打造新的典範。除了精準的商業目光,「款待哲學」更是他旗下餐廳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父親經營旅行社,大學時期梅爾偶爾會幫忙帶團出國旅遊,這是他接觸服務工作的開始。在義大利的遊學時光裡,他深為食物吸引,埋下投身餐飲業的種子。27 歲時,他的第一家餐廳聯合廣場(Union Square Cafe)開幕。
當時紐約的餐飲場景呈現兩個極端,不是如體育場的大型餐館,就是道地的高檔法國餐廳。在樸實的環境裡享用優質餐點、獲得熱情款待,這樣的餐館卻較少見,梅爾的聯合廣場補上這個缺口。充足的知識、優雅的態度、精準回應客人的需求,在梅爾看來,這些都屬於服務。而服務的靈魂,則是「款待」的心意。
「不論餐廳或是任何事業,讓自己與眾不同的終極武器『款待』,則是指全體服務人員為了讓顧客感受到我們在替他著想,所做的所有周到、用心及優雅舉動的總和。」梅爾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
《紐約時報》食評家 Pete Wells 曾表示,聯合廣場沒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典型紐約服務生,他們就像鄰家男孩與女孩,熱情招呼一人用餐的客人,哪怕他的消費金額比不上成雙成對的食客。當客人點了濃縮咖啡巧克力蛋糕,服務人員會詢問要不要搭一杯冰牛奶,而非推薦一瓶深奧、風味與蛋糕裡的咖啡元素相配的甜點酒,只為了凸顯侍酒師的能力。「聯合廣場的服務人員想要的不是你的欽佩,他們希望你開心。」Wells 說。
隨著聯合廣場的成功,梅爾成立聯合廣場餐飲集團(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Group),開出餐館格拉梅西小館(Gramercy Tavern)、高端餐廳麥迪遜公園 11 號、速食漢堡店 Shake Shack、印度料理塔布拉(Tabla)等餐廳。即使每家餐廳的價位、飲食大不相同,它們抱持著一致的款待哲學,讓喜新厭舊的紐約客一再光顧。
威爾・蓋達拉:世界最佳餐廳的待客之道
若談到外場服務,麥迪遜公園 11 號的故事總讓人津津樂道。麥迪遜公園 11 號由梅爾創立,後來主廚胡姆(Daniel Humm)與外場經理威爾・蓋達拉買下經營權,在兩人齊心協力下,麥迪遜公園 11 號拿到《紐約時報》最高的四星評級、米其林三星,以及世界最佳餐廳等佳績。
父親是餐館經營者,蓋達拉對餐飲業並不陌生,生性喜歡照顧別人,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舞台不在廚房,而是餐廳客席區。大學因此唸了餐旅管理,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餐廳工作。後來他加入聯合廣場餐飲集團,梅爾問他願不願意擔任麥迪遜公園 11 號的服務經理。
「拜託,我才不想做高端餐飲。」蓋達拉的第一個念頭其實是這樣的。實際與胡姆共事後,他發現結合兩個人的經驗,可以結合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高端餐飲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它可以很有趣。」
雖然款待的熱忱是相同的,但在一份套餐 300 多美元的麥迪遜公園 11 號,服務客人的資源就比其他餐廳更多。有組慶祝結婚週年的夫婦,入座後才想起他們把香檳放在冷凍庫裡,因擔心酒瓶爆裂而焦慮不已。服務人員安撫他們留下用餐,不只派一名領班到家中取出香檳,還在香檳旁放上巧克力和小罐魚子醬,與祝賀他們結婚週年快樂的卡片。
除了安撫客人,創造驚奇也是麥迪遜公園 11 號的拿手絕活。曾有兩位來自外地的廚師到餐廳用餐,到了用餐尾聲,服務人員送上小禮物感謝他們的造訪。他們打開禮物盒,發現裡面是一組印著麥迪遜公園 11 號標誌的滾球,而這兩位廚師工作的餐廳就有一個滾球場。
這兩位廚師完全不知道餐廳準備了這樣禮物,當他們離開餐廳時,覺得彷彿有什麼魔幻的事發生在他們身上。事實上,當客人訂位後,麥迪遜公園 11 號會上網搜尋與他有關的資訊,就為了提供量身定制的體驗或驚喜。「我們喜歡玩滾球,也覺得這是個有趣的臨別贈禮,希望能讓他們永遠記得這頓特別的一餐。」
餐廳普遍以主廚為招牌,而麥迪遜公園 11 號連結的名字有兩個——外場經理蓋達拉與主廚胡姆。蓋達拉不諱言,有太多主廚把內場工作放在首位,輕忽外場的重要性。他與胡姆見面的第一晚,兩人就決定未來將是對等合作關係,內外場一樣重要,且互相信任。
「如果服務生帶著料理回到廚房,說客人對海鮮過敏,我會回:『為什麼服務生事先沒問清楚?』」胡姆提到以往的經驗:「或許是客人沒有告訴服務生,但大部分廚房會把錯歸咎到服務人員身上。」只有內外場信任彼此,互相尊重,餐廳的工作氣氛才會改變。
當時蓋達拉以為這段合作關係只會維持 1-2 年,沒想到竟延展了 10 倍之長。這十多年來,他們攜手創造許多成就。直到 2019 年,蓋達拉退出麥迪遜公園 11 號,投入自己的餐飲事業。他同時也是「歡迎研討會」(Welcome Conference)創辦人之一,透過名人演說活動,開拓餐飲服務人員的視野與心境。
「我認為優質的服務是問候客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及時送上餐點,按照人們期望的把事情做好。而款待是認識你服務的人,建立真正的連結。沒有款待的精神,優質的服務就不存在。」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幾位台灣餐廳服務人員的採訪,分享他們的工作秘訣與職涯心得,敬請期待!
-end-
首圖來源:Lefteris kallergis
瑞和瑞西班牙厨房 厨师长
邢台市遇建招待中心 冷菜
农苑 厨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