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菜,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最新一期的名厨“每周榜单”火热出炉了!每周我们都会从名厨App 的 7 日热门作品榜单中选取出 1 道菜品及对应的出品人,以访谈形式介绍上榜菜品的烹调要点与出品人身上的闪光之处。
本周我们带来的是上榜作品“招牌滚石桑拿鱼”的要点解析与出品人王永昌的从厨故事。
Q=名厨小7 A=王永昌
Q:请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上榜作品“招牌滚石桑拿鱼”。
A:这道菜的创作灵感源自一道老菜“奶汤醋椒鱼”,相传它曾是周恩来总理宴请宾客的菜品。
崇尚勤俭节约的周总理提出要充分利用鱼骨,厨师便以鱼骨为原料熬制高汤,再用它炖煮鱼肉,并加入醋和白胡椒调味,从此成了经典名菜。
而我是在这道菜的基础上加入烧至滚烫的鹅卵石,这样汤底能更好地保持温度,即便用餐到最后,汤都还是热乎的。
在熬制高汤时,除了鱼骨外,还要加入鸡、鸭、猪骨、猪蹄、猪肘、猪肚等多种食材,滚水先烫过,放冷水旺火煮开、去沫,放入葱、姜、酒,文火慢滚至汤稠呈乳白色。
与仅有鱼骨的汤底相比,改良后的汤底色白如奶、鲜香味浓,入口层次更加丰富。当然白胡椒粉和白醋的比例也很关键,一般来说 50 克的白醋要搭配 5 克的白胡椒粉。
同时,为了减少鱼肉的腥味并保留它的鲜甜,活杀的鳜鱼要先用热水烫皮再刮去鱼皮。鱼汤也要当着客人的面浇到鱼身上,热气升腾,用餐更有仪式感。
现在这道菜在餐厅中的销量也很不错。
Q:您所在的萃华楼是鲁菜老字号餐厅,餐厅会通过哪些方式来保持传统鲁菜的烹饪精髓呢?
A:最主要的还是搭建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传承体系,拿传统鲁菜“芙蓉鸡片”来说,师父会手把手地带徒弟,教会他们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和出品特点。
比如这道菜是由鸡茸、蛋清和淀粉混合制成的,制作时一定要将它们打上劲,再通过七成油温做出薄如蝉翼的鸡片。合格的“芙蓉鸡片”必须雪白透亮、弹性十足、口感软嫩。
除了烹饪细节,师父也要跟徒弟讲述菜品背后的饮食文化故事。比如这道“芙蓉鸡片”就是“不见鸡片,胜似鸡片”的代表菜肴,让他们感受到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传承老菜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传承与创新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是要好吃,要让食客的体验更加丰富,并兼顾营养和好看。为此,我也对之前的一些菜品进行了改良。
比如这道“枇杷养胃迷你梨”,就是在老店菜品“红酒糯米梨”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融入了新鲜枇杷,并用红曲米调色,造型上更加精致美观,也更便于食客分享。
Q:“酱汁桂鱼”也是萃华楼餐厅桌桌必点的美味,能否为我们解析一下这道招牌菜?
A:制作时首先要将桂鱼放入开水中烫一下,用刀刮掉表面粘液,再在鱼身上剞花刀。这样既能有效去腥,还能帮助鱼肉入味,在烹饪时也更能凸显出鱼肉的鲜香嫩滑。
既然是酱汁鱼,“酱”显然是这道菜的关键。这款酱汁是将黄酱、甜面酱、豆瓣酱、酱油和姜末按比例调制而成的,调制过程讲究“酱不离姜,姜不离酱”,让甜咸味的酱汁在姜末的装点下厚重而不腻口。
酱汁初尝时先是酱香,细品又有鱼肉的鲜美,再仔细尝尝,还有螃蟹的香味。最后经过长时间小火收汁,让鱼肉与酱汁完美融合,待酱汁熬出自来芡,均匀淋在鱼肉表面即可出菜。
Q:作为餐厅厨师长,您会通过哪些方式保持出品的稳定性呢?
A:我会重点抓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制定出完善量化的流程,保证每个细节和易出错的环节都有明细说明。
另一个方面是实行小组负责制,每两个炒锅为一组,只负责某几道特定的菜品制作,这样就能确保出品的可追溯性,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把控协作,更能保证出品质量。
这样的设定也与萃华楼总经理王培欣的严格要求息息相关。在我刚上炒锅的时候,光炸丸子就炸了整整一年,想炒别的菜只有等别的师傅特别忙的时候,才能帮忙炒一两个。
王总一直告诉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学得慢点不要紧,但必须要学精。也正是他对菜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才让我逐步成长,让我对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Q:您认为想做一位好厨师,最值得长期坚持做的事情是什么?
A:我觉得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大家的心态容易浮躁,我们总是以为一个人会得多、做得快就是好的,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专注把本职工作做精。
另外交流也很重要,不管是和朋友同行们探讨餐饮行业的新潮流和新方向,还是和客人互动,了解对他们的需求,都有益于我们紧跟时代,及时调整餐厅的出品。
在这个方面,名厨App 已经成为我重要的工作伙伴,通过这个App 你能发现当下最新潮的食材和最热门的菜品,也可以很好地与厨师同行们进行交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王永昌的创意作品和烹调见解,欢迎点击此处查看,与他互动交流。
Tips:名厨每周榜单的菜品是根据浏览量、点赞量、评论量、收藏量等数据综合计算得出。无论是具体详细的烹饪方法,还是积极的互动交流,都有利于菜品热度值的提高。期待能在下一周榜单中展现您的上榜菜品与从厨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