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返回

濃郁風味與奇異口感,7 種雞內臟的使用心法

食材 编辑/ Atomy 2022.11.09

向日式燒鳥取經,首席雞肉分切師盤點各種雞內臟的特色與處理訣竅。

當一家家燒鳥店開始推出套餐的用餐體驗,可以說台灣的燒鳥又進入新的階段。除了雞肉的精細分切,日式燒鳥對雞內臟的運用與處理也是門學問。風味極致濃郁,口感涵蓋軟綿到脆硬,風格鮮明的內臟,能為料理創造新的感受。

雞有哪些內臟能用在料理中?它們有什麼特性,料理須注意哪些地方?名廚MINGCHU 邀請曾任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首席分切師的楊思漢,請他以多年分切雞肉、與日式燒鳥餐廳合作的經驗,分享雞內臟的使用心得。

6369f72a809f9.jpg

楊思漢曾在鮮享分切廠擔任技術長,熟悉肉品部位特性與分切技術。

哪些要素會影響內臟風味?楊思漢認為比起雞種,飼料才是關鍵,例如餵食玉米的雞肉與內臟會帶甜味。其二是飼養天數,養越久的雞內臟風味較濃郁,尺寸也比飼養天數較短的雞來得大。

接下來,他一一介紹燒鳥中常見雞內臟的使用方式:

雞心

6369fcd728e65.jpg

心臟是雞最先長出的器官。雖然尺寸嬌小,但在日式燒鳥中,雞心還會以白色脂肪為界線,切分成上方的心殘與下方的心室。心殘帶著血管與脂肪,味道會比心室再濃厚一點,口感偏硬。心室質地則較脆一些。

雞肝

6369fd0d515b2.jpg

風味與軟綿口感是雞肝的最大特色,而味道濃厚與否取決於脂肪含量,脂肪比例高的雞肝會被歸類為「白肝」,奶味較重,質地更柔軟,甚至有著巧克力般在口中化開的口感。

雞胗

6369fd2face78.jpg

雞有腺胃和肌胃兩個胃袋,吃下的沙子或小石頭都存在肌胃裡,用來磨碎堅硬的食物,也就是料理中常見的雞胗。雞胗有兩個突起處,形狀像駝峰,峰面有層銀白色的膜,這層膜在日式燒鳥中稱為「銀皮」,口感堅韌富嚼勁。

雞胇

6369fe92e10c0.jpg

雞胇是雞睪丸,與果凍狀的雞肝質地近似,外層多了薄膜包覆。煮熟後質地有點像豆腐,咬開有爆漿感。台灣肉雞僅飼養 30 天左右,形成的雞胇尺寸較小,養到 120 天的土雞才能取到大雞胇。也有業者將腸衣灌入豆腐,做出便宜的素雞胇。

燈籠

636b08116556e.jpg

圖片來源:李承勳

燈籠是日式燒鳥的名詞。它是老母雞的輸卵管、卵巢與沒有結殼的蛋黃,因串上竹籤後形似燈籠而得名。燈籠來自沒有結殼能力的蛋雞,約一季至半年才有機會取得,是難得一見的部位。

氣管

形狀細長,口感偏脆。

雞腸

細長的雞腸味道不重,因腸子延展性好,口感韌中帶脆,質地不會因為熟度出現極大的變化。

即使是熟悉的內臟,透過更精細的分切與烹調處理,一樣能帶來全新感受。「我以前不知道雞心可以分成上下分開吃,吃完發現口感差異真的非常大,風味也不太一樣。」楊思漢說。

追求稀罕美味時,食品安全一樣不能輕忽。沙門氏桿菌是造成雞肉食品出現食物中毒的因素之一,雞內臟的風險又高過雞肉。除了藉由烹調的高溫殺菌,低溫也能控制沙門氏桿菌在食品裡發育增值。因此,從屠宰過程、運送到廚房備料,雞內臟最好做到全程低溫保存。

此外,雞內臟出廠前有沒有急速冷凍,也會改變品質表現。急速冷凍形成的冰晶細小,對組織的破壞較低,解凍時就不會有太多組織液滲出。一般冷凍的降溫時間長,結成的冰晶較大,對肉品組織的破壞較高,解凍後纖維與風味都會受影響。

若廚師想取得品質好的雞內臟,除了了解雞隻的來源,楊思漢建議尋找處理手法專業、有完整冷鏈工序的分切廠。確保食材品質穩定,才能在穩固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做出讓食客驚艷的料理。

-end-

636a0d8999bb4.jpg

攝影:陳正國

內臟提供:鮮享分切廠

場地協力:鳥哲.燒物專門店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QQ空间 QQ群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