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当“中瑞餐饮文化交流基地”在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揭牌时,一场为期十天的跨国美食探索之旅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来自瑞士的烹饪教育者们,从上海到烟台,亲历了中国餐饮的深度与广度。
这场名为“探索中国美食:瑞士教育工作者烹饪之旅”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切磋,更是一次从教育体系到产业根基的全面考察。而贯穿其中的,是像诗卡 (CieCAS)这样的专业机构 — 其使命是致力于为厨师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并促进全球对中华美食多样性的理解 — 以及像欣和这样的产业代表,共同为中外餐饮行业搭建的交流之桥 — 这也恰是「名厨」平台成立十年来,持续将国际视野与专业资源引入中国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
第一站:上海 诗卡 (CieCAS) —— 构建中餐的系统认知
旅程始于上海,诗卡新创烹饪艺术服务中心(CieCAS)成为了瑞士教育者们系统学习中餐的“第一课堂”。在这里,交流超越了浅尝辄止的观摩,进入了严谨的教学层面,强调了以技术和运营掌握为核心的诗卡教育理念:
理论奠基: 从“八大菜系”的宏观介绍,到针对宫保鸡丁的“菜肴深度解析”,诗卡通过课程为瑞士团队构建了中餐的知识框架。
技艺淬炼: 从精准的土豆切丝到腰花的改刀,从炒锅技法的演示到独立完成“锦鲤鸡丝沙拉”的冷盘制作,诗卡提供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标准化环境。
风味体验: 本帮菜的四喜烤麸、葱烤大排,浙菜的龙井虾仁、熟醉毛蟹……一系列经典菜品的演示与品鉴,让风味的理解变得直观而深刻。
诗卡以其专业的教研能力,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中国餐饮图景,清晰地呈现在国际同行面前,为后续更深度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产业一课:烟台欣和 — 探访中餐风味的基石
行程转至烟台,交流从课堂延伸至产业链。对欣和体验馆的参访,为瑞士教育者揭开了中餐核心风味 — 酱油酿造的奥秘。
在这次访问中,瑞士代表团得以近距离了解酱油这一中餐灵魂调味品的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创新技术。这不仅是简单的工厂参观,更是一次对中餐风味源头的探索。通过了解酱油的生产,他们对之前在上海和烟台品尝、制作的鲁菜之“鲜咸”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到了中餐背后对食材与调味的极致追求。
共谱新篇:职业教育与融合创新
在烟台文旅职业学院,交流进入了核心阶段。中瑞双方教育者就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比较了中国的学院化培养与瑞士“双元制”模式的异同。在思想的碰撞后,他们更携手将理念付诸实践,共同策划、筹备并演绎了一场“中瑞融合晚宴”,用创意菜品为此次旅程做出了最美味的注解。
未来展望:持续搭建中瑞餐饮教育交流之桥
从诗卡的系统教学,到欣和的产业探访,再到烟台文旅职业学院的教育融合,这条精心设计的交流路线清晰地展现了中国餐饮从技艺到教育,再到产业的完整生态。这些努力与诗卡的长期愿景直接契合,即在中国全面实现瑞士厨师培训课程的本地化、将中国烹饪方法融入全球学习平台,并为餐饮服务人员构建强大的混合式学习项目。
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诗卡的Sacha Stöcklin博士在结业典礼上表示:“这次与瑞士中式美食联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发展为一个常态化项目,联合中国不同教育机构,系统呈现中国八大菜系的精髓与教育特色。这种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并推动对中国多样化美食理解的努力,代表着我们第二阶段倡议中的关键一步,即「建立更多国际联盟与合作关系,让全球受众了解中国美食的丰富多样性,激发人们对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的探索兴趣」。”
十年筑一桥,风味贯中西。这座由专业机构、产业代表与教育院校共同搭建的交流之桥,不仅让瑞士教育者深入理解了中餐的博大精深,也为中国餐饮职业教育注入了国际视野。十年来,「名厨」平台始终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外餐饮行业的桥梁。我们见证并参与了一次次这样的深度交流:将国际上的厨师、教育者“引进来”,让他们通过像本次旅程一样专业、深入的路径,真正理解中国餐饮的博大精深。未来,这座十年筑就的桥梁,将继续贯通风味与理念,助力中国餐饮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