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編輯精選|身為廚師,提倡作物多樣性是你的責任

編輯精選 编辑/ 名廚 2019.10.29

「無論是在廚房裡還廚房外,主廚都能在這個議題上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提倡作物多樣性為何是廚師的責任?它有多重要?

乍看之下,位於紐約哈林區的 Teranga 跟一般提供自助餐料理的快餐店一樣。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這裡有市面上少見的食材,例如「Fonio」這款源自非洲的穀物,近似庫斯庫斯(couscous)和藜麥,帶有堅果風味。主廚 Pierre Thiam 在西非長大,他之所以使用這些歐美少見的穀物,是出於支持生態多樣性的理由。

「食品產業把大眾飲食縮限到 4 種農作物:玉米、稻米、大豆和馬鈴薯。這個現象影響的不只是生態環境,還有我們的健康狀況。」Thiam 如此說明他把 Fonio 放進菜單裡的原因。除了風味與營養,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他選擇食材的考量。「Fonio 抗旱、營養又美味,這是我使用它的原因。」

maddi-bazzocco-UhrHTmVBzzE-unsplash 拷貝.jpg

農業技術日益發達的今日,農作物的多樣性卻逐漸降低。圖片來源:Maddi Bazzocco on Unsplash

作物信託基金是致力於保護作物多樣性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根據他們統計,雖然現在地球上有超過 3 萬種可食用的植物,但我們攝取的熱量有 80% 只來自 12 種作物。過度依賴少數作物會讓食物供應鏈變得脆弱,只要旱災、蟲害、疾病跟氣候變遷發生,將對糧食供應造成比以往更嚴重的傷害。

作物信託基金執行董事 Marie Haga 以愛爾蘭馬鈴薯饑荒為例:愛爾蘭在 19 世紀初期大量種植馬鈴薯,且絕大部分是愛爾蘭碼頭工人(Lumper)品種。但 Lumper 對「晚疫病(Late blight)」抵抗力不佳,因此當晚疫病侵襲愛爾蘭時,馬鈴薯嚴重歉收,數百萬愛爾蘭人死於饑荒。

marjan_blan-lpLD0Sjb0ds-unsplash.jpg

愛爾蘭曾因單一品種馬鈴薯歉收,發生嚴重饑荒。圖片來源:Jan Kolar / VUI Designer on Unsplash

「如果當時愛爾蘭的馬鈴薯品種更多元,不過度依賴單一品種,就不會引起這麼嚴重的饑荒。即使有些品種被疾病感染,或許其他的還能存活下來。」 Haga 如此說明。

現在有越來越多主廚意識到作物多樣性的重要,並以具體行動支持。例如位於美國納許維爾的餐廳 lou,主廚 Mailea Weger 就以菜單推廣作物多樣性。她用棕梠糖、蕎麥、苔麩和莧籽粉入菜,許多料理搭配的是自然酒。

「無論是在廚房裡還廚房外,主廚都能在這個議題上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Haga 表示,「他們能選擇更多樣化的食材,為種植這些非主流作物的農民帶來經濟支持,大眾的飲食習慣與食品產業的體質也能因此改善。」(撰文:Atomy)

料理迷思:蕈菇到底可不可以用水清洗?

關於菇類,最常聽到的叮囑就是:千萬不可以水洗!

Mushrooms-©StockFood_0.jpg

美味的蕈菇一經沖洗,就會失去風味嗎?圖片來源:StockFood

一般來說,當你獲得一籃新鮮珍稀的菇菌,想的也會是讓它們保持乾燥,接著認份地拿起小刀和乾布,一一擦拭、剔除還附著在這些蘑菇上的泥土灰塵。但真的所有的蕈菇都不可以洗嗎?義大利的資深媒體人 Riccardo Meggiato 想要為大家破除迷思,了解你的食材特性,而不盲從口耳相傳,有時便能事半功倍。

蘑菇的構造就像海綿一樣,密集佈滿著格狀的多醣體,具有儲存大量水分子的功能,所以菇類 90% 的成份都是水。而由於它們體內缺乏完整的水循環系統,因此蕈類吸收養分的方式就是直接透過細胞壁。這麼說來,我們認為蘑菇被水清洗的時候會吸收水份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另一方面,人們會把菇類攤開在陽光下曝曬,也是為了讓它們體內的水份蒸發,好延長保存的時間。

確實,因為大部分菇類的特性,你可不能讓它們像泡澡一樣浸泡在水中,但並非完全不能用水來清潔。最常見的洋菇(亦俗稱「口蘑」),不具有非常緊實的纖維,因此它事實上「禁得住」流速高的水來沖洗。至於珍貴的牛肝菌,的確比較讓人頭疼一點,先用小刀把一些硬部和大面積的塵土去除,接著用一只小刷子沾濕,幫它刷遍全身,然後不時用水清洗一下刷子,再重複這個「刷澡」的程序。

Mushrooms-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Released.jpg

不同種的蘑菇,用水清理的方式也不一樣。圖片來源:goodnewsnetwork

又或者,個頭小的松蕈類,無論是擦拭或刷澡都很繁瑣,就可以用較高壓的水噴霧,這樣沖洗的力道足夠,又不致於水量太大,事後把它們擦乾也快許多。當然,如果你對於自己獲取菇類的來源很有信心,其實就用乾布清理表面即可。

最重要的,還是怎麼烹調。品質好的珍貴菇類,必須專心一致地對待它們,一次不能煮太多,否則鍋子的溫度一下降,菇類就會大量出水。萬一不幸沒有控制好爐溫和菇的份量,蘑菇們開始浸泡在自己排出來的水份中,這時只能二話不說開大火搶救了,讓水份快速蒸發,就還不致於失去蘑菇的口感與香氣。(撰文:兄弟項)

永續餐桌:餐廳與廚師的改變行動

「永續」這個字,在餐飲世界聽來大概有點聽到煩,聽到膩了。這個概念大抵上是當地球環境存續的發展,在過去數十年來逐漸變成全球各國政府政策的內容時,「吃」這件事,就從原本的逸樂享受,變成了帶有政治意味的表態。「怎麼吃」、「吃什麼」變成是上檯面的廚師們必須要去回答的問題。

因此,消費者可以在各個餐廳的菜單上發現像是:零浪費(zero waste)、在地、有機、草飼等的關鍵字蜂擁而來。 選擇食材,處理食材的方法,表達出了餐廳與廚師的精神態度。noma 主廚 René Redzepi 更是早在 2011 年時,就在英國《衛報》上倡議,「有更好的一餐,就是意味著更好的未來」。

sustainableTable.jpg

永續一定是餐飲業未來的趨勢。圖片來源:finedininglovers

從 2014 年起,知名的 50 最佳餐廳評選創造了一個評分項目「環境與社會責任」,對很多餐廳來說,能夠得到這個評分的肯定甚至比得到最佳餐飲讓他們開心。創立於 2010 年的永續餐廳協會(SRA,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如今有超過 8,000 名成員,反應了這樣的社會關注。

為了要達到以上的目標,這些在意地球存續的餐廳和廚師們,大致努力的方向有以下:

為永續盡一份心,為地球的未來出一份力,從上面的 5 個努力方向看起來,要開始並不困難,並且花樣很多。不同的地區,發展出不同符合當地民情的方式。有的廚師開始自己種菜、養牛、跟地方的小農生產者建立連結,有的則探訪食物傳統,使用更符合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食材。對於生產飲食存有意識,就是開始實踐地球永續的第一步。(撰文:毛奇)

-end-

本欄目由編輯精選自全球最新的餐飲資訊與觀點。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路,僅作訊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首圖來源:Emre Gencer on Unsplash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