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環遊世界後的返璞歸真:S Hotel 餐廳主廚張卓智

人物 编辑/ Mokki 2020.01.07

「我們應該去挖掘背後的文化歷史,來發展出合理的菜色。」

張卓智(Constant Chang)捲起的雪白廚師袖子下,露出雙手不馴的黑色刺青。

讓人想起歐美時髦廚房那些手上紋滿印記的廚師雙手,用刺青的紋樣表達心聲。他的雙手,一手手臂是鹿,另個手臂是森林,張卓智說,鹿是吉祥富貴,森林是無限的生命力,兩者對生命的盼望在他身上合而為一,「我要像刺青一樣,生命力一樣往上生長。」

Constant_3.jpg

光頭、刺青,形象帶點叛逆的他,眼神卻是見過世面後的一派和煦,微笑後的剛硬性格有跡可循。面對不公平的處境,他從來不畏為自己挺身而出。也或者因為他不高的身量,更凸顯了掩不住的志氣和傲氣。出身香港西方與東方交會之地的他,從是個孩子的時候,就不畏把自己投身到遠方。

年幼的張卓智到紐約布魯克林讀書,後來就讀飯店管理的他,在學習中發現自己更喜歡雙手製作食物,便投身後場廚藝的世界。

定義的艱難:去蕪存菁的融合料理

沿著 S Hotel 樓梯而下,法國知名設計師飛利浦史塔克精心設計,赭紅色調的厚實地毯,與側窗光線、背後的書牆,交融成優雅不張揚又貴氣的氛圍。

張卓智的菜常常被形容成是「北歐風格」,這是來自於他曾經在奧地利以及哥本哈根從廚的經驗,北國嚴酷的氣候環境,簡約的美感,在他的料理藝術中留下深刻的痕跡。但在 S Hotel 的 S Restaurant & Bar,他定調他提供的料理是去蕪存菁後的「返璞歸真」,是多年來廚藝鍛鍊的結晶。

張卓智娓娓道來,出生在懂吃重吃的香港人家庭,母親本身就是中餐廚師。辛勞的母親,即使是週末放假,還是給家裡掌廚,一些需要功夫的家常菜像是蒸魚、醉雞、八寶鴨、煲湯,都是尋常家庭之味。他特別眷戀母親做的老母雞煲湯和銀杏豬肚湯。炊煙繚繞的廚房裡,童年的張卓智就幫母親敲銀杏殼、取出銀杏的芯,「現敲的香氣才足」。那些鮮美,那些甘美的眷戀滋味,家庭環境讓他從小耳濡目染了高標準的中菜味覺。

到了真的投身到精緻餐飲的世界,他第一個去的是香港的侯布雄餐廳。那時候他年方 21、22 歲,離開學校,來到高壓忙碌、追求極致的高端餐飲世界,少年人轟地被打開眼界——原來做菜可以做到這樣,他形容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像海綿一樣吸收」,貪婪地學習料理的技藝。接下來,他去了做摩登法國料理的香港 Amber 餐廳,再加入了新加坡侯布雄餐廳盛大開幕的團隊,紮實地打下法國料理的基礎。

Constant_5.jpg

將料理組裝成盤。

「但是真正的國際化廚房,是到了丹麥哥本哈根工作的時候」,「越是國際化的廚房,看的是你的積極程度和努力,不是看你的膚色」,張卓智說起來,眼神有光。比如在丹麥的 AOC 廚房,成員有德國、法國、韓國人,他是唯一的華人。他為自己努力,就是為華人在異鄉料理界爭光。在米其林星等的 KOKKERIET 餐廳,內場含他只有 5 個人,晚餐兩輪一共要服務 70 位客人,每份餐點有 21 道菜,有限的人力要做出精緻的菜色,這樣高難度的挑戰,他也都這樣挺過來了。

來到現在工作的 S Hotel ,S Hotel 素以明星老闆大 S 與她的夫婿汪小菲聞名。董事長汪小菲對他有很高的期許,他不但執掌 S Hotel 餐廳的廚房,更要協助中國大陸的相關餐飲實業的規劃。對餐飲管理出身的張卓智來說,固然是適才適用。但對於料理風格,他卻必須要自我整理出前半生的發展軌跡,定調出一個鮮明的風格。

氣候環境影響料理風格:適地適所即美味

關於北歐風格料理,張卓智是這麼說的。「 北歐風格料理,跟新北歐料理宣言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北歐氣候寒冷,無法一年四季都有豐沛的食材。因此透過掌握發酵等天然保存食物的技術,讓人們四季都有食物吃。他們也很簡約,自然環境中什麼東西都可以吃」,「在台灣做北歐料理的挑戰是,台灣物產豐饒、氣候溫暖,一年四季都有東西可以吃。那我們就應該去挖掘背後的文化歷史,來發展出合理的菜色」。張卓智精準地描述:北歐人喜歡的料理味覺濃郁、酸味很強勁,這是因為氣候寒冷,味覺上需要強一點的力道來「開竅」味蕾。但放在台灣這個環境,可能就不適合味道太強烈的食物。考量到台灣人平常的習慣,做出改變是必要的。

張卓智欣喜地跟名廚分享,他最喜歡一項台灣獨特的食材——豆薯。豆薯甜脆飽含水份,但不像水梨那麼甜,中間不帶籽,使用起來浪費少。味道清純潔淨,放在不同的菜色都不致產生干擾,十分好用。

精彩的融合料理,簡約的想法

石頭

Constant_7.jpg

以石頭為概念發想的前菜,軟嫩的奶香吉利丁皮包裹上生食級鮮干貝。一口咬下柔嫩的口感,搭配莓果香茅醬汁。

花枝、蛋黃

Constant_8.jpg

鮮味滿點的一品。半熟的溫泉蛋黃、青翠的金蓮花葉、香草,以及做成麵條形狀的花枝,淋上溫熱濃郁的蝦高湯。宛如一碗溫熱、鮮味在口中迸散的湯麵。

鱈魚、奶油白醬

Constant_9.jpg

來自母親食物的回憶,發揮香港人善於吃魚的天份,將蔥薑蒜柑橘細末放在蒸煮到剛好斷生,口感細緻的鱈魚上。佐以棕化奶油調味泡沫,吃來清爽而香氣繚繞。

冬日光景

SHotel_meal.png

冬日的新菜色「冬日光景」。用來收尾的甜點節慶感濃厚,法式凍糕以檸檬馬鞭草和菠菜調製,配上上頭的棕色蛋白餅,嘗來清涼爽口。隨餐附上八角和肉桂棒調味的溫藍莓汁,並用莓果塗抹盤子,呈現熱鬧的節慶感。

設計菜單的挑戰

主廚的才幹,不只在研發菜單菜色而已,還有用料管理。經過北歐洗禮的張卓智,對於如何歸劃食物低浪費,有更妥善的想法。首先是要符合季節性,定位不同季節的代表食材,也在腦海中開始組合各種可能性。比如冬天需要菌菇和奶味,那 2 個月前就可以開始試菜了。試菜的過程中,會去留心食材處理上有什麼剩料可以使用。比如說皮、肉、角料等,那就可以透過加工來入菜使用。比如秋季菜色有道鱈魚,取出鱈魚肉塊後,骨頭旁邊的肉就可以刮出來燉湯使用。

Constant_4.jpg

張卓智手繪發想新菜色

料理有個結構,比如想著要讓白蘿蔔入菜,那就會用圖像的方式來思考,旁邊放什麼料好呢?肉類外,也需要配襯的綠葉。在定價新台幣 1,980 元的預算下,做出 4 種選擇的主菜,和一共 10 道料理。而身在飯店工作,餐廳在運作上更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放在大的系統,需要跟整體飯店的行銷、財務部門做溝通。面對規劃的層層挑戰,再回到發想菜色上,張卓智說:「不能說沒有迷惘的時候,但是技法萬變不離其宗,一定有可以解決的合適方法」。

廣東菜也好、北歐菜也好、法國菜也好,如果廚藝圈如江湖有武林,張卓智就像個去過不同門派練功的大俠,見識過千山萬水,最終融會貫通,回到練武的初心——讓直達人心的美味說明一切。

番外篇:主廚下班喜歡吃什麼?

因為住在饒河夜市附近,所以張卓智下班晚餐有時候就在饒河夜市來解決。比如說滷味、豬血糕、豬耳朵、香菇肉粥、紅燒肉、炸花枝。他來到台灣後,對於台灣小吃的接受度很高,也在品嚐小吃的過程中,掌握了台灣人調味與食材使用的味覺光譜,對他理解在地味覺有很大的助益。

-end-

毛奇_.jpg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