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4 月开业的餐厅明寂,只用了短短 7 个月,便上榜 2023 东京米其林,获得二星肯定,2024 年继续蝉联二星宝座。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明寂的空间带有强烈的侘寂感,而料理也同样延续这种风格,充满极简主义的影子,简洁、纯粹,而不造作。这样的餐厅出现在东京,似乎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是文化土壤滋养下自然生长出来的果实。
明寂由日本众多知名餐厅的伯乐林亮治打造。这个名字或许对于中国食客来说有些陌生,但如果列举在他带领下的餐厅名字,一定有人听过一二。东京米其林三星的茶禅华(注)、麻布十番的一平饭店、六本木的仙桃阁都是他一手带出的名店。
注:在茶禅华摘得三星荣誉后,林亮治将餐厅让渡给了川田智也。
而明寂的餐厅主厨这一要职,由知名料理人中村英利担任,他与龙吟的山本征治师出同门,曾在京都的「まる多」、「青柳」等名店磨练技艺,后在赤坂的「花楽」担任料理长,长达 12 年之久,实力非凡。扎实的烹饪功底、深刻的洞察力,让中村英利的菜肴展现出丰富的个人色彩。
极简菜肴是形式主义,还是美学的呈现?
明寂的料理以展现“和、淡、纯”为理念,即用和谐、简单与纯粹的食材,以直白简练的烹调手法,呈现极简的菜式,带有极致的日式美学风格。高品质的本土时令风味在他的烹调下,自成脉络,凝练精简,富有秩序感。
所谓的极简菜肴,并非形式主义,或是不加思考,而是最大化发挥食材本身的色、香、味。这种成菜美学放置于国内,类似四川经典的开水白菜,看着清汤寡水,其实充满巧思。
美味可以不依赖日式高汤,归因于食材本身吗?
在日本料理中,灵魂元素躲不开“出汁(だし)”,这种由海带和鲣鱼片制作出的高汤,为菜肴带来丰富的天然鲜味。然而,离开“出汁”,美味就无法诞生吗?明寂的料理就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引领食客感受主厨中村英利的烹饪哲学。
明寂的菜单随四季变化,开场第一道招牌菜 Essence of Myoujyaku 用来表达餐厅的理念,仅用水和盐,搭配一种当季蔬食制作而成,简单、纯粹、直白。菜肴登场后,必定会有食客发出类似的困惑:“这块食材就这么上桌了?”“米其林二星餐厅的开场菜肴竟然这么敷衍?”但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道菜的不简单。以夏季的冬瓜为例,食材表面被处理得很整洁,边缘锋利,质地均匀柔软,却不会轻易散开,而汤水则清澈透亮。入口的瞬间,味蕾被极致的干净鲜甜之味振奋,细腻而淡雅,令人意犹未尽。
看似平平无奇的煮冬瓜却达到了惊艳开场的效果,其中的玄机也很直接,就是利用食材本身,唤醒自然之美。主厨中村英利选用的是京丹后市(日本京都府最北端)清酒酿酒厂的酿造水,以及从越南精心挑选仅靠日晒制成的义安传统晒盐。切好的冬瓜和皮以不同的时间煮熟,另外带籽一同熬煮的冬瓜汤打底,尽显冬瓜的原汁原味。
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味时,我想到的就是充分发挥食材本身的味道。——中村英利
物尽其用,细微处见真章
可持续性,是高端餐饮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明寂虽不是绿星餐厅,但主厨对于食材的使用,也可以窥得他对可持续的关注,将食材本身物尽其用,亦是他的烹饪哲学。
日料餐厅常见的鲷鱼,如果只有中间部分用于制作刺身也未免太浪费。主厨会利用头部和尾部等无法用于主菜的部位做成鲷鱼盐,并将其添加到鲷鱼生鱼片中,与之搭配。
而鲷鱼鱼骨制作成高汤,煮荞麦面,冷却后混合拌匀。搭配形状不够完美,或是多余的鲷鱼鱼身肉做成粉末状的鲷鱼酱油,撒在鲷鱼荞麦面上,作为点睛之笔。入口轻盈却层次丰富,淡淡的咸鲜味与荞麦本身的香气融合得浑然天成,风味逐级递增。
江浙一带长大的小孩一定在餐桌上见过甲鱼,红烧、煮汤的做法最为常见。而在日本,同样也有吃甲鱼的传统,虽不被大众熟知,但确实有迹可循。在明寂,同样提供以甲鱼为主食材的菜肴。
中村英利选用冲绳的雌性甲鱼,重量约 900-1000 克之间,且用菠萝作为饲养料,肉质干净而鲜美,他将甲鱼肉、甲鱼肝以炸制的方式,制作成无论四季都常驻菜单的招牌菜,众多回头客都是这道甲鱼料理的忠实粉丝。而平时通常被丢弃的多余脂肪,则被主厨用来与酱油混合,制成仅供店内使用的甲鱼酱油,可用于食材的腌制,丰富口感。
看似简单的菜肴,内里承载了主厨的诸多用心,最大化展现“取之自然,归于自然”,用轻盈的调味衬托出本味,让味蕾感受食材的鲜香,是明寂的烹饪之道。各位师傅如何看待明寂的极简料理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end-
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文章内未标注图片均来源于 instagram/myoujya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