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最新一期的名厨“每周榜单”火热出炉了!每周我们都会从名厨App 的 7 日热门作品榜单中选取出 1 道菜品及对应的出品人,从新上榜厨师的角度,介绍上榜菜品的烹调要点与出品人身上的闪光之处。
本周我们带来的是上榜菜品“厚味—番茄鹅肝”的要点解析与出品人吴文瑞的从厨故事。
这道以山楂鹅肝为灵感创作的菜肴,将传统做法中的山楂以茄意欧碎番茄和浓缩番茄膏替代,既起到了酸甜解腻的效果,也带来了绵软细腻的质地,呈现上亦富有新意。
“通过名厨试用,我第一次接触到意式碎番茄和番茄膏这样的产品,做完后客户的评价也很好。这道菜的重点是番茄汁需要熬至浓稠,又不能糊底,菜品的酸度也要依据本地客人口味进行调整。”
为了让菜品更具层次与口感,以清酒调味过的鹅肝同样需要先细致地去除筋部,再打制成泥,并加入明胶片增加黏度,待凝固好的番茄汁均匀铺于其上,最后淋汁改刀即可。
“对细节处理得越细腻,出品质量才会越好。有时候我觉得菜如人生,做菜没有多余的步骤,人生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有感悟,只是每个阶段不太相同。”
而吴文瑞的从厨经历和出品风格,同样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转变。
刻意练习,迎接从冷菜到热菜的挑战
吴文瑞的从厨之路深受同为厨师的父亲影响,他的身上同样有着父辈刻苦钻研的精神。
“刚入行时,我就给自己设了目标:做好一道看来简单的陈醋小白菜。为了练好切配的刀工,中午其他同事还在休息时,我就在厨房里练习切土豆丝,每天都要切上一整盆,培养对刀工的理解。”
吴文瑞坚信“不怕千道菜做一遍,就怕一道菜做千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专注,只有保持认真的态度,先打稳了基本功,才有能力做好菜品创新。
一道以鲜藕制成的开胃冷菜即为训练成果的例证。
将洪湖藕改刀成大小一致的菱形块,先沸水断生再过冰处理,最后加入酱油、鲜辣露、白糖、香醋等调制而成的酱料调味,佐以樱桃萝卜装饰。
“虽然冷菜的出品会直接影响客人对后续菜品的期待,但当我做了一段时间行政副厨后发现,光是做好冷菜还是不够的,热菜也至关重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惊艳到食客。”
因此,如今的吴文瑞又不断向热菜发起烹饪挑战。
“江南文火小牛肉”中的牛肉被他替换成为松板肉,炸至金黄后加入烧汁、酱油等调制而成的复合风味料汁,佐以墨鱼汁调色,出品同样惊艳。
“这道菜虽然进行了改良,但还是有很多细节考验基本功。比如炸制松板肉时的油温就比较关键,要先用四成油温炸至定型后捞出,再升高油温,逼出油分,复炸至色泽金黄。”
同样的挑战还发生在厨房管理上。为了保证出品质量和稳定性,吴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每个员工的能力与性格后,为每个岗位和每道菜品都设置了专门的负责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从冷菜到热菜,从运营到管理,他在一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设置目标,迎接挑战。而他的团队也给予了他很大鼓励。
“我能感受到很多学徒身上的年轻、冲劲与热情,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他们也一直在鞭策着我进步。”
敢为创新,让菜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纵观吴文瑞在名厨App 上发布的数十道菜肴,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对融合创新的理解和具有个人特色的出品风格。
麻酱豆腐本是极为寻常的菜式,他却选择在豆浆中加入鲜奶芝士、鱼胶粉,融汇中西元素,制成口感细腻顺滑又兼具奶香的新式豆腐。
经过冰鲜处理的豆腐加以芝麻酱调味以及豌豆苗、树莓、甜菜苗、三色堇装点,既保留了传统菜式的风味,又在呈现风貌上更为精巧讨喜。
另一道“黄酒桂花沁雪梨”同样是对经典菜式“红酒雪梨”的重新演绎与诠释。菜肴制作方法仍然遵循传统,只是雪梨内的风味元素更加契合本地食客的味蕾喜好。
黄酒、冰糖、桂花酱按照 6:4:1 的比例配比,雪梨经过小火煮制和充分浸泡后方能更为入味。“这道菜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很合客人的口味。我认为适合才是最好的,毕竟好吃不如爱吃。”
除了在食材和调味上迭代外,菜肴的温度与时令性也是吴文瑞时下在创新时考量的重点。传统羊肚常以凉拌的方式处理,在寒冷的冬日,吴文瑞选择先炖制再以热油浇淋,为冬日餐桌带来一丝暖意。
不难发现,这些传统菜肴经过改良创新后,从摆盘呈现到风味特色,都展现出了更为别致的风情。
“对我来说,菜品创新是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一旦有空,我就会去逛市场,发掘新食材,创作新菜品。我也会经常出去走走,到一些新餐厅里寻找灵感。当然每天我还会打开名厨App ,向平台上很多米其林星级餐厅主厨和优秀的同行学习交流,提升自我。”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吴文瑞的创意菜肴和烹调见解,欢迎点击此处查看,与他互动交流。
Tips:名厨每周榜单的菜品是根据浏览量、点赞量、评论量、收藏量等数据综合计算得出。无论是具体详细的烹饪方法,还是积极的互动交流,都有利于菜品热度值的提高。期待能在下一周榜单中展现您的上榜菜品与从厨故事。
-end-
上海市大宁福朋喜来登酒店 点心厨师长
兴龙海鲜酒楼 代厨师长
徽韵楼大酒店 食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