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1
1
2

济南,汆汤记

关注

郭师傅

顽厨工作室 主厨

清晨时分,济南城尚未完全苏醒,后厨深处却早已酝酿起一股玄秘的动静。灶火在暗处缓缓舔舐锅底,锅中清水沉寂无波,惟有微火耐心等候,只待水泡初成,如珠玉般悄然自锅底浮起。这水,非普通之水,乃拔槊泉中沁出的精华,澄澈如镜,只待与沉甸的鸡鸭骨肉一同入锅,彼此相拥相缠,于水火之间开启一番无声的交融与蜕变。

此刻方知,所谓“氽”菜之“氽”,本从“入水”而来,那汤水便是最根本的道场。待得汤水翻滚如沸之时,厨者将鸡脯肉细细斩成茸泥,徐徐倾入锅中——鸡茸如云絮般缓缓沉落,不多时,竟将汤中浮沫、沉渣吸附干净,汤色则渐次由浑浊转为澄澈。这便是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载古法之精魂,曰之“扫汤”。历经千年,此技愈发细腻入微,最终汤色清亮如琥珀,盛于碗中,澄澈见底,纤尘不染。

这般精心吊制出的清汤,宛如一张素净宣纸,映衬出济南菜“氽”字真意。汤中氽物,无论何等寻常食材,皆如被点化一般,焕发出清绝本味。

若论最见功夫的,当数“清汤黄管脊髓”。此菜须用猪之黄管,即食管,需经巧手翻花,再灌入洁白脊髓。待清汤滚沸,将黄管脊髓投入汤中,只须片刻氽烫。黄管受热,翻花处便如菊瓣一般舒展绽放,露出其中莹白脊髓,凝脂如玉。汤清见底,碗中黄白相映,花形宛然,其味清鲜柔腴,古拙而珍异,仿佛时光倒流,舌尖尝到了魏晋遗风。

又有“清汤西施舌”,取的是蛤中至鲜之肉,美其名曰“西施舌”。将蛤肉剞上细密花刀,待清汤沸腾如涌泉,轻轻投入其中。汤水激荡,那娇嫩蛤肉瞬间卷曲如舌,洁白无瑕,柔嫩得仿佛汤勺轻触即要化开。汤清如泉,贝肉如玉,入口唯有纯粹鲜甜之味,仿佛舌尖舐到了海之清魂,滑嫩入喉,余韵如泉脉涓涓,不绝于心。

至于“清汤白菜心”,最是家常中见真章。选取嫩白菜心,修去外层老叶,只留最嫩黄内蕊,轻剞数刀。投入滚汤之中,氽烫须臾即起。菜心受汤,原本笨拙的菜帮顷刻变得透明如蝉翼,菜叶则愈发青翠欲滴。盛入碗中,清汤如琥珀,菜心亭亭玉立,入口则脆嫩无渣,清甜异常,宛如饮下清冽泉水,洗尽人间烟火油腻。

汤中氽物,非烈火猛攻,而是从容地投入清波,在澄澈温暖的怀抱里,食材瞬间绽放出最本真的鲜嫩。当是时也,汤之清冽与物之鲜腴,如君子之遇,相得益彰。

如果您觉得我的作品还不错,欢迎赞赏
更多... Ta的作品
赞赏的收益归菜品出品人所有
line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