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 2.0 版本的“夜东京”开业之时,玲子带着全新的“本帮怀石”登场,这中餐日作的手法让人不禁想起了时下的高端餐饮。而远在另一头的东京,其实真正火的是“夜香港”。
在 2024 年东京米其林指南榜单中,一星餐厅一平饭店显得尤为特别。自 2022 年开业后,这家海外中餐厅获得了不少瞩目,主理人兼主厨足立一平选址静谧的麻布十番住宅区,以粤菜 omakase 俘获了众多海外食客的味蕾,而到了晚上 9 点,一平饭店取消中餐日作的 omakase 形式,摇身一变,以主打地道粤菜的夜香港营业。这种特别的商业风格,为食客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模式。
那么,日本人做的中餐究竟可行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餐日作”的一平饭店
同样是“中餐日作”,一平饭店虽与夜东京做的是不同菜系,但呈现形式都借鉴了日本菜中的怀石料理。
在主厨安达一平看来,对一家高端中餐来说,菜肴的温度与气味尤为重要。当多人同时点餐时,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的食物温度难免会存在差异,因此他将传统的中式大盘菜直接分成了小份,保证每一位食客拿到手的菜肴可以热食热吃,冷食冷吃,同时也避免了猛火爆炒后的镬气随着时间流失殆尽。
“与温度同等重要的就是气味,气味的传播方式与温度密切相关。如果温度本来就不高,就不会有镬气,那么香味的传播方式就会完全不同。”因此安达一平认为用小份、多道的 omakase 形式呈现粤菜,最为适合。除了选用日本优质的本土食材,以及在呈盘形式上的变化,他在菜肴的烹饪手法上也融入了日料的精髓。
安达一平选用新鲜鸡肉、鸡骨、金华火腿、海鲜、蔬食等食材文火慢炖,吊出一锅清澈鲜美的高汤。多样化的低脂肉类食材,减少了油脂的渗出,去渣过滤后,让高汤始终保持澄清感。在熬煮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加热过度,汤头就会变得浑浊,反之,温度太低,食材就没办法发挥出自身的香气。他则巧妙地掌握了中餐烹调的平衡点,将各类食材的香气与鲜味最大化释放出来。
花费心思研制的高汤,可用于开胃米粥、前菜、炒饭主食等各式菜肴中。在前期处理食材时,他会将海蜇泡在高汤里吸收鲜味;处理主食时,他会加入少许自制高汤,丰富炒饭的风味,高汤带来的丝丝湿润度让米饭变得更有凝聚力,粒粒分明却不干得过分。
在这道餐厅招牌菜佛跳墙灌汤饺中,同样加入了鲜味十足的高汤,鱼翅、汤饺等食材充分吸纳了汤汁的精华,不同于传统的中式佛跳墙口感,而是做到了清鲜不腻,更贴合现代人的口味,搭配的少许红醋,也为汤饺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清爽滋味。
烧味做得好不好,是检验一家粤菜餐厅的试金石。火候的掌握、调味的技术、时间的把控,都决定了这道菜肴的成败。安达一平将金华猪高温炭烤后做成两吃,薄脆香酥的炭烤外皮金黄诱人,内里则是肉质细嫩、香气扑鼻,肥瘦相间的口感丝毫没有腻感,油脂部分入口即化,与猪肉、脆皮交织出绝妙的口感。搭配自制的馒头、甜味噌,别有一番风味。
高端粤菜中往往少不了东星斑,一平饭店的菜单中同样呈现了一道以鱼为主料的梅菜蒸斑片。选用长崎县产石斑鱼肉质最佳的部位,以蒸制带出食材本味,上方点缀了少许梅菜和葱花。蒸制后的鱼肉入口嫩滑,梅菜的香气悠然飘散,与鱼肉的鲜美交相辉映,使得整道菜色、香、味俱佳。
晚 9 点起,化身更烟火气的“夜香港”
主打“小份、位上菜”的一平饭店,对于食客来说是一间精致正式的中日融合料理。到了晚上 9 点开始,一平饭店则是以另一副面孔“夜香港”营业,从日式小份菜转变为中式大盘菜,料理上使用更地道的粤菜调味料,味道也相较于“一平饭店”更浓厚,尽可能接近正宗粤味,多了些烟火气。
在餐厅开业前,安达一平原本想在一平饭店稳定后再实行“夜香港”的计划,但再三考虑后,他最终决定同时开展这两项业务。地道粤菜的魅力之一便在于大盘菜,所有人其乐融融分享一道菜的氛围更热闹,更适合夜晚的聚餐。无论是中国香港人,还是曾去过香港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香港的美食活力,吃到和在香港当地同样口味的食物。
这道脆皮鸡是餐厅的一绝,将整鸡洗净,加入秘制腌料并定时翻动,保证腌制入味,风干后先烫皮再挂脆皮水,反复高温油淋,直至鸡皮呈现油亮饱满的色泽。斩块切开后的脆皮鸡外部光滑香脆,内里肉质细嫩多汁,骨头稍稍带有血色,口感恰到好处,令人食欲大开。
避风塘炒料也是粤菜烹调中的特色之一,万物皆可用它来炒,蒜香酥脆的口感,不管是与海鲜、肉类、蔬食都能搭配适宜。蒜蓉、面包糠、豆豉、干辣椒的香气激发出深海小鱼的鲜香。主厨娴熟的火候控制,达到入口焦香、脆而不糊。
在众多的中餐分支里,安达一平为何选择了粤菜来呈现这两种形式?
其实这与他过往的个人经历有关, 自初高中在烹饪职业学校对中餐产生兴趣,毕业后又在日本积攒了 11 年多的粤菜经验,抱着对中餐的好奇,他继续前往香港积累正统的粤菜经验,才成就了现在的“一平饭店”与“夜香港”。两种不同形式的探索,让海外中餐在东京展现出了多元的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end-
首图来源于一平饭店,其余未标注图片皆来源于instagram/pond_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