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傳統如何與時俱進?法式料理的經典與創新

活動 编辑/ Atomy 2021.12.03

「講創新之前,要先認識文化。」

盤點世界各大料理門派,法式料理無疑是影響力最無遠弗屆的菜系。以標準化的烹調技法與用餐流程為基礎,追求完美的精神為動能,使得法式料理成為高端餐飲的代名詞,經典名菜、使用食材成為國際共通的飲食語言。

隨著在地化浪潮興起,許多非法國籍的廚師,企圖透過法式料理傳達自己的文化背景。加上大眾飲食習慣與健康意識的轉變,也動搖法式料理長久以來的烹調特色。

在今年度的「Food Experience 美味法國 2021」食品展,名廚MINGCHU 與法國在台協會商務處(Business France)合作,以「法式料理的經典與創新」為講座主題,邀請 Revivre 品法餐廳主廚黃淳彥(Peter)與 N°168 PRIME 牛排館主廚歐俊辰(Cage)同台。

兩位分別代表新生代與中生代的法餐主廚,分享法式料理帶來的啟發與養分。以及他們如何將個人經驗與記憶,轉化成料理創作。

從迷惘中重生的年輕主廚

61a8865f6a39d.jpg

Revivre 主廚黃淳彥

從餐飲科系畢業後,黃淳彥進入曾拿到台北米其林一星的 La Cocotte 廚房。接著又到斐杭狄法國高等廚藝學校(FERRANDI)求學。畢業回台後,他在台中經營 Revivre 品法餐廳,至今已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推薦。曾在課堂中學習法國飲食與風土知識的他,從法式料理的歷史進入主題。

法式料理之所以能成為通行國際的菜系,除了發展歷史悠長,黃淳彥認為系統化的烹飪技法也是關鍵之一。「傳統菜不一定能成為經典,但經典很大一部分來自傳統菜。」何謂經典?黃淳彥覺得重點在於能否靈活運用。

例如 Cassoulet 是 14 世紀英法戰爭時期發明的砂鍋料理,方便士兵補充能量。直到 16 世紀地理大發現後,白豆傳入歐洲。自此之後,白豆成為 Cassoulet 不可或缺的食材。

「講創新之前,要先認識文化。」教會他許多餐飲背景知識的斐杭狄,就十分重視傳統教育,課程涵括大量法國料理文化。當學生夠了解傳統的精髓與來由,就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

旅法期間,他曾舉行 3 個月的快閃私廚活動。這場私廚是他創新的開始,他將滷肉飯等台菜西化,籌備活動時也閱讀大量台菜書籍,卻感到越來越迷惘——他覺得自己只是「幫台菜穿新衣服」,原始菜色的精髓、實際味道卻在傳遞過程中消失了。即使客人稱讚,他仍懷疑自己是不是自作聰明。

後來,他藉由 Revivre 找到自己的新定位——帶有黃淳彥個人風格的經典法餐。他以法國料理的邏輯思考菜色,使用的食材、調味蘊藏個人經歷、成長背景與旅行所見。這也是為什麼他將餐廳命名為法文的「重生」。

風土養成食材風味,和諧中追求獨特

61a886e603ef7.jpg

N°168 PRIME 牛排館主廚歐俊辰

沒有海外求學與工作經驗,歐俊辰的法式料理技藝是在台灣養成的。歷經多家飯店與餐廳歷練,又曾至歐陸遠遊數月,現在的他接掌 No.168 PRIME 廚房,為這家以牛排聞名的餐廳帶來新氣象。

歐俊辰接觸法式料理的起點,是從日本電視節目「料理鐵人」開始。在料理鐵人中,兩位廚師使用同樣的食材創作菜色,最後由評審選出獲勝者。節目對食材的詳盡介紹,讓歐俊辰體認到食材是法式料理重要的一環。法餐廚師做菜時的細緻與優雅,也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隨著資歷漸增,他將法式料理的創作與表現,歸納出食材、風土、和諧與獨特幾項重點。

61a8898cab4d8.jpg

優質的食材是法式料理不可或缺的一環。

食材在料理中極為重要。例如當天氣轉冷後,黑松露產出,連帶使得許多餐廳開始推出黑松露料理,菜色調味也變得比較厚重。

歐俊辰認為風土的重要程度不輸食材。每個國家的風土條件不同,即使是同一類食材,品種與風味表現還是有些許差異。例如蟹肉是台灣秋冬的海鮮珍饈,此時日本也有三大蟹——帝王蟹、毛蟹、松葉蟹。食材也會如牛郎織女般,在季節遞嬗之際出現一期一會的交會,如芒果與文旦共存在夏末秋初,楊枝甘露就是這一期一會的結晶。

「料理人要想像自己是導演,把食材當作角色,客人是觀眾。怎麼讓角色發揮得好,觀眾覺得流程舒服。」歐俊辰以他的一道鴨胸料理為例,他以柑橘類提升主角鴨胸的風味,再用堅果帶來油脂感與口感變化。讓食材互相幫襯,不搶彼此的戲,才能達成味覺的和諧。

當廚師資歷越來越豐富,能不能做出具獨特性的料理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歐俊辰以巴黎三星餐廳 Le Cinq 的洋蔥湯為例,主廚借用分子料理手法,把洋蔥湯做成圓球膠囊。一口咬下,洋蔥湯在嘴裡破開,濃湯的香甜與溫熱瞬間帶出溫暖的感覺。歐俊辰強調,正因為主廚 Christian Le Squer 對傳統洋蔥湯非常了解,才能將這道經典菜做出有趣卻不突兀的創新版本。

他也提到自己出身台中,很喜歡東海雞爪凍。因此他將雞爪凍、雞翅與雞肫堆疊成法式凍派(Terrine)。外觀是精緻的法式小點,風味則能聯想到道地的台中風情。「讓料理代表你,就是所謂的獨特性。」歐俊辰説。

從個人到大環境,法式料理認知的流轉

每個人對法式料理的定義不同,還會隨著時間與經歷改變看法。在提問環節,兩位主廚分享他們對法式料理認知的轉變歷程。

61a88c15b3fd5.jpg

在問答環節,兩位主廚分享許多他們對法式料理的觀點與展望。

黃淳彥學生時期曾在飯店打工,當時他對法式料理的定義像是牛排館的西餐。直到進了 La Cocotte,才看見道地法餐的邏輯,了解食材新鮮度與季節性的重要,以及主廚如何找到法式料理與台灣文化之間的關聯。

歐俊辰則比較過去餐飲環境與現今的差異。「以前所有台灣做法國菜的主廚都要是法國人,否則容易被客人質疑。」過去在地食材的接受度低,絲瓜、角瓜都會被認為是便當菜,不應在法式料理中出現。如今在地化、表現個人風格的主廚,反而會獲得好評。

因地制宜,經典菜的調整

法式料理強調風土與人文。當用餐場景從法國轉移到台灣,文化、環境出現差異,菜色構想也得隨之調整。

例如歐俊辰在防疫期間推出的威靈頓和牛頰料理包。原版威靈頓牛排用鴨肝搭配菲力牛排,以一肥一瘦的組合平衡油脂感。他用和牛頰代替菲力與鴨肝,回溫食用的效果也較出色。

黃淳彥與隱丹廚主廚 Daniel Negreira 合作聯手餐會時,甜點主廚做了蘭姆酒巴巴(Baba au Rhum)。在法國,巴巴的糖分與酒精感都十分厚重。但那場餐會在天氣尚熱的夏末舉行,甜點主廚因此做了夏季版本,降低甜度與酒精濃度,減輕燠熱夏季裡味蕾的負擔。

許多台灣法餐主廚都會在菜單放上馬賽魚湯,黃淳彥也不例外。為了一嚐正宗的馬賽魚湯,他在學生時期從巴黎南下馬賽,吃過多家餐廳。後來他自己做的馬賽魚湯與當地相去不遠——風味濃厚,甚至有魚刺打碎後的顆粒感。但許多台灣客人難以接受它強烈的風格。因此黃淳彥在不改風味的前提下稍作調整,過濾魚湯以降低顆粒感,找到自己與食客喜好間的平衡。

已有多年主廚經驗的歐俊辰感嘆,要做出具獨特性的料理作品,第一次嘗試時 80% 會失敗,不要覺得理所當然會成功。但也別因失敗就放棄,不斷嘗試打磨,堅持下去才能獲得成績。

台灣的下一波法式料理趨勢

「年輕人可以稍微停一下腳步。」黃淳彥說。台灣追隨全球餐飲趨勢的速度很快,但若回頭深掘經典菜的內涵,對創作將有很大益處。除了法式料理,台灣原住民料理、在地食材都是值得探索的領域。雖說如今在地化蔚為風潮,黃淳彥認為不用排斥魚子醬等進口食材,重點是學會辨認食材的差異。

「接下來 10 年做法餐可能無法開大餐廳。」歐俊辰指出台灣缺工問題嚴重,他的廚房團隊成員平均約兩年洗牌一次,且「保固期」越來越短。60-80 個客席、需要大量人力的餐廳可能會越來越少。規模小的餐館因容客量有限,只要擁有數量足夠的死忠客群就能獲利,更容易做到個性化。

今日的經典,也曾是過去的創新。掌握法式料理的神髓,並轉化成具有在地風情的面貌,是許多台灣法餐廚師努力的方向。兩位主廚從個人歷練出發,他們的獨到見解正好能成為料理人精進的方向。

-end-

61a8825717d20.jpg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