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为何利苑是粤菜厨师的黄埔军校?我们和几位过来人聊了聊

专题 编辑/ 刘宇发 2019.03.13

提起利苑,相信很多厨师的第一反应都是“出品好“、“锻炼人”、“要求严”,这些的确是利苑成为“粤菜厨师的黄埔军校”的重要原因。

但是,仅凭这些字面意思和固有印象还不足以探究利苑广受赞许的根源。我们与几位亲身经历过利苑厨房的厨师聊了聊,从他们讲述的故事中,为你挖掘利苑在厨房管理上的宝贵经验。

昂贵的帝皇蟹,只取4只脚入菜

食材是烹饪的第一步,粤菜尤为重视食材本味和新鲜度,这一点在利苑更是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建立农场,只为吃出食材本味

利苑集团创始人陈树杰于多年前就在广东湛江自建了明日农场,“现在吃肉,猪肉和鸡肉的味道完全分不出,我已经忍受了几十年了...”他建立农场的原因,显然并不复杂。

明日农场直接为餐厅供应猪、鸡、蛋、菜等日常必需食材,远离了催化剂等各式化学制剂,从源头上保证了食材的稳定和可控。

利苑自建农场中出产的食材.png

利苑自建农场中出产的食材,Pic/Lei Garden

对阿拉斯加蟹等进口食材,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呈现,利苑宁愿增加采购成本,选购鲜活的品种,也不用急冻的蟹肉。

用橄榄油炒菜,创香港先例

餐厅对食材的严苛,还表现在食材的处理方式上。为了防止跑味,餐厅中的蒜茸只在午晚开市前各剁一次,不够用时再临时剁制。

每份蔬菜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清洗3次,保证完全去除残留。甚至对于帝皇蟹等昂贵食材,也只取最大的4只脚,其余的部分用来做员工餐。

此外,在调料方面利苑也有诸多讲究。厨师每天早上来到餐厅后,都需在第一时间用姜葱蒜和香料熬制当天饭市所用的油。

甚至在80年代的时候,为了让炒芥兰和菜心达到最佳口感,利苑就已经率先使用进口橄榄油炒制。

餐厅中的清炒芥兰.JPG

餐厅中的“清炒菜心”,Pic/Smittenbyfood

至于鸡汤和龙虾汤等高汤,也都需在当天吊制,隔夜绝不再用,各式小料亦是现切现炒。

利苑在食材上的极端之处在于,用最新鲜的食材、最优质的部位来征服最挑剔的食客,而且把这一套高标准在日常经营的每一天都做到位。而这些细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厨师对烹饪的认知,并尽自己所能,将最新鲜的食材本味呈现给食客。

不可否认,较高消费水平是支撑利苑期高成本运营的底气,但也正是这样超出食客心理预期的标准,才让食客觉得物有所值,并打造出长期持续的餐厅口碑。

40厘米的不粘锅,是一切标准化的开始

一家餐厅想要扩张连锁并保持统一的出品和服务水平,对细节上的持续标准化是必经之路。而中餐的标准化一直是个难题,利苑在细节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颇有借鉴意义。

从炒锅到蒸柜,统一厨具是前提

餐厅中的小炒炒锅均选用40厘米的不粘锅,以减少每个人对火候掌握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蒸柜也是特制的多层小蒸柜,为的是不流失蒸气,保持食材的统一品质。

“淮杞炖美国响螺”历经6小时蒸炖.jpg

餐厅菜品“淮杞炖美国响螺”历经6小时的蒸炖,Pic/Lei Garden

炒菜的动作姿势,也有明确规范

每道菜的出品细则都以表格化呈现,所有的烹饪步骤必须一步步执行到位。以一道“脆瓜野菌炒爽肉”为例,首先要将野菌用白醋糖飞水,而后用清水飞水,最后再用不粘锅以黄油煎至焦香。

餐厅中的清炒时蔬也有规矩可循,分量需精确到“钱”,甚至连翻炒时的动作和次数都有明确规定。

菜品检验的标准,人人都可衡量

结果检验时的高标准也是利苑厨房的特点。对食材原味的突出、对颜色搭配的考量、对小炒焦香度的把握都包含在内:炒芽菜必须炒成金黄色、干炒牛河不可炒断、自制腊味煲饭要颗粒分明......

自制腊味煲饭.jpg

餐厅中的“自制腊味煲饭”,Pic/Lei Garden

利苑的标准化设计与传统的餐厅标准化思路有所不同,并没有在环节上进行删减,反而是增加了颇为严格的要求,但看似繁复的过程,每一步都有其必要性,出发点也都是为了食客能有更好的饮食体验。

除了与餐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这样的标准化,显然更富挑战性,要求厨师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出错率完成烹饪。

长期来看,正视这种“给自己找麻烦”的习惯,让历经利苑修炼的厨师们对于细节都有严苛的要求和细致的把握。

那么,厨师之间又是如何配合协作的呢?

你出了错,我也要担起责任

在利苑,人人都将“四条心”和“四种人”铭记于心,这源自利苑集团创始人陈树杰的教导:成功的人要有决心、信心、虚心、恒心,切勿做坏人、蠢人、懒人和小气人,最重要的是时刻记住“利人终利己”。

这套看起来虚无缥缈甚至与心灵鸡汤有几分相似的话术,在利苑却被执行到位。

只有教会徒弟,师父才能轻松

首先在招聘环节上,不认可这种价值观的员工会被筛出,只留下那些能够圆满完成工作要求并绝对服从规定的员工。

利苑餐厅厨师的笔记.jpeg

利苑餐厅厨师的笔记,记录了“利人终利己”的思想

其次是工作上“连带责任”的制度设计,当三锅炒菜出错了,二锅会同样受罚,原因是他没有做到关心旁边下属的工作,也是一种责任的缺失。

对上级来说,只有明确地告诉下级油温、火候、调味等具体的烹饪知识和细节,才能真正减少自己的麻烦。

因此“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情况在这里并不会发生,反而会因为充分的沟通交流使得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不管是谁,只要闲下来,都会主动去帮别人或别的岗位一起完成工作。利人终利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利苑厨师在分享菜品制作的细节.jpg

利苑厨师在分享菜品制作的细节,Pic/YouTube

远离空降兵,优先内部选拔

这样的团队管理和培训逻辑再延伸下来,也就形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利苑从不空降管理层或领导。

除了对菜品的要求与其他餐厅不同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空降管理人员远不如从内部择优录取来得划算,反而可能会有更高的管理和试错成本。

也是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内部人才的培育和重视是利苑餐厅一直贯彻的方针,餐厅内部资源永远处于信息公开、人人可用的状态。

这样的安排对于打下坚实的烹饪基本功起到了重要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今日的高级粤菜餐厅中,不少总厨级别的人员均来自利苑:古志辉谭炎灿江金火周子洋何孝源...这也是利苑得名“粤菜厨师的黄埔军校”的由来,如果你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不妨点击对应的名字查看。

把每一道菜都当成招牌,认真试菜试错

在餐厅运营中,前厅掌握着充分的食客反馈信息,它与后厨的配合度直接影响了餐厅的经营效率。在这个方面,利苑又是如何进行一步步改良和优化的呢?

先懂食客需求,再谈菜品创新

前厅经理和服务人员先会收集登记各自客人对菜品意见,总厨也会在巡台时主动发现有问题的菜品,然后双方统一在收市后将问题提出,厨师和服务人员会围坐在一起进行试菜。

前厅人员在服务中搜集食客反馈.JPG

前厅人员在服务中搜集食客反馈,Pic/Smittenbyfood

试菜的频率保持在一周3次左右,餐厅也会固定预留出几份试菜菜品,提前估清。大家在品尝的过程中分享烹饪心得、探讨优化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厨房老大也会及时纠正错误并告知正确的制作方法。

在试菜的过程中,厨师们能够切换视角,从食客需求的角度而不仅是自己的专业烹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厨师在思维方面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餐厅能长期跟紧食客口味的变迁,并及时调整菜品的动力所在。

每道菜都是招牌菜,不可掉以轻心

一道菜品从最初上市开始,会根据食客反馈、点单率等经历多次的改良,尤其是海鲜、燕鲍翅等食材更是频频尝试新做法。

利苑餐厅并不主推招牌菜,在不断的磨合与改进中,每一道菜都是付出心力的招牌。

“冰烧三层肉”经多次改良而成.JPG

热卖菜品“冰烧三层肉”也是历经过多次探讨改良而成,Pic/Realguidebook

在利苑集团创始人陈树杰看来,只要食客接触到的菜品,都会对应形成对餐厅的感官印象,“你对客人不好,阎王爷也不会放过你”。这或许也是对厨师责任心,最接地气的表达。

减少食材囤积,前厅这样做

在库存管理方面,利苑餐厅之所以能做到“每天备、每天清”,与前厅和后厨在菜品销售上的默契配合关系密切。

后厨会及时用对讲机告知今天可能剩余的食材和对应的菜品,前厅收到信息后也会从菜单搭配、口味调和、营养配比、食客需求等不同的角度展开有针对性的销售工作。

这样一来,顾客既品尝到了新鲜食材,餐厅又减少了食物积压和浪费。

利苑灵魂人物,深入一线的陈校长

从食材把控到菜品标准,从厨房协作到前厅配合,在这一切背后穿针引线的便是我们在前文中多次提及到的、利苑集团的创始人陈树杰,利苑人称陈校长。

陈树杰.jpg

陈树杰,Pic/Lei Garden

不惑之年不服输,从零开始学厨

利苑酒家在初创期曾经历数年的亏损,陈树杰多次要求厨师改进菜品,但结果总不令他满意。

有一次,厨师的一句“你自己做出好吃的给我看看”,激发了他的斗志,年近50的他从零开始学厨,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也激励了餐厅中的厨师坚持学习和尝试。

除了与生俱来的闯劲之外,作为素有“南天王”之称的国民党军政大佬陈济棠的幼子,陈树杰的管理风格也有几分“军事气息”。

无论是手脚慢,还是不好吃,或是营业额不达标,为此负责的人总少不了接受他的一顿骂,而即便做得好,也很少能听到他的表扬。

陈树杰来到后厨视察.jpg

陈树杰来到后厨视察,Pic/YouTube

30年坚持试菜,创出千道佳肴

在每天的午市结束后他都坚持试菜,一遍遍地修改菜品,30年来已创作出上千道的菜品。

而在每次的内部新菜推出会上,汇聚一堂的大厨们心里却总免不了要打鼓,陈树杰会针对菜品口味、食材搭配、上菜顺序等提出诸多的改善之处,现场气氛极其严肃。

但另一方面,陈树杰又对创新和尝试有着极度的宽容,在利苑进军北京之际,他就明确表示“大胆去做,不要怕花钱,先打名气,亏本也没关系”。

北京的利苑餐厅.jpg

北京的第一间利苑餐厅,Pic/鲜城

也正是因为陈树杰长年累月的把持和优化,利苑才逐步成长为如今的样貌。

在采访沟通的过程中,所有的师傅都表示,他们在利苑学到了很多,而几乎所有的利苑人出去工作都没有说过老东家的坏话。

我想秘密大概就藏在“利苑”的名称里——“利尽各方,深知利人终利己;苑肴千百,人间美食集此家”,这是利苑人的座右铭,也是永久的行事纲领。

-end-

刘宇发 (1).jpg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