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款特色美食,一览本周人气作品。
最受师傅们关注的名厨人气菜品盘点新鲜出炉,一些刚刚入榜的作品收藏和点击率还在不断提升。今天,小7 为你逐一盘点本周名列前茅且各具特点的 5 道菜品,解析创作思路、食材运用、烹饪技巧等要点。
No.1 喷香牛骨髓,西式酸香与中式麻辣的碰撞交织
璞瑄酒店左岸餐厅行政总厨 Basil Yu 带来一道“烤牛骨髓”,在寒意渐浓之际慰藉食客身心,从舌尖温暖至胃。菜品源于左岸的经典招牌菜“牛骨髓”,本次 2.0 版本,中西融合,经过烤制的牛骨髓质地细腻香润,搭配意大利香菜洋葱牛筋沙拉,味道从清新、酸甜、微辛微麻到香辣,层层释放,油脂的香气贯穿其中,仿佛一场美味的冲击。
菜品点睛之笔的西式元素有意大利香菜、橄榄油、柠檬皮和柠檬肉等,中式元素有料酒、老抽,尤其是四川辣椒油、四川花椒油、山东美人椒等,为菜品注入灵魂,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融合风味。
Basil 先后在海内外多家顶级餐厅、米其林餐厅和奢华酒店任职,创意与烹饪经验十分丰富,擅长以当季优质食材打造精致品鉴菜单,将法式料理精巧创新,展示自然本味与美食文化相交融的多重风味。现在,我们邀请 Basil 聊一聊关于这道烤牛骨髓的创作与烹调心得。
开启一场味蕾冲击,法式料理融入四川风味
Q=名厨,A=Basil Yu
创作思路:西式酸香+中式麻辣,融合开场
Q:将经典招牌菜从 1.0 版本升级到 2.0 版本,有哪些变化?
A:作为开胃菜,两个版本的牛骨髓,烹法和风味不同。1.0 经典版“牛骨髓,香脆牛筋,欧芹,面包丁,法棍”是骨髓浸泡完后,先取出,切小丁,出菜前调味,用烤炉加热,再放回处理好的牛骨里,搭配黄柠檬、水瓜柳、腌干葱,滋味酸香,并配以烤面包和炸牛筋,口感酥脆油润。
2.0 版本的创作突出“融合”构思,将法式料理融入四川风味,用酸香麻辣打开味蕾。牛骨髓烤好后均匀撒上面包糠,做出细滑与香脆的口感。牛筋经过焯水、刮毛、去掉表面筋膜等处理后,与特制调料加水以 100℃ 蒸 8 小时,做成意大利香菜洋葱牛筋沙拉,其中用少许四川的辣椒油和花椒油,以及山东的美人椒,带出一点麻辣香味,最后搭配炸意大利香菜叶及炸干葱圈。
食材处理:牛骨髓去腥变白
Q:牛骨髓如何挑选、去腥?
A:选用每根长度约 20 厘米的带髓牛骨,烹饪前先连续浸泡盐水 3 天并中途换水,盐水浓度为 5%,冷藏浸泡,第 1 天早晚换一次水,之后 2 天各换一次水。泡除骨髓里的血水和杂质后可减少异味,颜色更白净。
烹饪技巧:因富含油脂,烤牛骨髓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
Q:这道菜最需要注意的厨艺技巧是什么?
A:牛骨髓在烤箱中烤制的温度为 200℃,时间是 6-7 分钟。如果温度太高或烤制太久,骨髓会融化成油,所以只需把骨髓热透就可以,并确保上桌时必须是热的,如果凉了会很腻。
Q:牛骨髓有哪些适宜的烹法?
A:牛骨髓本身的动物油脂香气非常足,可以用作其他油脂的代替品,例如土豆泥里的黄油(potato puree with bone marrow),还可以做成香辣牛骨髓萨芭雍(spicy bone marrow sabayon)、香草牛骨髓油醋汁(warm bone marrow dressing with fresh herbs),另外把牛骨髓放入牛肉酱汁里,也是法餐里常用的,也可以与白酱汁结合,增添一些奶香味。
菜品搭配:油脂的浓香风味与米面食物组合
Q:牛骨髓适合与哪些食材、调味料结合?
A:可以与油脂类食材组合,烹出酸味、辣味、烟熏味、浓郁的香草或香料风味,大家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
Q:烤牛骨髓有哪些推荐的食用搭配?
A:将烤牛骨髓均匀涂抹在烤面包上,鲜香与焦脆带来美妙体验,还可以搭配锅巴、花卷,或是皮塔饼(pita bread)。
No.2 地载万物,海纳百川,融合料理三道式呈现海陆鲜香
来自雍福会的王进以一道“Inclusion 地负海涵”展现融合菜的包罗万象,并通过三道式菜肴组合,实现互融理念。
地负海涵,意思是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含蕴丰富。从菜品的食材和技法运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含义的表达。代表海洋的食材有舟山红虾、大连紫海胆、杭州千岛湖产的鱼子酱,以及昆布、海藻、小青龙、竹蛏、基围虾、小肌鱼、生蚝等;代表陆地的食材有苔藓、洋槐花、刺柏、柑橘、柚子、土豆、黄瓜、康普茶等。多样的烹饪技法如烤、蒸、煮、炸、炒、拌、发酵、腌渍、萃取、乳化、制作啫喱、打发泡沫、低温烹调等。
创作思路:不同海域的食材结合东西方技艺
在王进看来,大自然带来丰富的馈赠,地负海涵,包容性很强,因此通过不同技艺去融合不同海域,尤其是中国本土的海鲜,创作料理。以海洋、阳光、时间三条轴线延伸,三道式组合呈现,实践料理的互融性、包容性。
烹调亮点:时间赋予的美味与精准温控
繁复的手法结合时间与温度的精准掌控,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以裹望潮须炸膨化本土横琴蚝为例,望潮取前足须,在盐水中煮至软烂,切成米粒大小的丁状,放入 58℃ 烘干箱烘干 1 夜备用。生蚝肉,裹上面粉、蛋清、烘干的望潮须、面包糠,以 200℃ 油温快速炸制 5-7秒,膨化呈金黄色立即捞出吸油。制作洋槐花与刺柏“蜜” ,时间则长达 3 个月,使其产生酸甜香味。诸如此类。
No.3 川粤结合的复合滋味,生煎虾饼搭配改良蘸酱
米其林一星餐厅成都宴主厨黎哈,出生在广东茂名,沐浴着海风长大,来到成都后,将四川的复合味蕾体验结合故乡的味道,创作了粤式海鲜与川式元素巧妙融合的“生煎原味虾饼”。
创作思路:故乡海味融入川式风味
家乡的那—抹海鲜滋味,是黎哈不可割舍的惦念与情怀。他用传统手法朴实无华展现生煎虾饼的原汁原味,搭配调制的改良版广式甜辣酱,用番茄酱和四川豆瓣酱等制作,呈现甜辣粤式与咸鲜川式的融合技巧。这道菜肴,如海风扑面,清鲜怡然。
烹调亮点:虾饼制作和油炸的火候掌控
将虾胶制成虾饼,确保 Q 弹度的要领,首先是选用鲜活肥美的青虾,剥掉虾壳、取出虾线后,再用刀背剁虾肉,直至起胶质,放点盐,按顺时针搅拌虾肉。
炸制虾饼油温不能太高,约为 80℃ 时下入。如果温度一高,外层上色就快。时间控制在 20 秒左右,口感较好。虾饼烹好后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雪白鲜美,细腻香醇。
No.4 炖汤又制馅,一道料理的牛尾骨双重烹法
养云安缦 Arva 行政总厨 Nicola Frizzale 带来一道“慢炖牛尾意饺”,牛尾骨得到充分运用,既拿来烹汤,又取肉制作意饺馅料,一物两用。
创作思路:手工意饺配慢炖牛清汤
慢炖牛尾意饺,搭配清汤,牛尾元素内外呼应,别具巧思。意饺皮三色呈现,制作颇费工序,手工混合的面团,被压制得平滑紧实,工整利落,经汆烫后嚼感弹韧。意饺与中国的馄饨有异曲同工之妙,Nicola 也希望借此呈现出中意融合的美食情缘。
烹调亮点:自制乳清芝士与牛尾肉做馅
牛尾骨加洋葱、西芹、胡萝卜低温慢炖至肉软烂,取肉备用。自制乳清芝士,用牛奶、奶油、酸奶和柠檬汁制作而成,加上炖好的牛尾肉,打成馅,包入意饺,牛肉味与奶香相互融汇。
No.5 浓香金汤,豆皮与南瓜衬托海鲜馥郁之味
厦门贰零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厨师长徐占昌打造了一道“石锅皇后鲜豆衣”,金汤是烹饪高档菜的配汤,汤色金黄,主要是以高汤为汤底,搭配南瓜泥调制而成,有口感细腻、香味浓郁、不抢味等特点,加入豆皮、海鲜,味道更鲜。
创作思路:鸡味浓汤叠加蔬食与海鲜
鸡油、浓汤与南瓜泥调成金汤,色泽明亮,加入手工鲜豆皮、提前煨制的海参、鲍鱼、腌制的虾仁,撒上木鱼花,菜品美观,营养价值突出。
烹调亮点:控制水温确保鲜豆皮形不散
鲜豆皮过温水,稍微搅动即可倒出备用,不能用开水煮或煮沸,避免豆皮烂掉。金汤烹好后勾薄芡,下入豆皮搅散,搭配各种海鲜丁、芹菜珠、木鱼花,以烧热的石锅盛放,保温效果好。
各位师傅,本周入围榜单的人气菜品你最关注哪一道呢?小7 十分期待你的佳作也能入选下期的当周热度菜品榜哦,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屡创佳绩。
-end-
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