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山中来,到山中去
出生于东京世田谷区的主厨竹内悠介,10 岁起在川场村长大,从小参与各项山中夏令营,即便在没电、没水、没有煤气的山中也能找到生活的趣味。
时隔 30 年,当回到故乡,他发现对山里的了解越多,萌生在这里开店的愿望就越强烈。反观在东京开餐厅,经历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外部环境因素的轮番冲击,餐饮业被迫面临诸多问题,比起依赖进口,不如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社区。
竹内悠介认为「山养日本人」,山林给予人们富足的自然资源,自己的父母正是在这种环境中过着安定的日常生活,即便在紧急状态下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或许将餐厅融入日本传统生态系统,尊重自然,最大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挖掘烹饪的可能性,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重回川场村,竹内悠介被丰富的植被所吸引。途径每处,他都会用智能手机搜索当场遇到的花草树木,确认是否可食用后,把能吃的植物都放进嘴里品尝。回到家后,再从植物百科全书中一一鉴定分类学隶属关系和物种名称。
在他看来,尝试是厨师的本能。即使是一株植物,叶、茎、花、果实、根等部位不同,其质地和味道也各不相同,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料理人的职责便是找出适合的搭配与烹饪方式,尽可能发挥利用其特性与优势。
2.留住时间,把四季装进罐子
2020 年,基于「将季节装进瓶子中」的概念,竹内悠介推出名为 29 in bottiglia 的项目,在官网上进行贩售。季节性的食材转瞬即逝,“如何把握当下的时间”仿佛成了大自然给予厨师的一场课题与考验。
抓住时间,将季节封存进瓶瓶罐罐中,赋予时令食材以新生的能量,让食客与食物之间的邂逅更为戏剧性,这是 VENTINOVE 想要传递给大家的理念之一。
瓶罐共有两种规格,腌菜、浓汤多用于大瓶装,小瓶则是以酱料、果酱为主,且不使用任何防腐剂、着色剂,原材料中的所有蔬果均产自群马县当地。
春季有山椒酱、草莓酱;夏季有油浸毛豆黄瓜干、覆盆子桃子果酱;秋季有油浸舞茸蘑菇、南瓜焦糖酱;冬季有辣椒油、蔬菜浓汤......种类尤为丰富多彩,当地山野间的时令美味在主厨的烹制下尽收瓶罐之中。
新鲜的果酱可用于涂抹面包,或是搭配酸奶。腌菜可以单吃,也可搭配炸物类餐品解腻。虽是小小一罐,但也能尽情发挥想象力,搭出各类花式组合。
3.融入自然的山中餐厅
自推出 29 in bottiglia 以来,竹内悠介在这段时间中逐渐加深了对川场村的了解,与此同时认识了不少当地的生产者与工匠。2022 年,Ventinove 在川场村正式开业。
Ventinove 的建筑外立面线条流畅,现代简约,空间共分为两层。一层是餐厅,二层则是安置了客房以及竹内夫妇的房间。竹内悠介希望食客在这里能享受美食的同时,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以及川场村的魅力。
竹内悠介向当地工匠订购木质家具,搭配白色墙体、灰色哑光地砖,干净且通透。充足的自然光线、柔和的灯光将室内的氛围感传达得恰到好处。
不同于过去在东京开的餐厅 Trattoria 29,Ventinove 宽敞舒适,透过整面的落地窗一眼望去,不仅可以看到河对岸群山绿意盎然的多重层次,还能听到利根川支流经过的淙淙水声。
餐厅内选用耐火隔热的建筑材料制成燃木烤炉,保温性优越,表面铺以方格瓷砖,避免了意外被烫伤的情况。尽管比起煤气,柴火会更难控制火候,但经过直火烹调处理的食材,留有原始的木柴香气,自然而迷人。
4.由大自然决定的料理
Ventinove 的食材全由大自然决定,当日采摘到什么样的新鲜蔬食,就用到料理中,竹内悠介通过烹饪经验与技巧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意大利料理。
新鲜采摘到的可食用花朵,搭配当地奶酪工厂的意式乳酪、自制生火腿,底部铺上艾草做的薄饼,兼具美观度与清新自然的口感。
从种植无农药蔬果的农夫那里采购快裂开的成熟果实,当日加工制作成甜酱,酸甜馥郁。
用群马县当地面粉制作的手工意面,富有韧性,麦香四溢。
选用群马县知名的「鸟山畜产」的黑毛和牛来制作料理,直火烤制的牛肉非常考验厨师对于火候的把控。一口下去,外部焦脆,内里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咬下的瞬间风味随着肉汁扩散开来。
放弃大都市,在偏安一隅的山林间开设餐厅,似乎已经成为了餐饮业界的一种新潮流。
这并非刻意营造的一种噱头,而是料理人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对抗方式,与自然为伴,通过烹饪传递出对于食物更为深刻的理解。
-end-
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文章内图片均已注明相应来源。
星际酒店西餐厅 主厨
赤坂亭 日料廚師
Soul Corner HeadChef