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數度封城的倫敦街頭空蕩蕩,台灣飲食潮牌 BAO 卻將迎來第六家分店!

越洋觀點 编辑/ 趙皆喜 2021.04.22

#疫情時代餐飲地景.倫敦

一年多來,倫敦經歷四次封城,餐廳倒閉、轉做外賣變成常態,而在疫情前風靡全城的台式刈包品牌 BAO 卻接連展店,甚至拓展其他地區的客源。他們做對了哪些事?

很多事件的發生,若不曾親臨現場,沒辦法感同身受,無從知曉全局。在旅行被中斷的時代,更是如此。

2021 年全新企劃的《越洋觀點》專題,我們著眼於東京、紐約、倫敦和巴黎等國際城市,找尋在地的視角,帶來第一手餐飲情報,藉由這些當地記者的筆與專業見解,描繪出每座城市的餐飲面貌。

英國政府於 2020 年 3 月 23 日宣布,進行全國封鎖,所有餐館必須關閉。

一聲令下,英國餐飲業迎來了 3 月的「倒春寒」(註)

位於倫敦西區的唐人街是在二戰之後發展起來的,當時華人社區從東倫敦遷入。上個世紀的六○年代,大量香港移民也選擇在此處落腳。幾十年來,倫敦唐人街已經發展為一個成熟的社區,這裡涵蓋了售賣中國和亞洲食品的超市、餐廳、麵包店、銀行、理髮店、旅行社、律師樓、會計所、書店等。

在疫情前,唐人街無疑是這個城市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自從 3 月疫情惡化後,國際遊客失去、中國留學生大量回國,這些主要客群的流失讓唐人街徹底成了空城。

註|中國與香港等地的民間氣象俗語,指的是每年 2 到 4 月期間,北方冷空氣南下,造成溫差劇烈的現象。

Image from iOS (39).jpg

冷清的唐人街。攝影:趙皆喜

雖然在 2020 年 3 月,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曾宣布,將拿出 3,300 億鎊為企業提供政府擔保貸款,緩解英國大中小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同時為了鼓勵留住工作,政府實施「強制休假」計劃,由政府向因受疫情影響無法開工的企業支付員工 80% 的工資,上限為每月 2,500 英鎊。隨後也推出減少餐飲行業增值稅、減免地稅等財政紓困政策。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無疑為商戶減輕了很多壓力,但是唐人街的大部分中餐館還是因為無法營業而遭遇重創。

「疫情對唐人街最大的打擊是餐館交不了租金,就算只收一半租金都交不了,所以餐館生意都停了。即使允許做外賣,但位於商業中心的唐人街,周圍的居民較少,中國留學生也走光光,開業就意味著虧損。」倫敦華埠商會主席說。

Image from iOS (40).jpg

唐人街東面的柯芬園(Covent Garden),以街頭表演和特色商舖著稱,如今空無一人。攝影:趙皆喜

新冠疫情也重擊了很多高級餐廳,去年 6 月,被認為是倫敦最好餐廳之一的米其林二星餐廳 The Ledbury,由於解封之後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讓主廚 Brett Graham 打消重新營業的想法。他認為無法在社交距離規範下經營餐廳,也不確定客戶會回來,加上現在還沒有國際旅客。而且他也擔心如果疫情在餐廳爆發,對餐廳而言將是毀滅性的打擊。還有同樣是米其林二星的 Greenhouse、名人華裔廚師 Andrew Wong 的粵式餐廳 Kym's 等,都相繼宣布暫停營業。

更多的米其林餐廳和高檔餐廳首次推出了外送服務,提供精簡版菜單。有 100 多家餐館聯繫了專門為倫敦高檔餐館提供外賣服務的公司 Supper,以求在政府強制其關門期間維持收入。比如專於創新當代印度菜的米其林一星餐廳 Gymkhana、提供精緻粵菜的 Hakkasan 等。

而作為倫敦飲食潮牌的 BAO,從東倫敦市集擺攤開始,3 位藝術設計背景的主理人用食物來講述品牌故事,將台灣庶民夜市小吃帶進倫敦,短短幾年來,相繼在倫敦中心地帶的 Soho 區、中國城、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開店,掀起全城刈包風潮,更收獲了成千上萬的本土追隨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0 年這一年多的生存挑戰中,他們又在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開了第 5 家實體店 Café BAO,不僅如此,今年 5 月,東倫敦肖迪奇(Shoreditch)也即將迎來第 6 家店。

bao 新店 (1).jpg

正在裝修的 BAO 新店。攝影:趙皆喜

在別家餐廳都紛紛停業或者縮減開支之時,BAO 卻走大開之策略,採訪聯合創始人張爾宬,才得知這背後的故事。

疫情之初,因為「居家隔離」(Stay at home)的規定,實體餐飲經營非常艱難。爾宬說在封城之前,疫情剛開始時,BAO 團隊就開始迅速調整生意,因為他們預料到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一年。

來自家鄉的池上便當成新解方

第一個迅速的應對方法就是做新的外賣品牌。僅僅 6 週的準備時間,以台灣池上便當為靈感的 Rice Error 誕生。將 Lonely Man(孤獨大叔)作為品牌 Logo,並加入復古計算機的元素,變成像素馬賽克的 Lonely Man 如同古早遊戲機裡的角色,充滿著數據被圖像化的可愛感,又將台灣早期的長方形竹片飯盒包裝帶入英國,利用設計與創意再替 BAO 家族添增生力軍。

RIce error.JPG

Rice Error 的創意外賣包裝。圖片提供:BAO London

2020 年 4 月,Rice Error 面市之後,首先募資為一線奮戰的國民保健署(NHS)人員與無家可歸者提供可口的便當,獲得了極大的社會關注。之後,在每家 BAO 實體店都開啟了線上下單線下取貨、外送的服務。短短幾個月,Rice Error 品牌在 Instagram 上粉絲便破萬。

說到 Rice Error 的成功,爾宬表示回過頭來看,非常不可思議,很驚喜團隊能在如此大的壓力下,以 6 週的速度完成從發想到發布的過程。因為通常做一個新的品牌,團隊會花至少半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包括研發產品、測試包裝等等工作。

這次做 Rice Error,他們從台灣運來了 1 萬個可分解的竹片便當盒,1 週時間內設計品牌網站並將之上線,產品研發以及拍照都是在家裡完成的。雖然不像開餐廳時,能實際看到客人對食物的喜好,但意外的是很多客人在社交媒體上提到 Rice Error,秀出各種照片,這才讓爾宬感覺對了。

其實,關於是否要在 BAO 旗下加入外賣品牌,團隊已經討論和猶豫許久,但終究退縮了。

「如果你吃過我們的經典刈包,你能想像它被外送嗎?」確實如此,鬆軟而半開口的刈包夾著美味的肉塊和餡料,要經歷一路的顛簸和送餐的時間,到達客人手裡已經不是最佳賞味狀態了,用爾宬的話說,“hard to deliver perfectly”(不能被完美送達)。

而疫情催化了 Rice Error 的誕生,不能外送刈包,但也要做像是 BAO 的產品,要符合品牌給人的感覺:有趣的,好吃的,創新的,融合亞洲文化的。他們想到了把米飯作為特色,使用原本在 BAO 實體店用的台灣池上出產的米,並以全台知名的池上便當為靈感,將原本 BAO 的菜單中受歡迎的菜色放在米飯上面,就有了叉燒五花肉、手扒雞、40 天熟成的黑椒牛肉等集顏值與美味一體的便當。

Bao Delivery新品牌-from IG.jpg

場景式消費:TV Dinner Set。圖片提供:BAO London

在 3 月的第一次封城催化了 Rice Error 誕生,而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封城期間,BAO 團隊意識到必須要拓寬線上的產品線,盡力提升零售和外賣的業務。爾宬反覆提到實際情況非常艱難,需要每週都觀察市場、政策的變化,然後迅速調整,這種情況下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於是有了以 7-11 為靈感的線上便利店 BAO Convni,售賣刈包的半成品家庭套裝、各式創意包,品牌自有的調味品以及文創產品等等。「我們推出的 BAO Made by you 表現很好,這個系列的推出讓我們得以拓展倫敦以外的客人,那些平常沒有機會來店裡試我們食物的客人。」爾宬說到。

bbg.JPG

BAO Convni 的 Bakery Goods。圖片提供:BAO London

為何選擇在此時開新店?

2020 年 12 月 9 日,Café BAO 開張,1 週後,倫敦遭遇第四次封城。

Café BAO 坐落於倫敦市中心發展迅速的潘克拉斯廣場(Pancras Square),毗鄰聖潘克拉斯國際車站、攝政運河,谷歌(Google)、油管(Youtube)的倫敦總部也位於此處,以日本 Yōshoku(洋食)文化為靈感,呈現亞洲人眼中的西方食物。

「我們原本打算在 2020 年 4 月開 Café BAO,為此已經準備了 1 年。去年 3 月第一次封城時,新店的裝修工作其實已經完成。錢都花了,團隊決定應該開張。如果再封城,即使不能內用,我們也可在此販售 Rice Error 和 BAO Bakery Goods 的產品,來維持基本開銷,並留住員工。」爾宬說到。

雖然開張 1 週後因為第四次封城指令不得不關閉,但是不妨礙前期嚐鮮的人們對它的喜愛。

cafe bao.jpg

Café BAO 內部陳設。圖片提供:BAO London

當提到今夏即將開幕、位於肖迪奇的新店,爾宬難掩激動地表示,「因為疫情,我們得以拿下了這個絕佳的位置。這個夏天,我們會在此開一家新概念的 BAO,但詳情細節,先不透露!」

英國首相強生近日正式宣布 5 月 17 日,餐廳、酒吧、酒店、影院等得以開業。BAO 也在自家官網上安裝倒數計時器,數算再過多少日子,便可以讓顧客於店內享用新鮮現做的刈包。

這場疫情帶來的持久生存挑戰,似乎即將在這個夏天結束,於餐飲業而言,生存還是毀滅固然關乎各家積累的資金實力,但是面對災難性的打擊時,團隊能夠創新經營、快速反應並且仍忠於品牌核心價值,BAO London 的實力確實不俗。

-end-

趙皆喜.png

首圖素材攝影:趙皆喜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