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2022 世界最佳糕点师 René Frank,他的品尝菜单里只有甜点

50Best 巡礼 编辑/ 蔣淼 2022.07.28

在米其林指南史上绝无仅有,这家二星餐厅“只提供甜点”。

在刚结束不久的 2022 年世界 50 最佳餐厅评选中,来自德国的糕点师 René Frank 赢得了“世界最佳糕点师”荣誉。与此同时,承载着这位二星主厨独特糕点才华的 CODA 餐厅,也伴随着大众的好奇收获新的瞩目。

究竟糕点和糕点艺术还能以怎样的角度被解读?

然而,这似乎并不是 René Frank 想借助 CODA 着力塑造的部分,他试图证明的是一种全新的糕点逻辑——这种总是出现在餐后的美食,本身就具有全面性和营养性,可以演化出菜品一般的属性,成就完整的“大餐”

一路身披星辉,创造世界首家“只有甜点”的米其林餐厅

62dfb183bf5e1.png

2022 世界最佳搞点师 René Frank

和很多选择餐饮职业路径的大厨一样,René Frank 也出身于对料理着迷的家庭,“在我的成长环境里,总是有人在做饭,”René Frank 回想道,“但主菜总是由家里的男性掌勺。我的父亲、我的祖父,都对烹饪很认真。”

然而,小 René 却对家里男子汉执掌的“主菜”兴趣不大,反而注意力总被祖母所吸引,“她负责烘焙或制作甜点,这对我来说很有趣。” 就这样,早早在心中萌芽的对糕点的热情,成为 René Frank 人生选择里一个命运般的方向。“我记得我曾在同学录中写过一句话: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警察,或者是一名糕点师。”

62dfb194a73d1.png

翻看 René Frank 长达 15 年的职业生涯,“米其林餐厅糕点师”是他最醒目的 title。2007 年入行, René Frank 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斯图加特的 Zirbelstube 担任初级糕点厨师,随后便开启在米其林星级餐厅的磨砺,包括圣塞巴斯蒂安的三星餐厅 Akelarre、瑞士二星餐厅的 Lampart’s、法国三星 Georges Blanc、东京三星餐厅 Nihonryori RyuGin 和 Kikunoi。

2012 年,他在奥斯纳布吕克的 La Vie 担任首席糕点师的 René Frank ,与团队协作摘下米其林三星。这使他作为德国、乃至全球顶级糕点师的名号打响。

62dfb19cb480e.png

CODA 餐厅内部环境

2016 年,熠熠星辉加身的 René Frank 觉得自立门户的时机已成熟,他在柏林开设了德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只提供甜点的餐厅 CODA,把自己从昔日米其林餐厅菜单上的“配角位置”剥离,整理出完整的自我。

CODA 取自意大利音乐术语,意为“歌曲的最后一部分”,就像甜品通常在经典菜单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样。有趣的是,René Frank 把品尝体验的“完美收尾章节”铺展成一整部华丽乐章——走进 CODA,尾声变成开篇,持续的惊艳席卷味蕾

“有一个事实是,糕点在德国仍然是一种影子般的存在。许多餐馆都非常重视他们的主菜或汤和开胃菜,但说到甜点,没人在乎用的是什么鸡蛋或什么巧克力。”René Frank 看到在这种对糕点存在深深偏见或冷落的环境下,他的决定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他的坚持己见在三年后得到了认同。

62dfb1a70721b.png

René Frank 带领 CODA 团队于 2020 年摘得二星

2019 年,CODA 获得了第一颗米其林星星,同时也创造了历史,CODA 成为该指南 100 多年以来第一家仅提供甜点的餐厅。次年,又晋升为二星。

用“糕点”代替“菜品”,重新命名一套准确菜单系统

那么,当糕点跳脱某个步骤的桎梏,将怎么唱响它的旋律呢?

其实,用糕点打造完整菜单的形式早已有之。大约 20 年前,第一个著名的纯甜点概念可能来自巴塞罗那的 Jordi Butron 和 Xano Saguer,或纽约的 Will Goldfarb;而冷盘、热汤、热盘、主菜、奶酪、小甜点、大甜点、巧克力这种经典的菜单顺序,也在近些年不断被打破、重构。

“我没有发明它,”René Frank 认为,他只是看到了这两种概念与趋势的可结合之处,并尝试将这种结合“发挥到极致”。

给糕点一个名分

所谓“发挥到极致”,就是将糕点变成一种独立的概念去延展菜单创意,这意味着“纯糕点菜单”不再是偶发的主题性尝试,而是“给它一个正式的名分,给我们出品一个方向”。

René Frank 认为如果只是做“菜”,很容易迷路,而糕点作为一个发散性的命题,聚焦了他的“料理”之路。René Frank 认为,“CODA 和其他餐厅归根结底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他的菜单系统建立在糕点技术上。”这种创变发生在对菜单规则的具体设定方面,因此乍看 CODA 的 7 道菜品尝菜单,很容易让人觉得它们并不是“糕点”。

62dfb1f7d3e5a.png

蜜饯生菜沙拉风干成碗状,搭配奶油芝士和干萨尔茨古克泡菜。

62dfb202e2b39.png

这道新鲜研发的“头盘”,用清新的葡萄柚果肉作为调动味蕾的伏笔,马斯卡彭奶酪、生可可和蜜饯萨沃伊卷心菜挂在碗边,宛如一块杂藓丛生的崖壁,造型很有意趣。

62dfb20ba9ab3.png

山核桃饼干、山核桃泡芙,最上层叠加苹果醋球,盖上脱水茄子甜片,撒上甘草盐,味道浓郁,口感层次分明。

62dfb219d65c2.png

这款看似平平无奇的华夫饼,被很多客人誉为品尝菜单上的惊鸿之作。柔软的华夫饼由玉米粉和 raclette 奶酪制成,最后在盘中间放上一块 raclette 奶酪,撒上干泡菜粉。raclette 奶酪优雅的奶油口感裹藏着咸味、微甜和微微的坚果香气,成为让人一试难忘的点睛之笔。

62dfb2236a0fc.png

用龙蒿冰淇淋和龙蒿白巧克力包裹的大黄,食用时需要用勺子轻轻敲开。

精确感

对“精确感”的追求,是 René Frank 选择用糕点搭建菜单系统的另一个原因。“糕点为精确食谱带来了一定的保障,我使用精确的数据工作,温度和时间总是相同的——所以结果总是一样的。”René Frank 坦言,“在厨房工作,你必须有一种对食物的直觉,而这种直觉总是包含着不确定性。”

62dfb23c5bac1.png

尽管如此,CODA 的甜品仍然要求这种“直觉”,因为 René Frank 拒绝使用工业产品,只使用天然产品、手工制作,所以当他用胡萝卜汁制作海绵蛋糕时,必须多加一步“测量胡萝卜汁含糖量”的步骤。

为了带来一定的一致性,必须设立一定的规则。

哪怕在传统料理的品尝菜单设计中,都难以做到完善的“餐酒搭配”,René Frank 却为每道糕点搭配了相应的酒饮,这或许也来自他对“精确感”的执着。

62dfb2782357d.png

这款以瑞士硬奶酪 CIRONÉ 制成的蛋糕,加入了芹菜和咖啡杏仁乳液,René Frank 为其搭配了苹果雪利酒。

62dfb29a35158.png

用甜菜根和香蕉混合制成的甜菜根脆片,像一张揉皱的糖果纸,搭配软糯的豆腐和酸甜多汁的蔓越莓果。与这道糕点相配的是用野樱桃生命之水、野覆盆子白兰地调制的鸡尾酒,其中少许的苦艾酒有效地抑制住了甜腻感。

NATURAL ESSENCES:不加精制糖,从满足中消除罪恶感

很多甜品师认为“无糖甜品”是伪命题,René Frank 却颠覆了这种认知。通过使用创新技术,他用“天然甜味”代替精制糖,将甜点设计成清淡、易于消化且热量不高的美味。

天然甜味

René Frank 的“天然甜味”,甚至不是目前大行其道的代糖,而是纯粹的食材本味,如根茎类蔬菜或甜椒等蔬菜里固有的甜,他让糕点里的甜有了生命力,甜不再是一个生硬的主题,而是被精心雕琢的鲜活角色。“天然甜味的优点是它总是有自己的味道。蜂蜜,或完全未精制的糖或枫糖浆,也有自己的味道。”如此一来,不同食材的甜所具有的不同面貌,被一一开采。

62dfb2acabc1a.png

内部脱水红菜头用白醋煮制,熬成汁后入模、烘干,最后覆盖上一层结晶的枫糖浆。

另外,天然甜味更懂得“适可而止”,例如“蜂蜜,就能做到提味,并很快停止让甜香愈演愈烈。”

62dfb2cee54f6.png

糕点也讲究“五味调和”?

除了甜,René Frank 还会从香草、橄榄、自制醋、罗望子或柑橘类水果中汲取酸味,从奶酪和凤尾鱼中汲取咸味……他甚至把“第五种味觉”鲜味也纳入糕点的味道层次结构里。“我们从豆类、西红柿、蘑菇以及发酵产品中获取鲜味。”René Frank 说。

62dfb2e9c888e.png

条状的番茄酱冰淇淋与达特里诺小番茄措置盘间,摆上如树枝般的酥脆炸姜枝,最后注入由小豆蔻、日高昆布和芫荽油调制的杏仁奶。沁爽酸甜的粉色冰淇淋,一点点被昆布的鲜味和芫荽的辛香调包围,泛起复杂而迷人的涟漪。

62dfb30467652.png

62dfb2f7d38e2.png

62dfb3108edb6.png

62dfb6e4bd492.png

避开人造和工业成分后,由优质有机和可持续产品制成的糕点更加纯粹,复杂的味道层次与未被刻意强化的甜味微妙平衡,拓展了甜品的定义范畴,终于让人能“从满足中消除罪恶感”。

BEAN TO PLATE:把焦点放回食材本身

Bean-to-bar (见注释)是兴起于 2010 年左右的手工巧克力运动。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为精细工艺、高品质、天然和营养巧克力的代名词。

René Frank 借鉴“Bean-to-bar”的模式,创造了“Bean to plate”一词,用来阐释他对糕点、果仁糖和 CODA 里其他食材的处理原则。“将焦点放在产品上的糕点。更好地控制质量和风味。就那么简单。

当时,数百家小型巧克力制造公司开始在选择可可豆时非常小心,许多人前往热带地区的种植园与种植者会面以建立直接贸易关系,有些人设法获得了准入控制发酵过程。于是,一种巧克力品牌的合法标签概念“Bean-to-bar”出现了,其考量范围从控制烘焙时间、糖含量、脂肪含量,到添加剂、风味成分、质地、感官体验事无巨细。

62dfb37406f97.png

CODA 能买到的所有东西,比如奶制品、根茎类蔬菜或坚果,都是从当地的小生产商那里采购的,“我们使用的一切都是有机的和生物动力的。”René Frank 承诺。

自己生产巧克力就是他对此承诺的践行,要知道即使在三星餐厅,使用工业巧克力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因为我们不使用任何其他砂糖,我们不想购买含有砂糖的巧克力。因此,我们采用完全未精制的黑色全蔗糖和厄瓜多尔的豆子,从头开始制作我们的巧克力。”

62dfb3822c855.png

这个精致的小塔,包括用鹰嘴豆制成的 aquafaba,搭配厄瓜多尔可可、香菇、榛子制成的慕斯,蛋白酥皮和巧克力薄饼层。最后撒上一层金粉,然后小心地倒上榛子酱。可可的香浓细腻和榛果、香菇的山野气息契合,余韵持久。

62dfb39047023.png

62dfb3a04e24e.png

62dfb3b0ae1a2.png

什么是最好的产品?它是你在这里得到的最好的产品,还是必须是空运的产品?”René Frank 认为是前者。

“我们不是一家处理从日本空运过来的鹅肝或鱼的餐厅,这很幸运。”

-end-

62dfb3e753315.jpg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本文图片来源:CODA

62e0f45da15b7.jpg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