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慢食廚師花蓮大展廚藝:台灣、沖繩、菲律賓用花蓮食材做出家鄉味

活動 编辑/ Mokki 2020.03.24

美味無國界,交流後,知己知彼,更知道自己的特色是什麼。

慢食廚師聯盟

慢食廚師聯盟(Chef Alliance),是由義大利慢食(Slow Food)組織發起的計畫。這個計畫始於 2009 年,超過 20 個國家響應。目前有超過 1,100 位廚師來自於餐廳、小餐館甚至是街邊廚房。只要他們支持小型生產者,思考生物多樣性,並且每天在他們的廚房使用來自居住區域的在地品種——像是水果、蔬菜、乳酪,那他們就可以成為慢食廚師聯盟的一份子。

ING_logo_alleanza.jpg

參加的廚師有非常多樣的背景以及烹飪的風格。但是他們有共同宣示的承諾,成為慢食廚師聯盟的廚師,他們被要求要加上生產者的名字到他們的菜單上,讓他們的貢獻可見。這些廚師們也旅行探訪其他廚師,參與活動,一起烹煮,形成強壯的聯盟關係。

2019 年底舉辦在花蓮的「幸福花蓮—國際慢食論壇」,就邀請了來自日本、菲律賓主廚聯盟的廚師跟在地的阿美族廚師交流,舉辦示範工作坊。透過食物的製作交流文化,增進對在地食物文化的關懷。這是台灣與國際第一次的慢食主廚交流活動,從彼此身上學習不同的美味,增加對自身在地文化的信心,是最大的意義。

台灣代表:紅瓦屋林鳳廷 Nakaw Kaliling

一間餐廳能夠支持一個部落的經濟嗎?位於花蓮光復鄉的馬太鞍部落,就有一位奇女子林鳳廷,以一間餐廳之力,跟部落中超過 60 位婦女合作摘集野菜,製作傳統風味的地方料理,讓食物不但美味,還成為支持居民社群的力量。這就是馬錫山腳下,紅瓦屋餐廳的傳奇。

SlowFood_2.JPG

林鳳廷與馬太鞍部落中的年輕廚師,一起聯手準備阿美族風味的菜餚。

林鳳廷的野菜沙拉盤,收集了超過 20 種自栽或野生的蔬菜水果,清燙,保留原始的風味。包含了,輪胎苦瓜、木鱉果、芒草心、甘蔗心、綠苦瓜、山蘇、過貓、紫甘藍、玉米筍、翼豆、菜豆、木瓜、芭樂、番茄等。有些是熟識的食用植物,普通人也可以輕鬆地叫出名字;更有不少隨興隨季節發揮的蔬菜品種,或是傳統文化食材。內容依照當天早晨採摘內容來調整,菜單雖然因此難以預先規劃細項,食客卻多了拜訪時的驚喜樂趣。

SlowFood_3.JPG

紅瓦屋招牌的野菜沙拉,每次的內容都會根據當天採集的食材加以變化。

能夠使用這麼多的野菜,這是因為這是阿美族人喜愛蔬食與河海鮮,有採集的傳統,甚至被稱作「一個阿美族人抵得過 3 台除草機」,被人戲稱,阿美族人所經過之處,可食的物種寸草不生。阿美族人在食物的口味上,很能夠欣賞野菜帶苦的野性滋味。因此許多一般人不一定能夠接受的滋味,強烈辛辣的草味、帶鹼的苦味、回甘的苦味,都誠為阿美族人所愛。

SlowFood_4.JPG

前面是阿美族的生醃豬肉(唸作席烙),搭配鮮爽的生菜:蕗蕎、水田芥、蕨菜嫩苗。

日本琉球代表:滿名匠吾

在沖繩出生的滿名匠吾,在大都市大阪和東京餐飲工作後,回到沖繩開設餐廳「島豚七輪燒滿味」,主打「島豬」肉料理。島豬是由在地阿谷豬與英國約克夏豬或美國杜洛克豬雜交出來的豬品種,充滿沖繩特色。沖繩駐有美軍基地,受美國文化影響,七輪燒滿味使用這樣混血而生的在地食材,自由創作出充滿在地特色的美味料理,十分受到當地人和觀光客的歡迎。

SlowFood_5.JPG

來自沖繩的滿名匠吾使用芋頭以及蕃薯來表達共同點。

滿名匠吾從沖繩帶來許多事先處理好的特色發酵食材,比如醃漬的黑糖醋蒜,醃漬發酵的魚內臟,來當作帶來鮮明風味的調味配料。花蓮的阿美族人,看到這樣的食物都感到非常親切驚訝,因為在阿美族濱海生活環境裡,跟琉球島嶼不約而同發展出魚醃漬料理。強烈的鹹鮮辛香,一般拿來下酒,拿來做料理更是畫龍點睛。

SlowFood_6.JPG

紫色的地瓜薯,配上豆腐做的蔬食蘸醬。

滿名匠吾在探訪當地菜市場後,決定使用沖繩跟台灣在糧食上都具有相當重要意涵的地瓜根莖類來當作主食的元素。將紫地瓜與芋頭蒸熟後油炸、裹上使用沖繩黑糖的鹹甜醬油糖漿,搭配豆腐泥做的蘸醬,再淋上發酵魚內臟做成的甘辛醬汁提味。炸後表面呈咖啡色的地瓜與芋頭,襯在白色的豆腐泥上,是 滿名匠吾想透過食物表達島嶼與海洋洋流的意涵。

SlowFood_7.JPG

使用台灣的菌菇,配上發酵的沖繩蒜頭。

他也發現了台灣跟日本一樣喜歡食用菌菇,特別選了一個台灣形狀的盤子,把炒菇放在上面,傳達台日友好的心情。

菲律賓代表:Miko Dy 與 Reden Molina

Miko 和 Reden 是因為廚藝結交的好友,從菲律賓最知名的烹飪學校(ISCAHM)畢業,他們是當地廚藝比賽的常勝軍,從廚資歷超過 10 年。這兩位從菲律賓高地來的廚師,相信「有好食材就會有好食物」,特別喜愛親自拜訪菜市場和生產者,從食材開始發想料理的模樣。

這回他們透過嫁到台灣的菲律賓女性居中翻譯,Miko 和 Reden 拜訪了花蓮最富盛名的吉安黃昏市場。花蓮吉安市場有「野菜市場」的稱號,擁有豐富的當地阿美族人的料理食材,生熟食攤販,走一趟,就能夠把握當地飲食特色。Miko 和 Reden 一方面認識台灣在地食材的特色,一方面也到東南亞商店購買所需的調味食材。

菲律賓地處馬來半島以東,是個擁有超過 7,000 個島嶼的國家。除了地緣親近的馬來文化,歷史上受到多國殖民的影響,從 16 世紀到 19 世紀末的西班人,更因為地處季風亞洲,跟中國貿易來往密切。也因為巴黎條約的關係,美國從西班牙接手菲律賓,直到 1946 年菲律賓才真的獨立。數百年下來,融合了亞洲、歐洲、美洲的特色,熔鑄出獨特的風格。

slowFood_8.JPG

柑橘是重要的調味元素。

因為地處熱帶的關係,菲律賓料理甜、酸風味明顯,熱愛豬肉。調味料上,甘蔗醋(sukang iloco)、蔗糖都是必備品。酸味也可以使用柑橘的酸味來表達,這樣的酸味也被拿來當作料理的技巧,「酸熟」魚肉。此外,巧用東南亞風味食材如椰奶、椰漿來調味。

SlowFood_9.JPG

美乃滋、椰漿和醋都是重要的調味元素。

講到肉品,菲律賓對於豬的深厚熱愛,在 Miko 和 Reden 的料理中表達無疑。他們製作了 2 道都是由豬肉製作成的料理。一道是脆皮五花肉,Reden 表示「我們本來就會用烘烤的方式,來製作脆皮五花肉。但是我特別跟廣東廚師學習了用熱油淋的技巧,讓豬皮表面的起泡更酥脆。

SlowFood_10.JPG

跟廣東師傅借鏡,做出來酥脆表皮的燒五花肉。

搭配這道輕盈酥脆脆皮,又飽滿肉汁的豬肉料理, Miko 和 Reden 用椰奶調製了奶香濃郁的醬汁。配上切成薄片的櫻桃蘿蔔、紫洋蔥、炸洋蔥,吃來香氣濃郁又不膩,非常美味。

SlowFood_11.JPG

淋上椰漿、搭配柚子的豬臉頰肉沙拉。

另一道豬肉料理,使用豬臉頰肉,以及一些帶有膠質的組織肉部位。口感彈性,肉味濃郁,是喜愛吃全豬的文化才會想到的料理方式。這道豬臉頰肉沙拉,酸味使用上了柑橘調味,還撥下了花蓮當地特產的鶴岡文旦,配上市場買來的蝶豆花,點綴成繽紛的前菜。

SlowFood_12.JPG

菲律賓料理也熱愛豬肉,並且使用多個部位入菜。

料理無國界:知彼知己,成就美味

在這次的跨國廚師交流活動,可以發現,身處亞洲太平洋上的沖繩、台灣、菲律賓島嶼,在飲食文化上有相似的元素。比如阿美族的林鳳廷準備了傳統的醃生豬肉、琉球廚師滿名自己的餐廳就是主打當地豬品種、菲律賓的廚師 Miko 和 Reden 則做了脆皮豬肉和豬雜料理。足見季風亞洲地帶,豬肉在日常飲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SlowFood_13.JPG

來自沖繩的廚師和菲律賓廚師,開心表達對於豬料理的喜愛。

這些廚師們在支持在地生產者,在地飲食特色的前提下,彼此交流、理解相似以及差異處,建立起難得的跨國友情,在美味中彼此支持。這樣的效果正是慢食組織想要推動廚師聯盟的理由!

-end-

毛奇_.jpg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