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食材看来平凡、菜肴寻常,他的料理入口就知道滋味不一样。
说起二星餐厅请客楼的招牌菜,最为人知的不外乎“悄悄话”、“泡椒皮蛋”与“鲜露豆腐丝”这些小菜。一个中餐厅的小菜反而比大菜有名,倒不是大菜做得不好,是请客楼把小菜做得分外用心。
走过请客楼幽静的走廊,18 楼有多达 11 间的贵宾包间,一如餐厅名称,每天许多应酬、宴客的场子在此发生。饭局开始前,总有段等待宾客到齐的时光,主人与客人话家常的同时,若有精致味美的小菜相伴,不只为主人做足面子,也让宾客对接下来的主菜更加期待。
自备食材练习的助厨
请客楼行政主厨林菊伟是不折不扣的“喜来登人”。30 多年的厨房岁月,超过一半时间是在喜来登酒店体系的餐厅服务。2017 年他再度回到请客楼,此后连续两年,都为喜来登酒店抱回米其林二星。
中餐厨师的成长,大抵都从打杂开始,每天工作不外乎洗菜、洗锅、推货、打伙。忙碌之余,林菊伟也留神注意师傅在炉台前调味、翻炒等动作,他甚至自己准备食材,趁空班休息时间练习做出同样的菜品,并请师傅指点。
后来,他从打荷晋升到三灶、二灶、头灶,不断向上,也不断进步。如今林菊伟已是行政主厨,担负起设计菜式的责任,每个餐期指挥热菜与冷菜两个厨房,满足近 300 位客人的胃口。
菜肴兼容并蓄,才能吸引客人一再光顾
窗边流苏坠帘、长廊上宛如倒映江影的镜顶,江南水乡意象藏在客席间,也呼应早期请客楼以淮扬菜、苏杭面点为核心的餐饮风格。现在翻开请客楼菜单,台湾经典料理如“麻油鸡饭”、“白鲳米粉汤”也出现其中,不局限于特定菜系,风味更加广阔。
“不要把餐厅局限在一个菜系,会把自己锁死。”投身餐饮业数十年,林菊伟看过许多主打特定菜系的餐厅,随着餐饮趋势的转变而没落。与其他国际城市相比,台北人口并不算多,拥有近 300 个客席的请客楼规模也不小;在小市场经营大餐厅,风格就得兼容并蓄,寻求消费者喜好的最大公约数。
为了让常客保有新鲜感,请客楼每年换掉销售成绩较差的料理,以新菜品替代。例如“麻油鸡饭”与“白鲳米粉汤”,即是以台湾古早味吸引客人。另外,宴客少不了酒助兴,林菊伟也为此构思酥炸、口味重,适合下酒的菜肴,如“椒麻田鸡腿”。腌过的田鸡腿下油锅酥炸,再与花椒油、干辣椒与花椒粒拌炒。田鸡腿外酥内嫩,干辣椒香,花椒粒麻,展现川菜的麻辣底蕴。
99% 自制原料,让简单的料理不简单
即使现在请客楼广纳各式菜系,淮扬菜的内敛风格——食材简单,但讲究火候与刀工——仍体现于所有料理中。如招牌小菜“鲜露豆腐丝”,豆腐丝太粗口感不好,太细会在蒸热的过程中化掉,差异只在毫米之间,刀工的精准可见一斑。最后淋上鸡油与豉油调和的酱汁,成就这道口感与风味都细腻的小菜。
虽然料理的组成看来简单,但请客楼在每个元素都下了工夫。“鲜露豆腐丝”用来调酱汁的鸡油,是在厨房以黄皮鸡炼成的,香气更足。另一道招牌小菜“泡椒皮蛋”,是以剥皮辣椒卷上切片皮蛋。剥皮辣椒也是请客楼自制,油炸、剥皮、去籽、腌渍、改刀,一个步骤都少不了。除此之外,还得炼花椒油、炒豆沙、打芝麻糊等等,“这边差不多 99% 的原料都是自己做的。”
自制原料不只能控制料理的质量,厨师也能从备料过程增进知识与技巧。“我们做厨房的,如果你什么东西都用现成的话,那来这里学工夫的阿弟仔要学什么?我会觉得太对不起他们了⋯⋯但是让他们做那么多事,我也觉得很对不起他们。”一想到请客楼菜式就有一百多道,林菊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的菜看似寻常,入口才知滋味不凡
“说实在的,现在的客人每天吃吃喝喝,什么大菜没吃过,他们反而喜欢比较平常的东西。”过去做为配角的小菜,都盛在一模一样的白瓷盘中。去年开始,林菊伟为它们找到各自适合的器皿,凸显每道小菜的视觉效果与个性。谈到未来,林菊伟正思考如何加强盘饰,以美感再提升料理层次。
没有海外知名餐厅经历,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师傅,仍带领厨房团队满足每个饕客的胃口,并获得国际评鉴肯定。林菊伟的高度来自用心,从他的料理就能看出端倪。
除了高贵珍稀食材,他仔细处理别人不放心上的原料;大餐前的小菜也不轻忽,在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工夫。即使看似寻常,入口就知道滋味不一样。料理如人,人如料理,如果你看到质朴内敛的林菊伟,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番外篇:可能是最常去夜市的主厨
住中永和一带的林菊伟,最常吃附近乐华夜市里的干意面和永贞路的嘉义鳝鱼面。嘉义鳝鱼面用的是炸过的意面,可吸附咸中带甜的酱汁,爽脆的鳝鱼风味和口感俱佳。吃到盘底朝天时,还可来碗带甘味的柴鱼汤收尾,难怪米其林大厨也趁上班前光顾。
那主厨放假都会做什么呢?“带小孩吧。”带小孩去哪里玩?“乐华夜市。”
在场的人都笑了,真的是很质朴内敛的主厨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